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展会活动
      分享到:

      荆山之玉与他山之石

        作者:陈思静2023-12-18 10:04:30 来源:中国艺术报

        荆山之玉与他山之石

          ——“守正创新——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成立二十周年艺术作品汇报展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莫言、朱乐耕、徐累、黑明等67位文学艺术工作者的200余件作品,日前在中国工艺美术馆集中呈现,“守正创新——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成立二十周年艺术作品汇报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此间举行。展览由文学与戏剧、美术书法与摄影、陶艺与漆艺、舞台表演与创作、设计5个门类构成,集中展示了文学艺术院20年来重要的创作和研究成果。众多艺术门类彼此借鉴,蓬勃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拓展更多创新性的艺术空间,力图为观者呈现一场内容丰富、精彩迭出的艺术盛宴。

          “守正创新——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成立二十周年艺术作品汇报展”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承办,苏丹、徐福山担任策展人。展览将持续至12月20日。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成立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朱乐耕学术讲座——在传承中创造:造型·表演·艺术场景”“汪国真作品研讨会”分别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同期举行。

          “东非大地野茫茫,道路崎岖满目荒。千里之遥如隔世,走时青丝归时霜……”展览现场展出了著名作家莫言的手书新诗《蒙内铁路谣》,这是今年7月他到肯尼亚参访中交集团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后创作的。“我们和当地的老百姓有很多接触,也深入采访了中交集团的员工,通过他们了解到蒙内铁路建设的‘台前’‘幕后’,以及这条铁路建成给肯尼亚乃至非洲所带来的影响。”莫言表示,这种实地采访,奠定了创作的基础。无论艺术创作还是文学创作,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才有可能获得第一手资料,得到最鲜活、最有生命力的创作资源。

          从反映不同人1949年与2009年天安门前的新老照片对比,到讲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从表现中国农村发展变迁的历史,到抗战老兵肖像;从神圣而圣洁的西藏,到历史厚重的河南,透过摄影家黑明的这6组照片,观者与不同人、不同时代展开了一场对话。黑明是一位虔诚的记录者,为了记录中国村庄,他用8年的时间拍摄新窑子村,拍摄300多个胶卷,留下近50万字的笔记,经历了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0元增长到8000元的漫长过程;为了寻访抗战老兵,他5年间先后奔赴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和游击区,拍摄上万幅照片,他镜头下的老兵表情是生动、鲜活的。黑明说:“我就是去记录,让更多人讲述他的故事,把他的故事写出来。”

          展览汇聚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这个大家庭中众多成员的作品。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成立于2003年,前身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后更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最早成立的创作研究机构。2015年与文学创作院合并为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2019年12月,更名为文学艺术院,是以推动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研究为主旨,集众多艺术门类于一体的综合性创作研究机构。专业涵盖美术、陶艺、文学、声乐、器乐、戏曲、戏剧、摄影、设计、舞台表演、文化产业等,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专业门类最多、艺术家最集中的文学艺术创作部门。

          如莫言所说,在文学艺术院,家家怀抱荆山之玉,人人手握灵蛇之珠。每个人都可以从其他的艺术行当里受到启发、获得灵感。“我们可以从美术家的创作里感受到色彩、画面、线条,从音乐家的创作里感受到旋律、声音之美,也可以从雕塑家的创作中感受到造型之美、器型之美。”2007年10月,莫言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我有幸在文学艺术院工作了十几年,对我的整个人生以及我的创作都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影响。”莫言说。

          文学艺术院自成立以来,会集了一批不同艺术专业领域并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作人才,如著名作家莫言、著名诗人汪国真、陶瓷艺术家朱乐耕、画家徐累、摄影家黑明、琵琶演奏家吴玉霞、昆曲表演艺术家刘静、舞美灯光设计师穆怀恂、紫砂工艺传承人高振宇、画家徐福山、编剧唐凌、舞美设计师姜浩扬等。

          “不同的研究方向、学科门类,让我们在这里有了丰富多元的交流、交融的可能,这是特别难得的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我个人特别重视也很珍视。”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演奏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表示,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除了艺术独特性的呈现以外,更重要的是背后的学术支撑。“在这里,大部分艺术家除了自身艺术的表达,还作用在课堂,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博士、硕士生导师。从台前到幕后,从舞台到讲台,从实践到理论的梳理,这实际上是一个成长个体走向厚重的发展的不同阶段。”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名誉院长朱乐耕表示,文学艺术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创作机构,过去20年的创作实践表明,交叉融合的艺术创作能够产生更大更广泛的影响力,这里的每个艺术家,既要努力提升自我,也要努力实践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与融合。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87(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