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良工必精于技——记杭派装裱传承人王志平

        作者:朱光明2023-12-04 08:25:20 来源:美术报

          “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书画装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自晋代以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于此可知,晋代以前装裱就已出现,只是装背不理想,到了范晔,装背稍微好一些。

          在唐代宫廷中,已有专门从事装裱的人员。《唐六典》记载:“秘书省有熟纸匠、装裱匠各十人。”到了宋代,由于帝王的喜爱,书画艺术高度繁荣,装裱也达到新的高度,形成了“宣和装”,使得书画更具有艺术性。明清时期,装裱技艺更加成熟,出现文震亨的《长物志》、杨慎的《墨池琐录》等著作,装裱进一步走向理论总结的层面,得到了高度的提炼。晚明扬州的著名收藏家、装裱专家周嘉胄专门就装裱写了一本《装潢志》,使得后人得以了解明代装裱的风尚,也是明清时期装裱领域的杰出著作。周嘉胄在此书强调“良工须具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这对装裱工匠的要求也很高。

          南宋时期,装裱艺术在苏州繁兴。号称“吴装”,其裱件平挺柔软,镶料配色文静。杭派装裱受“吴装”和“宣和装”影响比较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杭派的镶料配色文静、淡雅大方、装制贴切、整旧得法。京派装裱特点是色泽艳丽,裱背厚重,舒卷之间当当作响。扬州装裱善于仿古装裱,揭裱古画;湖南装裱用湘绣带锦,特别艳丽。岭南派用三色纸绢装裱,色彩华丽,配岭南国画合适。

          杭派装裱传承人王志平于1995年开始学习装裱,师从杭派书画装裱名家王载烈。学艺之初,师傅并没让他直接上手,而是让他做了很多书画装裱的准备工作。每天清晨他便早早地来到工作室,先烧一壶热水,然后开始擦拭工作台,紧接着便开始打浆糊,这是装裱必备的材料。古人云:“墨以胶成,裱以糊成。”墨要靠胶水黏在一起才能成为墨,装裱字画必须要靠浆糊才能顺利完成。浆糊用得好,能够使得字画卷舒温适。现在很多裱画师傅都不会制作传统浆糊,而是购买化工浆糊。传统浆糊由小麦淀粉自然沉淀发酵,对湿度、稠度、粘合度有很高的要求,现代的化学成品则在粘合效果与保护画面上远不如传统手工浆糊。

          周嘉胄在《装潢志·治糊》中曾介绍用花椒熬汤制作浆糊的做法,这样制作的浆糊的糊性充分,用来装裱字画,会比较平整,不会出现卷曲。王志平坚持用手工的方式制作传统浆糊,传承的是杭州老底子的技艺。为了能尽快上手装裱,他在宝善桥附近的出租屋内粘报纸,用报纸进行练习,反复训练自己的手感。每天从工作室回家后,就粘报纸,按照装裱的流程一遍遍地琢磨、思考。在工作室做基础工作,做了一年半,他便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式开始学习了杭派装裱的技艺。从最简单基础的托裱画心,到日后制作镜片、立轴,逐步到手卷、册页的装裱以及对镜框的制作,就这样对装裱持续学习了三年,逐渐熟悉了装裱的各个流程,具备了独立装裱的能力。

          《考工记》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王志平意识到要结合天气、材料等因素,从整体出发去考虑,才能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就拿装裱的季节来说,秋天是最好的,其次是春天,然后是冬天和夏天。冬天太干燥,夏天太潮湿,容易发霉,都不利于装裱。

          装裱名家字画,要做非常充分的前期工作。比如他曾装裱潘天寿、孔仲起合作《东海波涛图》,这幅作品纵157厘米、横253.5厘米,尺幅较大,大气磅礴。潘先生题李白的《横江词》:“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王志平根据画的脱胶、脱色、配纸、材料、款式等情况,为其量身打造一套修复装裱的方案,得到收藏家的认可,放心地把这幅画交给他来装裱。为了能够更好地修复装裱这幅画,他选择夜深人静的时候去做,这样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可以全神贯注地干这件事。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才完成这幅画的修复和装裱工作。除了名家字画外,王志平修复的还有杭州净慈寺、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寺庙客堂等单位收藏的字画。

          “非遗”是民族的根和魂,而传承人是“非遗”的主角,是“非遗”保护的核心和关键。杭派书画装裱作为一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传承要想发展,就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就应该在注重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技艺和原有文化属性的基础上,把握时代潮流,促进技艺转型升级。王志平认为,作为非遗传承人,就要把它当成一项神圣的事业去做,干一行爱一行,力求“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作者系杭州市灵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2(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