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在美术史坐标中梳理地域名家

        作者:邱武霞2023-11-26 08:23:1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美术史坐标中梳理地域名家

        茶山晨曲(版画) 1961年 郑震 安徽省美术馆藏


        在美术史坐标中梳理地域名家——以安徽省美术馆策划的郑震艺术特展为例

        安徽版画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中国版画发展到一个高峰,其中尤以徽州版画最负盛名。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以赖少其、郑震、师松龄等为代表的安徽版画家,创作了一批广泛反映江淮地区人民幸福生活、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和安徽自然风貌的经典作品,形成了风貌独特的“新徽派版画”,产生广泛影响。

        今年,适逢郑震先生逝世十周年,安徽省美术馆策划并主办了“春风化雨润无声——安徽现代美术教育开拓者郑震先生特展”,本次展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展览以“一堂跨越时空的郑震先生公开课”为主题,设有“刻刀的意义”“色彩的诗意”“时代的召唤”3个单元,展出了艺术家郑震的美术作品、木刻原版和文献资料共100余件珍贵展品。

        在展览现场,有这样一句醒目的标语:“我们(知识分子)最大的能源动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这是郑震曾在笔记本里写下的一句话,让观众深深感受到老一辈艺术家的家国情怀、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1922年,郑震出生于安徽合肥,上世纪40年代,他开始自学木刻。在人生的旅途中,郑震结识了一些颇有才华的朋友。他如饥似渴地向那些朋友学习文学写作和木刻创作,尤其是版画家周芜,在《回忆散录》中,郑震写道:“他把在延安鲁艺学得的美术知识和技巧用来规范我的美术学习方法,使我获益良多。”

        新中国成立后,皖北文艺干部学校在合肥成立。郑震作为省内第一批美术教师,来到皖北文艺干部学校任教。20世纪50年代初,郑震和许多画家一样,怀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投入艺术创作,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民族情贯穿郑震艺术生命始终。他的艺术生涯受时代召唤而起,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据展览策展人章后仪介绍,此次展览主要是基于对郑震艺术生涯的学术研究成果。2018年,在安徽省美术馆还在筹备、尚未对外开放的阶段,郑震家属就向美术馆捐赠了77件(套)家属珍藏作品。“安徽省美术馆去年才正式对外开放,对于本地名家、本土文化的研究相较于其他省份较晚,从开馆起,我们便积极开展安徽名家的抢救性的梳理工作,郑震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前期家属的捐赠义举对安徽省美术馆具有重大意义,对美术馆的筹建、藏品的丰富和研究具有鼓励、鞭策作用。此次展览既是全方位展示郑震的艺术成果,也是展现我们团队基于研究又高于研究的成果。”章后仪说。

        对于新建馆来说,美术馆的藏品收藏、扩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章后仪说:“我们希望通过展览向外传递出信心:美术馆是艺术作品最好的归宿,因为美术馆会集合全馆之力保护、收藏、研究、展示、推广艺术品,此次郑震艺术特展便是很好的证明。”

        此次展览3个单元的设置分别对应了郑震的艺术类型、风格和主题,旨在由表及里地全面展示艺术家的创作脉络。“刻刀的意义”板块开篇便选取了5件木刻人物的头像,是郑震当年的木刻教学示范稿。在这一板块,观众可以直观地了解郑震的艺术类型——木刻版画。

        “色彩的诗意”板块的作品跟第一个板块明显不同,主要展示了记录郑震对色彩认识的笔记本、部分水彩作品和色相丰富、绚丽凝重的套色木刻作品,还包括1959年出版的《安徽木刻选集》和1984年出版的《安徽版画选》。“事实上,在这两本出版物里,安徽版画的色彩已经出现变化,大家从单一的黑白木刻、黄色或绿色的单色套到丰富的色彩套印,在这一单元我想把郑震先生放在一个美术史的坐标轴里进行横向地展示,让大家感受到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色彩变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转变的独特之处。”章后仪说。

        在“时代的召唤”板块,观众可以欣赏郑震的代表作品,例如《扩建中的工厂》和《在佛子岭人造湖上》,同时也有相关文献的辅助展示,让观众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扩建中的工厂》创作于1954年,彼时艺术家热衷于表现社会主义工业题材,这幅作品主要描绘了马鞍山钢铁厂的建设,细腻的刀法描绘了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此件作品参加了195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郑震是安徽区域唯一一位参展艺术家,也是安徽艺术家参加全国美展的第一人,具有开拓性意义。

        20世纪50至60年代,版画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开始变化,从表现性的风格转向偏色彩丰富的、抒情的风景类创作。与1954年创作的《扩建中的工厂》相比,郑震创作于1957年的《在佛子岭人造湖上》风格的变化正体现了这种转向。两幅作品创作时间上仅间隔3年,但是面对同一类型主题,《在佛子岭人造湖上》整体上表现的不再是大刀阔斧的建设场景,而是描绘了佛子岭的优美、祥和的风景,这件作品标志着郑震艺术上的成熟。之后连续数年,郑震创作出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作品,并由此形成抒情写意的独特艺术风格。

        展览最后设有一个实验课的板块,展示了郑震编写的一本针对版画艺术的基础性教材——《版画的基础知识与技法》。该书对我国木刻版画发展历史、鲁迅与木刻艺术、版画的艺术特点、木刻版画的材料和工具、刀法以及色彩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翔实介绍,文字深入浅出,有很强的指导性。据悉,展期内美术馆还计划开展版画教学的公教课程,如此,观众不仅能观看版画艺术,而且可以亲身体验。

        郑震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经典积淀了安徽现代美术的底蕴,其高尚的人生观和艺术创作观是他留给安徽美术界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力量,激励着新时代徽派画家继续开拓创新。“当下徽派版画与古元、李桦先生提出的‘新徽派版画’的概念已经具有不一样的历史含义,希望当下的徽派版画家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版画艺术的前提下、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创作出具有当代安徽面貌、安徽风采的版画。作为美术馆,我们也会持续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继续关注和梳理‘新徽派版画’这一课题相关的研究,后续还会以研讨会、出版物的形式进行推广,希望为当代安徽版画家提供更加专业、开放的平台。”章后仪说。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5(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