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近现代帖学的振兴与回响

        作者:奕品2024-04-21 09:38:53 来源:中国文化报

          (1/3)自作五言诗(行书) 白蕉

          (2/3)临李仕倜书(行书) 潘伯鹰

          (3/3)怀中窗外七言联(行书) 沈尹默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近现代海派书法在书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以沈尹默、潘伯鹰、白蕉为代表的帖学大家,共同致力于书法的研究、实践与弘扬,为现当代帖学的复兴作出巨大贡献。经过岁月的洗礼与积淀,近日,在程十发美术馆展出的“百年谁断——近现代帖学的振兴暨沈尹默、潘伯鹰、白蕉书法学术特展”,即将三位帖学大师精品力作共计165件(组)同时展出。沈尹默笔法精绝的多件小字长篇作品与气势撼人的大字对联、潘伯鹰气格高古的小字数米长卷以及白蕉的煊赫钜迹《兰题杂存》,都在本次展览集中亮相,无论从形制的丰富性,还是书法本身的代表性来说,都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

        海派帖学首倡者沈尹默(1883—1971),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文化巨匠,善诗文、精书法。他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更多的是古为今用,这种中庸调和之道熔铸成其书学观念。在北大任教后仍勤勉习书,精临北碑10余年,臂腕生力、下笔精准;随后臻善碑帖兼容之境,追溯晋唐两宋元明诸家法帖,并从米芾上追“二王”、精研唐碑,书风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正是从沈尹默开始,帖学由本体自洽,全面反思书史问题。沈尹默在晋唐一体观念基础上,重建了现代帖学谱系,在反思清理清代碑学之弊的同时溯本正源,重构了以笔法为核心的帖学传统,精妙雅健,被誉为一代宗师。

        此次展出的书写黄山谷《跋苏东坡水陆赞》的小幅行书条幅,为沈尹默71岁时所书。通篇清新雅致、婉转自然,形质与神采兼具,法度与才情共显。作品自上而下,前后照应,如“西施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十数字,点画节奏明快,抑扬顿挫,时而沉着,时而飞扬,变化随心所欲又在法度之中。这幅作品显示,沈尹默的书法实践与其书学主张是互为表里、相互促进的。

        潘伯鹰(1905—1966)早年以小说驰誉名场,之后将主要心力贯注于书法,其轨迹与现代诸多文人书法家既有重合,又自具特色。潘伯鹰遵循苏东坡“论书当观其全人”意旨,其早年书作,间架颇见颜真卿之端严,波挑时显苏东坡之倜傥。“颜意而苏味”,亦成为潘伯鹰一生书迹之基本形态。

        抗战时期,流寓重庆期间,潘伯鹰在对沈尹默的请益交流中明确了对王羲之书法流脉的继承志趣,此后即为恢复“帖学”不遗余力。潘伯鹰撰写了一系列论述王羲之书法传续的文章,自己也反复临摹其中的古贤遗墨。除褚遂良、苏东坡之外,他对孙过庭、杨凝式、李建中、黄庭坚、米芾、蔡襄,乃至文徵明、王宠、董其昌等大家均有深入研究,体察其不同特色,辨析王羲之书系的发展幽微。其中,尤以对赵孟頫的论述,迥异时流、最具心眼。可以说,潘伯鹰的书法实践,有着不断将个人研习与书史研寻结合沉潜的鲜明特色。

        相比之下,白蕉(1907—1969)对于帖学的专一,超出了同时代大多数人,被认为是纯粹的帖派书家。细细考察白蕉书法,总以“二王”为宗,书体上也以真行草书为主要呈现,这样的钻研深入是白蕉学书的一大特点。他以欧虞为基、王羲之传本墨迹为途径,精研《淳化阁帖》等刻帖,融会贯通,专精行草,堪称帖学正宗。“师法魏晋,友于隋唐,平视有宋”,既是其帖学方法论,也是其帖学成就的概括。而正是以白蕉为代表的一批书家的孜孜钻研,引领时风,才使人们重新审视帖学书法的价值和意义。

        为了陈设白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兰题杂存》,本次展览特意搭建了专属展台。这件由朵云轩收藏的长达5米的手卷,内容为白蕉写兰论艺的札记,文字清通简要,词约而理赡,以他最为擅长的行书写就,双美并臻。通篇以文段为节,形成自然的章法,错落参差,极具音乐韵律之美。字体大小一任自然,或行或草,随势生形,张弛有度,生气远出,魏晋风流于此隐约可见。

        每个时代大家的产生,都不是独立云端的绝缘存在,除了本身的天赋、志向、勤苦之外,所处时代的各种因素也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于右任、鲁迅、吴湖帆、徐悲鸿、谢稚柳等30余位与沈尹默、潘伯鹰、白蕉有交谊的书法家的作品共40余件,以群体塑像般呈现他们的书法,一定程度上为人们了解这三位帖学大师的成功之路,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时代艺术背景。回看三人的交谊圈,不难发现这些书家皆非仅仅朝夕笔砚,书法之外更兼多重修为。

        20世纪上半叶,帖学的复兴构成现代书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冲破了清代乾嘉以来碑学对帖学的桎梏,在晚清民初碑帖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深化了碑帖分梳,而以强烈的帖学独立意识和价值确立,实现了现当代书法史的碑帖转化与帖学独立。这是自晚明以来三百多年,帖学的又一次本体自洽和书史转向,它为现代书法史注入了新的内容。

        作为现代书法史的重大转换,海派帖学的崛起直接由反叛碑学而来,它在清代碑学自乾嘉划分北碑南帖,再至晚清民初对帖学两个世纪的桎梏后,别张一军,全面复兴“二王”帖学,在20世纪书坛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寻绎其书史意义,突出表现在:海派帖学全面摆脱了碑学的笼罩,由帖学复兴走向帖学独立,改写了现代书法史;由碑学独尊,走向帖学与碑学双峰并峙的局面。

        “长留一卷诗,百年谁能断”,在各书家笔端的意态飞动与气象万千之间回首近现代帖学的振兴之路,近距离感受他们作品透露出的非凡艺术成就,为当下书法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无疑是本次展览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855(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