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潇散清远 饮之太和

        作者:谷多2023-09-15 07:38:27 来源:北京晚报
        潇散清远 饮之太和

        书法 资料图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出自《左传》与《史记·楚世家》的典故,意在表达为了目标,努力奋斗,砥砺前行,大干一番的决心。用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上,就是学古不泥古,厚古不薄今。当然现在的我们是有深厚古法的基础,站在巨人的肩膀,用传统表现当下时代的美。书法亦如是。今年是林散之诞辰125周年,有“当代草圣”之称的林散之的草书作品,引入传统绘画墨法,将墨分五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又糅合太极拳法,借长锋羊毫运化内在的精气神,以飞逸流动的草书,呈现出潇散清远之风。

        20世纪70年代,书法界有一场微妙的较量。当时日本全民崇尚书法,并且认为书法的传统和真谛已经从中国移到了日本,对此海外发行的《人民中国》杂志准备拿出一些有分量的作品,专门刊载一期中国现代书法特辑。

        来自南京一位“名不见经传”的75岁老人的一幅作品,辗转送到了启功面前,启功是名满全国的书法家和文物鉴定家,看到这幅作品时眼前一亮,随后竟然对着作品郑重地鞠了三个躬。《人民中国》的这期书法特辑刊出时,林散之的草书条幅“东方欲晓”赫然排在首位。其他作品的几位作者全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分别是郭沫若、启功和赵朴初。书法特辑一经出版发行,中日两国的书法界引起强烈反响,这次轰动的文化事件,让人们熟悉了一位书法巨匠的名字,他,就是林散之。

        由书入画

        1898年,林散之出生在安徽省与江苏省交界的乌江镇江家坂。他6岁进入私塾读书,12岁已能为乡邻书写春联,一笔楷书已经写得有模有样。14岁时在亲友介绍下,他来到南京学画画。

        在林散之故居的书房里高挂着一幅老者的肖像,是为林散之终生敬重视为恩师的张栗庵,也是林散之学问和艺术最早的引路人。张栗庵是光绪三十年的进士,以教书行医为生,后建立了“观复堂”书斋。林散之在“观复堂”有了视野和见识,找到了做学问的门径,他的第一本学术文稿《山水类编》,就是在跟随张栗庵求学期间完成的。

        名师高徒

        而立之年的林散之在安徽东乡一带书画已小有名气,恩师张栗庵告诫林散之:“骛于虚名,易入歧途,开导点化,是在真师,我友黄宾虹,海内名宿,若愿深造,可以推荐。”1929年春,林散之前往上海追随黄宾虹。彼时的黄宾虹已经 64岁,以其“浑厚华泽”的艺术风格,将中国的绘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晚清以来日渐薄弱的山水画,在他笔下获得了新生。黄宾虹不仅在绘画方面成就卓越,而且又是书法、鉴赏、美术史论家,他对林散之毫不保留,平生绝学倾囊相授。

        20世纪30年代上海发行的期刊《旅行杂志》连载了林散之撰写的4万多字的西行游记,遵照老师黄宾虹:“师造化、去俗骨”的训诫,在当时兵荒马乱的情况下,林散之冒着生命危险先后到达了河南嵩山、陕西太白山、四川峨眉山,西部壮阔的山川图景和丰厚的人文积存成了他一生的创作底蕴和灵感源泉。20世纪60年代,江苏国画院正式成立,傅抱石出任院长,从各地选聘的画家有钱松嵒、费新我,林散之也在选聘之列,此时的林散之正担任着江浦县的副县长。

        大器晚成

        进入国画院后,66岁的林散之意识到与绘画相比,书法更能完成他神游历史与古人交流的艺术追求。他自省地认为笔墨中“尚有妩媚的娟娟之气”,他像小学生一样,为自己安排日课,每日临帖,70多岁仍坚持临写汉碑。

        《人民中国》书法特辑出版后,林散之的草书和名字被日本书道界所知,他的出现,让日本人对近现代中国书法的水准有了新的估量和认识。日本书道代表团三次来中国访问,每次都要求到南京拜访“东方欲晓”草书条幅的作者林散之。第三次日本书道访华团的领头人名叫青山杉雨,是日本近现代书法界的泰斗,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很深,其书法作品个性鲜明,在现代美感的形态里融合中国传统的金石拙朴气韵。当他亲眼所见林散之现场作书后,青山杉雨当即倾倒、赞叹不已,挥笔留下“草圣遗法在此翁”的题字。

        以启山林

        有学者研究,林散之对当代书法的贡献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草书墨法的贡献。林散之喜用宿墨之笔再蘸清水作书。此法先以笔蘸宿墨,后略蘸清水作书,墨色自然灵活。虽有团墨现象,但仍有线条的效果,丰洁而不脏。其关键是落书擒纵迅疾,似蜻蜓点水,貌似凝聚缓运,实则一挥而就。

        其二是草书笔法的贡献。林散之在66岁时开始学习太极拳,通过训练,他领悟到了太极的关键所在——“圆融”,并将此运用在草书创作上。除了在线条上注重使用中锋外,还在草书笔画使转,绞锋,翻转处都以圆的状态实现其过程,使草书浑厚苍茫。他还将太极的粘靠、挤按拳法,揉入到草法书写中,使字与字上下左右形成一个互相照应的整体,作品统一和谐。

        其三就是用长锋羊毫作草。长锋羊毫其长锋蓄水多,但弹性不好,手上的功力不够是不敢用的。使用长锋羊毫书写必须能把笔提起来,用中锋行笔,然后一气呵成,中间无需蘸墨,达到书写的连贯性。

        1989年,林散之去世,享年92岁。按照林散之生前愿望,他的墓建在马鞍山,距离诗仙李白的祠堂仅有一路之隔,据说这是林散之自己的心愿,希望百年之后葬在李太白长眠的地方,方便吟诗唱和,好随时向诗仙前辈请教诗文。

        本期作品均为林散之艺术馆藏。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30(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