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赵熊:心中的艺,湖上的舟

        作者:俞越 张若瑶2024-01-02 08:06:57 来源:美术报

          “我是狗熊的‘熊’,”爽朗的笑声,幽默的话语,是我们对于这位来自陕西的艺术家的第一印象,而他对于陕西书坛、印坛的影响力,更令我们敬佩,他就是陕西省书协名誉主席、西安终南印社名誉社长、西泠印社副秘书长赵熊。

          从好玩到“入门”

          上初中的时候,不知何时起,赵熊的班上兴起一阵“刻章潮”,男孩们放学后的一大娱乐项目就是相互之间刻章玩,再跑回家里找来印泥,往课本上、练习本及书籍上盖一盖,就能收获满满成就感。那个时代没有电脑和网络,一帮十几岁大的孩子却也能找到无限乐趣。

          而因为祖父曾想学刻印,赵熊家里有几方请人刻的石头印章,还有各式大大小小的刻刀,这愈加勾起了他的浓厚兴趣。赵熊与篆刻的结缘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某天他在家里找到了一本民国时期孔云白编的《篆刻入门》,一切仿佛命运的指引,从此开启了他的篆刻生涯。

          1965年,西安市的工业局和教育局联合挂靠在西安人民搪瓷厂,成立了一个全日制美术专业班,实行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赵熊便是其中一员:在班上,他给不少同学都刻过印,也给专业老师刻过。1970年,赵熊被分配到了西安日化公司,主要生产食用油、肥皂等。当时肥皂、香皂的制造,都需要刻模具。厂里正好缺相关人材,且认为做模具和篆刻也很像,就培养赵熊专门从事这项工作了。

          “在那段特殊时期,我在书法篆刻方面的才能就派上了用场,书写、刻了很多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和毛主席的诗词,书法、篆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赵熊表示,“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和整个时代的发展脉络是息息相关的,”加上自己本身对篆刻的喜爱,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艺术道路。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一种文化精神滋养着他的诗意文心。

          “偷跑”半天,只为到西泠印社

          赵熊和西泠印社很有缘分,不过总是伴随着一点点“好事多磨”的意味。

          在西安日化公司上班期间,1972年,单位派赵熊去上海制皂厂学习。“上海和杭州这么近,我要去西泠印社看看。”说走就走的赵熊跟师傅沟通请了假,在一个周末提前半天坐上火车来到杭州。来到西湖边的孤山,朝拜西泠印社。虽然那时的西泠印社基本上还没恢复,牌匾也没剩多少,但是在他心里却是祖庭一般存在的西泠印社,终于得见。

          在上海学习的三个月时间里,学习安排紧、任务重,但赵熊还是抓紧机会,在返回西安前又一次来到杭州。他在西泠印社的服务部(杭州书画社)看到一本1960年代出版的《西泠四家印谱》,这令他欣喜万分。一问才得知,这些专业的书籍只卖给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这令他辗转反侧,再三告诉店员一定要帮他留下书后,立马写信给西安文物局的朋友,拿到了一张证明。后来终收到从西泠印社寄来的心心念念的印谱。现在,这本书已经快被他翻烂了。

          几年后,赵熊与朋友再次来到孤山,但印社还没有恢复活动,也不接受新会员的加入,他只能再一次无功而返。不过命运兜兜转转,最终他还是如愿加入了西泠印社。

          致力于推动西北印学的发展

          赵熊在书、画、印创作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融众艺为一体。他在篆刻艺术上下的功夫最大,取得的成就亦最高。他梳理印史,溯承“古法”而心生“新我”,无论是朱文还是白文,章法布局奇肆,金石气息迎面,逐渐形成了法理同参、雄浑古穆的篆刻风格。他的刀法、笔法、篆法互为力借,在写实和表意之间而达情,以精妙的刀笔语言给艺术以富含诗意的阐释。

          除自身发展外,赵熊一直致力于推动西北地区书法篆刻的发展。

          西北地区,尤其是陕西是古玺印文化的重镇,明清形成的“文人印”的重镇则是江浙地区。在那个“文人印”风潮兴起之时,西北地区却几乎成了空白区。在面对篆刻艺术时,江浙的篆刻大家们提出了“印宗秦汉”,但作为秦汉印故乡的西北地区,尤其是关中地区依旧没有激起篆刻艺术的浪花,更别提组织和团队力量了。

          1979年6月,终南印社在西安成立,最初的17位社员里就有赵熊,担任理事一职,后又任副社长、社长。如今,终南印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着国内外社员200余人的印学大社。

          他还积极组织西北印人与西泠印社的互动、交流。今年10月,在赵熊的提议下,“西北望·陕甘宁新四省(区)社员书法篆刻展”拉开帷幕,这是西北地区西泠印社社员第一次集结在一起办展览。他表示,虽然只有15位社员,从数量上和江浙发达地区有不小的差距,但展览聚合了西北五省(区)的篆刻力量,一定能给西北印人有所启发,有所激励,进一步促进西北地区篆刻的发展。

          “要拉近西北地区篆刻和南方发地区的差距,要通过更多的展览、讲座、培训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篆刻艺术,尤其是年轻的优秀篆刻家们加入进来,合力提高西北地区篆刻水平。”赵熊表示。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0(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