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收藏新闻
      分享到:

      “墨霜”的去与留

        作者:徐德亮2023-08-01 07:53:46 来源:北京晚报
        墨霜的去与留

        资料图 图文无关

        我买了很多老墨,一些老墨表面覆着一层白色的东西,就像霜那样,称为“墨霜”。当然,“墨霜”不是霜,不是水,摸上去也不凉。

        如果不是刻意做旧,比如故意使其受潮,形成墨霜,大约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墨上出现了墨霜,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是块老墨。

        对待古物,中国人一贯主张“修旧如旧”,不能过度清洁,以免破坏古物表面的包浆。外国人就不懂包浆之美,把古物用砂纸打磨得锃光瓦亮,这些物件回流以后,很多人看着心疼。

        对墨霜的处理,现在有两种看法:一种是用软布擦掉,擦掉墨霜的墨更显漆黑深沉,这才是老墨真正的包浆;另一种是全部保留,毕竟墨霜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墨的年代感,有它并不难看,也不会对墨产生什么破坏。

        不仅是墨霜,像老端砚的包浆,如果太厚会对端砚石品、坑口的判别产生影响,所以藏家通常会把砚堂的包浆打去,保留其他地方的包浆;这样,端砚是什么石品、什么坑口,行家一目了然。毕竟坑口不同,端砚的价值能差几十倍,所以把端砚砚堂“开膛”,也算业内的正常操作。

        当然,也有很多人反对这种行为。他们认为古砚的包浆是一体的,给古砚“开膛”,会对古砚的整体感造成破坏。如果是价值很高的名家名砚和官造的古砚,就很少有人给它“开膛”了。

        是“开膛”还是不“开膛”,是擦掉墨霜还是保留墨霜,想必分歧会一直存在下去。

        如果老墨是拿来用的,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拿在手里磨几回,墨霜就掉了,而且“墨之不存,霜将焉附”?

        谈及此话题,我想起我的老师、相声艺人丁玉鹏早年讲的故事,他小时候曾在青山居学徒,对古玩很内行。据说当年发掘定陵的时候,万历皇帝的金丝翼善冠起初是带锈的,金子带锈,说明埋在地下的时间很久,环境也恶劣。铁锈是红的,铜锈是红斑绿锈,见过金锈的人不多——其实“金锈五彩”,就像水面上有油一样,反射五彩的光。想着这顶金丝翼善冠要作为国宝对外展出,结果就把上边的金锈全去除了。

        我在发掘明陵的资料里没见过这段故事,姑且把它当成传说。金子是不会生锈的,如果有金锈,那也是长期处于恶劣的地下环境中,金子表面附着了其他物质。古人不懂化学知识,便将其形容为“金锈五彩”,而且从墓葬中出土的金器肯定不止一次出现“金锈五彩”,才会有这句话流传下来。

        古物上的锈蚀本应去除,否则它会一直往里渗透,但去除到什么程度,又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肯定不能全去除,这样就成新器物了,对器物表面也会造成损伤。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4(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