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艺术新闻 -中国美术家网 >>书法欣赏 >>
    分享到:

    沈传师(769-827)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1-10-27 15:22:33 来源:网络
      (1/2)
      • 1/2
      • 2
      • 更多组图...
       字子言,苏州吴县人,唐德宗贞元(785---805年)末举进士,累迁太子校书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宝历元年(825年)拜为尚书右丞,吏部侍郎。旧唐书有传。 

          关于沈传师的书法,朱长文在《续书断》把他与虞、欧、褚、柳等并列为妙品。说他“正、行书皆至妙品。存于翠琰、爽快骞举,如许迈学仙,骨轻神健、飘飘然欲腾霄云”;宋代的米芾眼界与自视甚高,曾对颜的真书多有微词及至他人书法也极少嘉许,然在见沈氏书法时,却大为推重,谓沈氏书法“如龙游天表,虎踞溪旁,精神自若,骨法清虚”。人称中唐以后沈书最佳,米芾自称学大书以沈传师为主。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其“善楷、隶、行、草,以书自名”。说明沈传师在唐代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书家。 

          沈传师传世书迹有《罗池庙碑》、《游道林岳麓寺诗》、《柳州石井铭》等。 

       《柳州罗池庙碑》为沈传师53岁时所书,碑文由大文学家韩愈撰写,纪念颂扬柳宗元被贬任柳州刺史所做的政绩。碑立于罗池庙内,碑石早已不存,至于何年遭毁,现无从查考,今所见拓本乃据清何绍基旧藏宋拓孤本一册影印。日本博文堂有珂罗版影印本。 

          浏览此碑书法,气息清劲圆润、骨法神健,结字虽较为瘦削,然挺健秀朗,肉藏于筋,略无枯瘠之垢病。乍一看,近似柳(公权)书,但细察与柳书有着根本的区别,那就是柳书中宫过于内敛,紧缩得让人心中发慌,沈书却无此特征,虽然中宫也稍作内敛,但总体来说,还是属于较宽松的。另一个与柳书不同点即在结构上,沈氏书法结体多呈左低右高势,且略向右欹侧,当然,此碑书法也确实存在与柳氏书法相同的地方,其中竖弯钩、点、撇、捺、悬针竖等用笔和一些字的结体如“言“字旁,“诏”、“柳”、“师”、“不”等与柳书如出一辙,究竟是谁影响了谁?请看王铎跋此拓本的一句话“沈书寡觌,本虞永兴,柳诚悬、欧率更,合为一家”。如果王铎的话可信,显然沈师承了柳,然据《旧唐书》柳公权本传推测,柳(公权)小于沈传师九岁,同时,本传有一段话也耐人寻味,“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说不定这“近代笔法”里就包括沈传师在内。如捡柳书《李晟碑》与《罗池庙碑》对照,用笔与结字即颇为仿佛。看来王铎的沈“本”柳公权是要打折扣的。黄鲁直在论唐代书法时,曾说“唐初字学劲健得晋宋风,开元后变为肥厚,元和后柳、沈之徒复尚清劲”。可见柳、沈都是力“矫肥厚之病”以尚“清劲”为美的书家,若用今天的话来说,在当时柳、沈都是极富有创新精神的书家。这样看来,柳、沈书风的相近也就不足为怪了。
      责任编辑:汲平
        相关标签>>书法欣赏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美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内容
      赵孟頫作品 清朝皇家表章经史之宝
      元朝---王 冕 唐寅(号伯虎)
      吴昌硕 齐白石
      战国朱文官玺 东汉官印
      秦朝官印 晋代官印
      名作分类
      国画 油画
      书法 素描
      雕塑 碑帖
      碑林 景区
      硬笔 印鉴
      艺术专题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
      张大千
      徐唯辛
      石齐
      方力均
      陈文令
      艺术趣闻
      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齐白石买自己的假画
      张大千弟子伏文彦一段趣闻
      王献之为逃避公主追求自残 公主:他是残废我也嫁
      齐白石卖画时喜欢收崭新钞票
      清朝大官员被假文物羞辱
      朱新建痴棋输掉很多画
      米芾癫狂字更狂:为书画费尽心机
      启功教我学书法趣闻:为事业放弃喝酒奢好
      奇葩艺术家用自己的屎给扎克伯格画肖像
      唐寅秒笔画名妓 不是风流是委屈
      你所不知道的画家张大千
      自杀九次的大画家徐渭
      弘一法师诞辰134周年 黄永玉因偷花与其结下奇缘
      毕加索14岁画技高超 达芬奇18岁已超越老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6(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