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百廿西泠印社 品牌活动不断,活力不减

        作者:俞越2023-12-25 08:07:51 来源:美术报

          (1/2)2003年,西泠印社百年社庆纪念碑揭碑仪式现场

          (2/2)2022年7月举办社员固定活动日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西泠印社建社120年庆祝大会以“五场会议+五个展览+三个研讨会”的形式,大、丰、高的特色圆满落幕,向社会公众全面展现了“天下第一名社”与时代同频共振、勇攀高峰的精神风采。

        印学百年,钩沉悠长文脉,西泠印社百年传承,何以常青?这个问题,西泠印社党委副书记、常务副秘书长、社委会副主任王宏伟的答案是6个字:一批人、一片地。

        不过,记者觉得一系列的品牌活动,亦是让这一批人凝聚起来,这一片地活跃起来的载体。

        品牌活动是一个社团的活力所在,也是魅力所在。我们可以看到,西泠印社除了有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春秋雅集,还有对内提升的社员固定活动,普及金石篆刻的“五进”、“印之爱”等品牌活动,还有各种交流活动,有兄弟印社之间的切磋,更有海外交流活动……在各个层面体现出西泠印社积极发挥篆刻艺术领头羊作用、勇担传承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体现。

        雅集,西泠印社的精神标示

        “一批人”,正是西泠印社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西泠印社建社120年,社员有800余人。这个数字相较一些协会来说并不多,但作为一个“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专业社团来说,已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如何凝聚这些社员的向心力?我们发现,西泠印社有几件“法宝”:春秋雅集、社员固定活动日,以及回归孤山举办系列展览。

        春季雅集,是西泠印社最悠久的传统活动,也是百年艺术社团传承至今的文人情怀。早在1915年,就有南社与印社两大学术团体共与雅集的记载,但是百余年间几度中断与恢复。2003年百年大庆之后,西泠印社重续同人雅集传统,于2004年起恢复了春季雅集,并逐渐发展形成现在的春秋两季雅集的社团活动模式。

        春季雅集活动以拜祭先贤和观摩笔会为主,并策划组织包括座谈交流、笔墨切磋、赏艺鉴古等内容的活动,每年各有主题、突出亮点,并一直延续至今;秋季雅集的重头戏是印社内部的社长会议、理事会、社员大会、国际印学研讨会、社刊编辑研讨会等重要会议,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研究印社发展各项事务。在秋雅期间举办具有高学术含量的大型活动:主题创作、艺术展览、讲座论坛等,丰富而精彩,展现西泠印社与印学的实力、活力与魅力。

        除此之外,西泠印社还于2018年正式设立“社员固定活动日”,定于每年单月10日开展活动,以社员雅聚交流为主,秉承“主题多样、形式灵活、气氛闲适”的宗旨,每次均设不同主题,涵盖品鉴雅集、文物鉴赏、艺术交流、笔会创作、讲座展览等多种形式,社员自由参与,深深体现“雅集”之精髓:如邀请制扇工艺大师陈爱兴为大家现场演示传统文人扇的制作过程;甚至还有宋代文人饮茶习俗和方式的知识讲座,现场演示“点茶”技艺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阔了视野、扩宽了思路。据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3月至今,西泠印社已开展近20场社员固定活动。

        依托孤山社址遁庵展厅和中国印学博物馆,西泠印社推出社员个人展、地区主题展、印社作品展等特色展览50余场,参与社员来自浙江、山东、黑龙江、江西、广西、福建、安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10多个地区,参与社员人数超百人。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一场场的活动,既促进社团与社员、社员与社员间的联系和互动,也凸显了社员在社团中的主体地位,激发社员以主人翁身份参与社团事务的积极性,提升社团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庆祝建社120年之际,从年初起,广大社员就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社庆各项活动中。尤其是通过整合当地社会团体资源和力量,开展了一系列社庆预热活动。社庆前夕,已在浙江、福建、河南、上海、黑龙江、湖南、新疆、陕西、贵州等省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举办各类预热展览33场,营造了地域覆盖广、社会影响大、内容形式多、时间跨度长的良好社庆氛围。

        团结兄弟社团,共同推进印学发展

        此次以西泠印社120年华诞为契机,海内外印学社团受邀汇聚杭州,共同举办“海内外印社联展”,以同台展示的方式,共同启迪和寻求今后篆刻发展新路。73家印社,170多件印屏跨越海内外汇聚一堂,不仅能从中窥见当今海内外篆刻创作发展方向和潮流趋向,而且也使展览成为各地区篆刻风格异同和发展水平最直观的展示平台。这也正是百年名社所秉持的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气韵之所在。

        在联展之外,更是举办了“2023海内外印社座谈会”,60余家印社的社长、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西泠印社根据当前地方印社发展遇到的普遍性瓶颈难题,归纳总结为六个方面的问题,如“如何破解‘三无’难题”、“如何落实国家文化战略服务当地中心工作”、“如何争取当地政府和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关心重视支持”、“印社领导层如何发挥核心作用”、“如何提升社员队伍整体水平”、“如何加强对外交流”等。在这场座谈会上,大家相互取经,并形成联动。

        “独行快,众行远”。

        西泠印社在努力做好自身建设的同时,也积极承担起篆刻艺术发展的引领作用。从2020年起,西泠印社推出“雅谊铁笔”全国印社系列展,旨在加强全国各地印社之间艺术创作的沟通交流,深入比较研究各地域的艺术风貌与渊源。截止目前,已有不少印社来到西湖孤山,通过展览、出版物等进行交流。

        此外,西泠印社的不少社员在全国各地印社担任主要职位,如2023年2月,上海市嘉定印社成立了,西泠印社名誉社长韩天衡出任名誉社长,理事张炜羽为艺术指导;如副秘书长赵熊是终南印社名誉社长;西泠印社社员仇高驰当选南京印社社长,西泠印社社员丘石、林尔、何连海当选副社长等等,带领广大印学组织共同探求印学社团组织建设、印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可持续之道。并通过联合举办展览的方式,通过作品共同碰撞出火花。

        据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介绍,西泠印社将计划策划相关的主题活动,“通过全国各个印社,最大限度地动员印人,让尽可能多的人来参与印章的创作和阐释活动中”。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极大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时代内涵、世界意义,让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融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西泠印社从建社之初,就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深受中华优秀文化影响的国家的艺术家们交往频繁,举办展览、讲座等互动活动。特别是百年社庆之后,西泠印社以深化海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使命,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不仅举办展览、笔会、讲座等交流活动,还有高规格、高学术的国际印学研讨会等。

        西泠印社成立之初,日本篆刻家河井荃庐、长尾甲应吴昌硕之邀参与活动;1957年,日本著名书法家丰道春海、青山杉雨等来印社访问;1981年,西泠印社藏“吴昌硕书画作品展”在日本开展并进行了交流,在日本引起轰动;1988年还举办了“西泠印社展”,展览在日本东京、岐阜、大阪先后展出等。此后还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举办展览,率团访问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举办作品展和专题讲座。仅今年,西泠印社就先后在日本、马来西亚等国举办了5次交流展览。

        除了西泠印社走出去,不少国外艺术家及团体也主动来到西泠印社,参观、拜谒,办展。如1986年西泠印社举办了“日中友好福井书法作品展”;1987年举办日中书法交流史学术研讨会;11月,“日本篆刻家作品联展”在西泠印社孤山社址展出;1989年,韩国东方研书会会长、篆刻学会会长金膺显等韩国书画篆刻家首次访问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建社90周年纪念大会期间,举行了“国际书画篆刻邀请展”“中韩书画联展”“新加坡书画篆刻展”。到现如今,以展览的形式展开交流更是频繁:如“日本瑶蓝印社中国展”、“杭州生活品质国际交流日活动”;与日本、韩国联合举办年度展“中日锦带桥书法交流展”“韩中日国际篆刻交流展”等。

        自2008年起举办的“百年西泠·中国印”系列巡展,先后走过美国洛杉矶、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西班牙马德里、土耳其安卡拉、荷兰海牙、斯里兰卡科伦坡、澳大利亚悉尼、匈牙利布达佩斯、捷克布拉格等城市,在汉字文化圈之外的国家,刮起一阵阵西泠之风。

        在这些活动里,我们可以看到西泠印社中人,如星星之火,推动交流互鉴,坚持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使命担当。特别是那些外籍的名誉社员、名誉理事,他们都是热心从事或推动本社对外学术交流和友好交往、在所在国家或地区艺术界享有较高声望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如1999年,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开馆缺少藏品,一些国际人士将“齐国古陶文五十品”“邺城古陶文五十品”“藏传铁印五十品”等众多文物捐赠给西泠印社;“日本西泠印社中人11家捐赠篆刻印章观摩展”上,日本西泠印社名誉社员10人,旅日西泠印社社员1人,每位社员向西泠印社捐赠篆刻印章5方,合计55方;法籍社员龙乐恒在2003年、2004年、2010年、2016年、2018年多次向西泠印社捐赠,总计116件资料及藏品。

        通过这些名誉社员、名誉理事、名誉副社长等的努力,西泠印社的对外学术交流、友好交往之路越走越宽阔,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愈发深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人。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6(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