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教育出版
      分享到:

      从文化的视角观照石刻文献——读程章灿《作为物质文化的石刻文献》

        作者:周欣2023-10-12 07:28:23 来源:光明日报

          【读书者说】  

          石刻文献以其独特的文化属性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性瑰宝。中国最早的石刻传为“尧碑舜碣”,之后则以禹碑最早。禹碑又称岣嵝碑,清人赵翼说“尧碑舜碣不可见,世间点画此最昔”。但石刻真正作为文化文献的形式呈现,则是从秦汉时期开始,至唐宋而大放异彩,明清时期追摩流衍,一大批金石著录题跋考释著作涌现出来,成为石刻文献学中的一个大类。

          近年金石学的研究渐从文献资料的搜集,向更深层次的文学、文化整体研究演进。南京大学程章灿教授所著《作为物质文化的石刻文献》,研究层次与视角就很不一样,率先提出以“文献文化史”为门径的学术研究,开启了文化与文献及历史等诸多领域互相融通的治学理路。程教授在金石学研究领域造诣很高,声名早已名播海内外,历三十余年心力倾注于石本、拓本、集本等史料进行广泛的搜集,形成了包括《石学论丛》《古刻新诠》以及《石刻刻工研究》等在内的学术专著,不仅提供很多零落散佚的碑帖史料,也指示金石文献研究的多种线索,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作为物质文化的石刻文献》作为程教授石刻“三部曲”的展开,利用文化史的理论与方法对石刻文献进行宏博研究,全书分为16章附录1章,从文化史的脉络剖析了石刻文献的发展变迁。前7章从总体上介绍石刻文献的总体情况,包括从物质文化角度深入石刻的生产、使用、阅读、传播的全过程,石刻文献写刻拓辑的四种物质形态,以及新近出土的文献增补刻工的社会身份、文化交游、组织管理等。后9章则以专论为主,从秦始皇东巡刻石开始,上溯“秦文化传统”“礼仪及齐鲁文化”,到石刻作为阅读对象,笺纸、题跋、石经等阅读文献衍生,以及附录总结《汉唐石刻:中国式的纪念与记忆》,石刻文献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渊源,是牵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关键,因此,全书一方面从文化的视角观照文献,以石刻作为“尤物”的界定阐释为切入,石刻是礼物,也是景物,是神物,也是文物,通过这些有趣的标题解开石刻文献奥秘的密码,显示出独特的文献眼光与开阔的学术视野;另一方面从文献为切入聚焦文化,关注文献的历史形态变化,汉碑石刻的社会网络、政治利用角度的汉末三国神异记事,修筑墨妙亭与苏轼《墨妙亭记》等空间文本景观积累,南宋理学摩崖榜书的利用转换,以及晚清雅好金石的士风等,从“文化”的维度具体地呈现了石刻既传统又开放的特色。

          如果说“文献文化史”的观察视角代表了石刻研究的学术高度,那么石刻与拓本、集录与题跋等各种物质形态在广博渊综的文献联结则反映着石刻文献集成的博大气象。第十三章《朱熹对石刻的文化利用与转化》就形象地勾画出石本与集本的场景,石刻文献的辑录与文集相互印证,以朱熹《韩集考异》为例对韩愈文集的校理,特别引用集本“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与石本“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从“涉及韩文笔法”与“石本不能无误”考证诸种提法的合理性,借以说明朱熹雅好集古而“不唯石”的学术态度,恰恰是这种多元文化的交错互动,充分发挥了石刻的文化功能,为总结收藏与阅读、石本与集本带来了别样的意趣。不仅如此,在集本与石刻的互动研究中,其中包括欧阳修《集古录》的文献生长线索。从文献的衍生看,翁方纲《两汉金石记》、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王昶《金石萃编》等金石文集的“跟帖”重辑,从鉴藏、考据、著录观照金石著录的不同接受,赋予了集本传播以特殊意义。从文体形式来说,又有题跋、跋尾不同类别,形成以金石集本为中心的“对话”。在一定程度上说,以“文献文化史”为研究理路,就像架起了一座桥梁,便于对石刻文献这种不断变迁的复杂过程进行追踪。

          围绕着石刻文献的产生、石本与拓本、石刻与辑本、碑拓流通等丰富而又鲜活的联结,晚清时期碑拓赏玩、艺文雅集是一个独特的案例,特别是在碑拓流通过程中流落域外与域外汉文石刻留下的痕迹值得关注,“出自权怀素之手的唐碑《平百济碑》”,张佩纶、王懿荣等人在海内外辗转携拓赠送,“地理空间从域外到中国,又从都中到域外”,展示的是中国石刻面向世界的新气象。值得一提的是,将石刻文献的关注点由金石赏玩推及笺纸,第十四章《晚清笺纸与石刻文献的“结古欢”》核心主旨就是石刻文献与笺纸制作的衍生。笺纸作为一种社交礼仪,文人之间“以石为笺”的交往风气盛行,尤以杨翰制作的“鹤寿”彩笺,从石刻中临摹书迹,交流的不仅是文人之间的美好祝愿,更有着读碑玩石风雅的喜爱。而以笺纸、题跋等为补充的衍生文献,在循环交流中彰显出石刻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具有重要的阅读史与学术史意义。

          发轫于对石刻文献的搜集,该书既有对石刻文献的深刻研究,也有对具体场地作细致入微的考察。像湖南这样遗存富饶而又个性鲜明的摩崖石刻集中地,与方志史料相互支撑,作者特别用“方物”介绍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石刻的个案,并与柳宗元《永州八记》为代表的山水游记进行同题比较,“柳宗元诉诸纸本的文字,元结采取摩崖的铭刻。由于摩崖文字‘托体同山阿’,不仅文字铭刻得以留存,其历史现场亦得以保存”,并从道德(思想)、文章(文艺)、政事(事功)三个不同维度开发湖南石刻的符号系列。通过石刻记载与传世文献的传播现场对比,也关注到地域形态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在研究视域上可谓别开生面。

          总而言之,该书作为一部厚重的学术著作,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而内涵丰富的石刻文化历史,不仅实现文献学的人文性凸显,而且也拓展了石刻文化话语的范围视野,为中国特色的文献文化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周欣,系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

          《作为物质文化的石刻文献》 程章灿 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8(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