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教育出版
      分享到:

      在“美”与“用”的平衡中成就“最美的书”

        作者:赵畅2023-12-04 08:17:15 来源:美术报

          度过形式“爆发期”,回归书的本质。近日,2023“最美的书”评选结果在上海揭晓,与会多位设计师和业界人士不约而同提到,从“最美的书”评选来看,国内图书设计进入平稳发展期,更注重“美”与“用”之间的尺度平衡,更强调阅读舒适感,让设计为“书卷气”加分,凸显纸质书的价值。

          经过海内外顶尖书籍设计师组成的评委会多轮评选,今年,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24家出版单位的25种图书荣获“最美的书”称号。“最美的书”评选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自2003年创立以来举办20届,471件设计作品入选。据统计,中国“最美的书”已连续19年向“世界最美的书”报送446种图书,23件作品先后获奖,2件作品获得金奖。是否可以这样说呢?通过每一届“最美的书”的评选,每一本“最美的书”的入选,为今后设计出版更多更美书籍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有道是,“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书籍当然也得重视设计。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纸质图书,不仅会降低图书本身的质量,而且也是对作者和读者的不尊重。如此,那么怎样设计出来的图书才是“最美的书”呢?从历届的评选情况尤其是从本届评选的结果看,对标“世界最美的书”评选要求,“最美的书”理应以整体的视角来重视书籍的设计,具体则应秉承四大原则:一者要体现结合性,强调书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也就是说,书籍设计不能为了单纯追求美感而脱离书籍的内容,要摒弃“形式至上”的陋念,在强化现实关怀中,保持形式与内容的适配度。否则,设计便自成为空中楼阁、无根浮萍;二者增强功能性,强调书籍设计对书籍本身功能的提升。它要求设计者在把握书籍要旨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精致、精美的设计,既显现文化的厚重感又透露出现代气息,对书籍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推波助澜的作用;三是凸现和谐性,强调设计风格与适宜手感的和谐统一。书籍是供人翻阅的,因而不论设计风格怎么变,它都必须考虑与“适宜手感”的和谐,诸如要“使读者阅读轻松”“拿起来不笨重、轻巧”“能够自然地摊开”“留白适宜,间距得当”等。不然的话,只讲究设计之美而忽略了书籍阅读的舒适度与体验感,就是舍本逐末;四是彰显技创性,强调善于运用设计重要元素的一些技术手段。要通过运用新技术,去表达更符合书籍设计内容特性的工艺美、创新美和材质美。要通过完成书籍形态创造,使技术美在整个书籍创造流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书籍形态,就是书籍所呈现给读者的形状神态、形状姿态。书籍只有实现外形美和内在美的珠联璧合,才能产生形神皆备的艺术魅力。莫要小觑一本“最美的书”,它的诞生一方面凝结着设计者与书籍(作者)的共情——因为只有全面、深入、透彻地读懂和领会书籍的主题、内容、特色,才能涌现设计灵感,进而找到感情的共情点、表达的契合点;另一方面也凝结着设计者与读者的共鸣,读者对书籍的评价反馈,对于设计者当是最亲切最可靠的依据,因为设计说到底就是为读者服务的,设计能否让读者感到舒服、亲切,尤其能否“把细节藏在需要细心观察之处,让阅读更沉浸,得到美的享受”,对于设计者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参照系,或者说,读者满意与否恰是对设计者改进、提升书籍设计质量和水平最有力的鞭策。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如果说,本届“最美的书”获奖作品中不乏大量中国元素的应用与中国主题的表达,洋溢中国风格、蕴含中国精神的作品赢得了海内外评委一致认可的话,那么,这也就很好地回应了设计“最美的书”的初衷——致力于向世界展示中国设计,推动中国优秀图书设计作品走出去,帮助中国优秀图书设计师站上国际舞台。就此而论说,这不也是我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题中应有之义吗?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1(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