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寻求“泥片成型”的独特“意味”

        作者:申洪涛2023-10-30 08:25:19 来源:中国艺术报

        寻求“泥片成型”的独特“意味”

        ——谈刘越紫砂雕塑艺术的创作与实践

          紫砂雕塑艺术,借助于中国传统陶瓷材料和造型手法,成为雕塑艺术范畴内一道具有独特气质的风景。而“泥片成型”原来是紫砂器皿制作中的传统技艺,又在紫砂雕塑艺术作品的创作中成为最具特色的造型艺术语言。女性雕塑艺术家刘越多年以来一直执着于紫砂雕塑艺术的创作与实践,这使得她在进行紫砂雕塑作品的艺术创作时,总是从反复敲打的泥片开始的。

          刘越在确定将紫砂雕塑艺术作为自己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前,也经历过不同阶段的艺术探索与实践,尤其是在雕塑艺术范畴之内的实践,是非常必要的艺术训练与积累。除艺术技能之外,还包括艺术创作的思维、眼光和品位。然而触及到紫砂雕塑艺术,在“紫砂雕塑”词组中,“紫砂”依附的主体无疑是“雕塑”,那么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对象,以及作品的精神内涵,自然传递到了紫砂雕塑艺术之中。刘越在采用传统制作工艺进行艺术创作时,一直思考这样的问题,即怎样使紫砂雕塑从肌理、色彩、造型、体量等方面,在交叉的门类汇集点上呈现出紫砂雕塑艺术的特质。实践证明,刘越的紫砂雕塑作品,对紫砂制作中的传统造型手法“泥片成型”,在怎样使紫砂雕塑作品获得独特的艺术属性方面,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紫砂雕塑作品是基于写实基础上,通过“泥片成型”这样的造型表现语言,发挥泥片的表现性、写意性的作品。如《高旻寺德林长老百岁造像》《细君出塞》《苏武牧羊》等,它们在艺术形式与精神表达等方面达到了很好的水准。可以看出,泥片在造型过程中通过不可复制性的艺术处理,以达到泥片成为有意味的表达时,俨然已脱离了雕塑艺术制作模式的桎梏,并且由“泥片成型”制作工艺的特点——“内空外实”带来的表现形式,无疑增加了紫砂雕塑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而这之所以成立的理由,即取决于泥片有意味的表达。从这个角度来说,刘越的作品在泥片的意味处理上让观者获得了新的审美感知。这体现在对泥片有意味的处理,着重于强调原矿紫砂泥的泥性和原色的运用,使之成为她的紫砂雕塑作品中独有的个人化气息。

          “意味”本身的意思是意境、趣味。从艺术审美层面来看,是指具有符合美学方面含义、意义的指向。如果说英国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所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一方面给现代主义艺术(尤其是抽象艺术)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那么另一方面他对西方传统美术再现性(写实)艺术的批判还是有所保留的。他承认,现实主义的形式如在创作中运用得当,也会和抽象主义的形式一样有意味。但是,如果说某种再现的形式很有价值的话,其价值也只在于其形式而不在其再现。他还认为,某个完美地再现出的形式也有可能很有意味,只有以牺牲它的意味去表示再现才是致命的。他的这个观点对刘越的紫砂雕塑艺术的创作是很重要的理论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刘越近期创作的中国历代文人系列作品,如《八大山人》《弘一法师》《诗圣杜甫》等,在用“有意味的”泥片塑造中国典型传统文人的精神状态上,有意味深长的审美体验。而现象学美学家莫里茨·盖格尔在《艺术的意味》一书中,非常强调艺术作品中作为现象呈现出来的审美价值,而“泥片成型”作为造型语言,正是紫砂雕塑获得审美价值的关键环节。

          在创作中,刘越越来越感受到紫砂雕塑艺术存在着很开阔的可拓展的空间。为增加艺术表现的厚度与高度,近几年她把握求学与访学的机会,跟从当代雕塑艺术家罗小平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副院长郅敏两位导师,学习他们的创作理念和方法,把自己的艺术才情和理性思考融入到紫砂雕塑作品的创作中。同时,她对“泥片成型”的意味寻求,也由初期的探索进入一种自觉且主动的创作状态。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81(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