建站频道
      分享到:

      全国百杰画家蔡群的绘画艺术

        作者:王振德 徐恩存 蔡群2018-01-12 11:31:04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简介

        蔡群,1950年生,上海嘉定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国画院院长,江西省政协委员,江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几十年长期艰苦实践,逐步形成独特绘画风格,作品生活气息浓郁、气势宏伟、富于时代感。1974年起陆续有作品入选历届全国美展,屡获全国性展览的金、银、铜奖及国际奖。并被授予“首届徐悲鸿美术成就奖”、“全国百杰画家”。多次随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印度、埃及、俄罗斯,欧洲等国及东南亚、港澳地区。

        其作品搭乘“神州七号”飞船进入太空。《顶梁柱》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珍藏并载入“中国美术60年成就展”。


        求索·创造·升华

        王振德(中国书画报总编、天津美院理论教研室主任)


        如果说19世纪中叶法国写实主义大师库尔贝以其油画《石工》,将艰辛劳动的工人接引进了“高雅”的艺术殿堂,那么当代中国的蔡群则放笔讴歌了工人阶级的伟大、高尚、坚韧的品格及其建设新中国的丰功伟绩,这在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无疑具有特殊意义,从而也使蔡群自然而然地在当代画坛争得了无以取代的一席之地。

        十多年前,蔡群从八大山人,傅抱石的栖止之乡江西南昌,风尘仆仆来到天津美术学院,功修中国人物,花鸟和山水画,并随我学习中国画论和美术理论。蔡群是老三届的毕业生,当时刚届而立之年,生活根底较同龄人丰厚扎实,且已成为中国美协最年轻的会员之一。作为学生,他尊师好学,视学习为最大欢乐,两年进修时间里,他完全沉浸于艺术之中,到我家作客,三两句便转入艺术话题,畏惧把时间抛在闲聊上,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认识蔡群之前,就已在《中国画》杂志上读过他的画,他早期的代表作《集思》更给了我一种震撼的感觉,《集思》创作于1981年,当时艺术界尚未完全平复文革带来的创痛,文革期间的创作律条仍然束缚着艺术家的手脚,尤其主旋律的作品仍然流于假、大、空的概念化程式。《集思》于众不同就在于以完全写实的态度细腻地刻画了一群建设者的形象,画面人物的造型、神态自然逼真,真切传达出画面主人公的内心心境。背景处理上,极富蔡群早期画作的特色,即不回避拙笨地对建设工地作扫描式的工笔复写,并刻意借鉴了油画的表现手法,诗化背景物象,营造出具有“风景”意味的时代氛围。时代气息强烈不仅是此画的特点之一,也是蔡群所有工业题材国画的特点。总之《集思》是当代国内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突破律条、自出机杼的创作之一,因此,《集思》不仅成为为数不多的使我感觉到艺术的春天真正来临的佳作之一,也使作者蔡群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蔡群在美院的两年里,完全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我与他之间仍以“神交”为主。这期间,在理论修养上得到升华的蔡群新作不断,且每有创新,佳作纷呈。其中《建设者》在画稿阶段时我就读过。这副画堪称工业题材的又一力作,相对《集思》而言,在笔墨技法,形象处理与画面布局上有了明显进步,画面人物形态各异,交相映衬,产生了强烈的内在张力,正是在艺术的语言抒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使人不自觉地从静止的画面感受到时间的流动,并随着时间的流动不自觉地去探寻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建设者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因而使建设者的形象得到了完满再现。如果说《集思》还流有一些刀工斧凿的痕迹,那么《建设者》技巧上则运用得更为圆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后来,此画入选第六界全国美展,并获首届全国电力美展金牌奖。

        沿着从《集思》到《建设者》的探索路子,十多年过去了,蔡群矢志不渝地坚持从事工业题材国画的探索与创作,奉献出了一批契合主旋律的作品,屡获大奖。他入选全国职工美展并获得金牌奖的《碰头会》,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全国美展并获铜牌奖的《吊装》,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展获银牌奖的《钢精铁骨》,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大奖的《顶梁柱》等创作,都是精心描绘大工业生产的杰作,也是当代产业工人在改革开放年代拼搏进取的组歌。如此题材如此系列如此壮观的中国人物画杰作,出现在当今画坛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表现工业题材,以传统的人物画表现手法不免显得陈旧而乏力。倘若单凭李公麟式的白描手法去刻画当代工人,难免单薄而乏味。倘若单凭梁楷式的泼墨画法,又会涣慢而松散。倘若以任伯年式的勾勒染色手法,也难以突现当代工人的气质。这促使蔡群更多借鉴并运用了西方绘画的素描,透视和色彩等艺术手法,以增强时代气息和表现力度,从而走上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和“推陈出新”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就创作整体而言,其人物画从题材到技法都较传统人物画有所变异和革新:采用浓破淡和淡破浓的手法,用水挥墨韵无穷裂变的肌理,替代了人们衣纹疏密线条组合的处理程式,来加强人物刻画和笔墨技法,造成厚重丰实的艺术质感。

        运用泼墨衡水的技法和平面构成的格局,使画面具有气度浩然的建筑感,又有“元气淋漓幛犹湿”类似“曹衣出水”般的神韵。这种具有蔡群艺术个性的绘画风格在其《顶梁柱》、《钢精铁骨》、《吊装》、《天地间》、《铁臂》等作品中尤为突出。正因为如此,蔡群的工业题材作品才能在全国屡屡获奖,当然这又是他走向更高艺术层次的起点。

        徘沙淘金,往往见宝;专掘一井,往往得泉。蔡群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时代生活的热潮之中,他的中国人物画是扎实的,新颖的,成功的,但愿蔡群在高起点上继续求索,继续创造,继续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升华。


        坚守艺术的素朴与单纯

        ——徐恩存(《中国美术》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蔡群先生,是当代中国画人物画领域中的佼佼者,他数十年来,术业专攻意象人物写意表现,并在现实生活与意象美感营造的双重历练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与语言。

        他的艺术因而被誉为,坚守中国画写实传统与现实精神的新篇章。

        蔡群先生对敏感于巨变的历史和转型的时代,在动荡的时空中他感受到一种全新的精神气息,而艺术的敏感与心灵的幢憬,则孕育了他从现实生活出发的创作主题。我们看到,画家作品主题无一例外地是从寻常生活的日常现象中撷取并捕捉的。

        他的近作——福建惠安女,最为生动地表明画家对中国画理法的认知,同时也表明他在长期的艺术历练中臻于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以及热爱生活,拥抱生活的真诚!

        他笔下的惠安女,以线为主,在一波三折中,以干湿浓淡的变化,演绎出线的美感,在疏密有无与转折变化中,尽显了笔墨功夫的老到与扎实。重要的是,画家的笔墨语言是沉稳而不炫技的,他强调的是感觉:以自我对人物的感觉,运用视觉想像的逻辑,在把握节奏丶韵律与力度中,去完成对象艺术感觉的营造和书写。

        作品保持着画家一贯的素朴丶简练与单纯的格调。惠安女在画家笔下被表现为充满精气神的生命个体,劳动给了她们健康的体魄,她们创造着生活,也創造着世界;由此,画家蔡群建立了自己的劳动者的艺术美学。这里的美,是浑补之美,是形神兼备之美,是节奏丶韵律与力度之美,也是水墨交融的材质之美!

        蔡群作品中的惠安女,在不似之似的意象把握中,着意于女性的自然与素朴的生态美把握与表现,他以娴熟的笔墨技巧,墨精墨妙地在线的勾勒与悠游中、在墨的氤氲与浓淡中,营造了一种微妙含蓄的女性美,这种美在于朴实、在于自信、在于单纯。为此,画家并未猎奇于惠安女的服饰,而是点到为止或从属于意写的需要,用以表现惠安女的个性特点与魅力!头饰、头巾、草帽等以简洁的色块与点线给以表现,上衣短衫或白色、或花色,配以重墨色宽裤,对比鲜明,并产生视觉的瞬间印象与定格,给人畄下深刻印家。

        画家又以精妙用笔勾勒了惠安女的眼神、鼻子、唇形等等,使人物各具魅力,各具特点,这种“和而不同”的手法,见出了画家极强的写生能力和老到的技法,即集现场写生、素材增删剪裁、笔墨把握等的综合能力,如此,才能有此烂熟于心、任意挥洒的写意的自由,表达的率性’,夸张的分寸,以及感性生动生命形式的创造和郁勃生命美感的表达。

        从生活出发孕育灵感,再回到生活中检验自己的作品,把心交给普通人,把心交给艺术,这是蔡群先生的经验,也是对当代绘画的启示!


        体悟艺术的真谛和奥秘

        蔡群


        二十一世纪,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价值观、文化观、审美观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大冲撞,有作为的艺术家在大冲撞中,打开眼界,发现问题,提高认识,汲取营养,体悟艺术的真谛和奥秘,尽力追求艺术的至臻至美。

        从事美术创作几十年,自恃绘画基本功厚实,曾涉猎过国、油、版、雕等多个画种,最终情定中国画,迷恋东方艺术的这条“线”。线条自远古的陶罐上延续到今天,它是艺术造型的基础,是中国绘画的精髓,它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特有的审美价值和高度的形式美感。


        绘画中的“线”,看似简单,却能反应画家千差万别的水平和造诣;而用中国画手法,用线表现人体,是具有实战性的硬功夫。它既要讲究骨法用笔,更注重气韵生动。一幅好的人体画,哪怕寥寥数笔,都会显示出美术家赋予它的独立艺术价值。因为其绘画语言纯粹,表现方式率直而生动,所以好的写生作品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应该说每位艺术家都想画好写生作品,这需要良好的基本功。绘画亦如习武,一招一式自有组合规律和法度,讲究功力。有不少习练人按着套路比划,不注重内功修养,结果一辈子还是功力浮浅。

        原因是练功不得法,在学习基本功时,只会刻板地描画外形,仅注意客体的表面,成为描写对象的奴隶,没有真正做到物为我用,不能领悟线条显示的节奏和高度形式美的内在神韵。缺乏把握这种尺度的能力,所谓艺术修养,也正是这种能力的体现。评析美术我赞同“眼高手低”,“眼高”就是鉴赏力要高,画家和爱好者能有高眼光鉴别书画的好与差,知悉什么是神品、逸品乃至俗品;这需要涵养和各方面的知识,随着自身素质的提高,长年刻苦磨练,手头功夫自然迎刃而解。同样,我赞同在绘画表现时“不折手段”,为达到作品的艺术效果,决不受俗套的约束,有什么创新绝招手段都使出来,丰富作品的感染力,令行家和观众看了会激动,会震撼,这张画一定是成功的艺术品。

        这本人体写生画集可以说是自己的从艺日记,是习作,是体会,记录着自己的艺术道路上的轨迹。写生画不仅是画家功力的体现,也是画家表现自己内在世界的一种艺术语言,表达画家的审美情趣,观察艺术世界的方法,通过画面的线条与同道朋友融汇交心,我崇尚唯美写实,始终以虔诚的心态在艺术殿堂里一步一步地求索、创造、升华.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9(s)   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8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