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在植根生活的守正创新中绘写新时代精神

        作者:宫剑南2024-01-19 08:15:39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植根生活的守正创新中绘写新时代精神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创作座谈会侧记

          “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创办了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从宏观看这个至上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的新中国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体制,反映的是共和国在新的社会思想文化建设上的艺术成果,其鲜明的特征就是体现新的国家建设、新的人民形象、新的艺术探索和时代精神,这些以5年一个历史节点对国家庆典的视觉化呈现,是对新中国社会面貌和人文特征的审美凝视。”在“植根生活守正创新——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创作座谈会”上,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说。

          当前,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创作已经进入最关键的作品创作和深化提升阶段。为全面提升参展作品创作水平,来自全国的美术理论评论家、中国美协各专业艺委会、历届全国美展获奖作者、在京和各地美协组织、专业院校画院等机构代表汇聚在京举行的“植根生活守正创新——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创作座谈会”,就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创作的主题内容、艺术形式、创作方法等展开交流座谈。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以雕塑《烈焰青春》摘得了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金奖。他讲述了自己的创作体会:“一次参加会议,撞见两位消防员悄然肃立,平静而严阵以待的样子让我为之一动,这便是《烈焰青春》的开始。”焦兴涛试图呈现比现实更加接近的真实感,用浓烈的色彩一改木雕着色一贯的谨慎和克制,在木雕大形刚一完成就开始上色,在布满刀痕的木材表面上涂抹橘红的丙烯,敷设鲜红的油漆,然后继续雕刻,继续上色,反反复复……“当代具象雕塑创作只有主动求变,才能回应新时代的要求,讲好中国故事。如果无法呈现真实生活中不断涌现的新的视觉经验和激情,写实就有可能成为一种‘熟悉的经验’,观众很难通过模式化的呈现来体会写实所特有的‘逼近’的审美体验和强烈的感染力。”

          作为中国美术发展的风向标,全国美展塑造了许多艺术家的人生轨迹,历届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也总是被人们提及,给美术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各个地区,美术创作者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美展作品的准备中,美展的创作动员工作也备受业界重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何红舟介绍,中国美术学院是最早开展备战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动员工作的单位之一,目前已组织过两次师生共同参与看稿,即将进行第三轮看稿。从创作稿存在明显的不足到有潜力草图的出现,目前已进入到创作的突击阶段。

          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通过启动针对青年人的孵化、培育等一系列专项来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从2023年3月开始,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全面启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的相关工作,积极与地方协会、院校联动,奔赴全国各地参与有关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系列的专题动员、学术研究、看稿辅导、创作培训等活动。中国美协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表示:“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与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美协于1月6日联合举办了‘新动能——全国青年油画学术研究展暨中国艺术院校高层次油画人才培养研讨会’,通过展示当下青年创作的具有典型性、研究性的作品,牵引出新时代关于中国高等艺术院校高层次油画人才培养和油画新人创作方面的现状,以及中国油画在第二个百年如何赓续开拓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一次全国美展的热身与调研。”

          去年10月以来,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田黎明一行受邀到上海市美协、苏州市美协、陕西省美协、西安美术学院、西南大学观看创作草图,创作队伍以青年创作者为主。专家们看到了创作者围绕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所开展的创作探索,草图内容和形式均有一定深度,也有一些有潜质、立意好的草图。田黎明说:“今天的艺术创作题材非常广阔,给中国画笔墨审美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给中国画创作实践提出了中国文化整体观与时代人文精神相融合的要求,给中国画的创作者提出了追求中国画意在时代、意在当下,构建具有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要求的中国画意境和语言的要求。”尚辉表示:“中国画的现代性特征正是通过全国美展而发生了有益有效的转变。”

          全国美展是主旋律创作的倡导者,各地美协的积极行动让广大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对创作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积极地探索生活的广度与深度,并在创新中强化本体语言。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表示,全国美展汇聚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壁画、漆画、艺术、设计、工艺美术、综合材料实验艺术、视觉艺术等门类。从时间上看,它们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产生与融入,代表了不同的文明阶段及文化属性;从空间上看,它们又是人类不同文化区域的视觉创造结晶,从历时到共时、从异域到同域,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美术载体及艺术形式。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6(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