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用未来思维去设计

        作者:张凌浩2023-12-11 07:47:29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设计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现在已经得到了广泛共识。设计正在从一个追随者变为一个跨越转型的关键要素,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很好的作用,包括促进社区生活,促进医疗健康,促进食品供应,甚至是为整个国家的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努力。

        设计面临着非常复杂的挑战,首先就是如今的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还主要是以经济作为发展主线,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如何能够利用相互依存的力量去发展一些新的设计方案,能够更好地平衡我们的生态、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经济,达到一个相互依存、有机联系、彼此兼顾的一种状态。

        第二,面向这么复杂的社会性变革,设计应该以什么样的角色、方式去介入,实现未来所需要的这些内容。我们一方面把设计看得很小,一方面又很容易把设计看得太过宏大,所以设计应该以一种特定角色、特定的视角在宏观、中观和微观方面发挥不同的层级作用。

        第三,要推动社会的变革,甚至实现一个小的社区转型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里面涉及设计、技术、政府管理、社区治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如何推动多种主体进行真正的协同,事实上需要有一些社会创新和协同的办法,并为之进行很好的实践。

        以未来为视角设计主要是为了关注人们长远的生存方式,它不仅能够解决现实危机,而且也能够推动设计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未来。因此要积极鼓励倡导对人类未来有益的这些设计远见,以推动我们整个社会更好地发展。

        那什么是设计未来?设计未来是一个兼具了未来学和设计学概念的交叉概念,它主要指的是设计师如何更好地面向未来的多种可能性进行了一种创造性的行动,所以其产出应该是以未来为导向的、更加具有系统特性的层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构思呈现干预塑造符合我们未来远见的这么一种未来。

        面向未来的设计思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思维,要去追求划时代新的技术应用。除了技术应用以外,还要去想象未来的组织形式、协作结构及生活形态等的基本雏形。面向未来的设计方法也是非常多样化的,最近全球有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工具方法,比如有人提出主动设计观,也有学者提出通过梦想交换、异类联想、绘制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地图,还有人将宏大的愿景和务实预测结合起来,当然也会借助于写小说的方式、设计虚构的方式,包括将回溯和未来想象结合。这些方法对设计学也是很好的启发。

        设计未来并非是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或者设计的工具方法,它更多是一种主动设计的责任,一种主动性的行动。在我看来,未来思维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反思现实危机,另一个是畅想未来愿景。其中有一些基本方法,比如广博的思考、建立共同的愿景,一些情境化的思维和一些战略性的干预。

        广博的思考是由著名的设计科学家、建筑设计师富勒提出,他有很多特别的构想,包括大地成顶、4D住宅等,有些已经被人类所实现。富勒提醒我们要以广阔的视野、深刻的同理心、多学科的合作、系统的视角去主动关注现实生活当中的危机,运用这种广博式的思考主动去应对。

        愿景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或者说无序的想象,愿景是人类对不确定未来的一种可能性的前瞻性的思考,它是一种完整的图景,并且是一种可能的计划。所以很多设计师参与其中,和民众在一起思考、一起想象,需要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达成一致,充分讨论,并形成一些能够站得住脚的结论。未来的愿景有一定方法论的可行的框架,也能够被很多的利益相关者共同认知。

        当然,我们还需要具备情景化思维。因为想象过后需要通过很多的工具方法把它展现出来,要塑造情景图像的话,就要全面地考虑它所存在的物理、政治、文化、社会特性,要有一些真实的模拟。比如说通过绘画故事板、拍视频、聚众讨论等设计师擅长的方式,将产品、人、框架、工具很好地融合在框架、故事和小说中,甚至会拍一个未来想象的短片,或者做一些装置、专门的展览,而并不只是设计绘图。

        有意义的战略干预也是面向未来设计的一个更好的工具。我们可能并不是要设计一些很具体的东西,而是更多地发挥一些规划和推进的作用,去更好地平衡规模和效率,更好地关注价值和意义。

         (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校长)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9(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