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国博揭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作者:陈思静2023-07-15 09:21:52 来源:中国艺术报

          (1/2)郧县人1号头骨(模型)湖北郧县 早更新世(距今110-80万年)

          (2/2)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一直是人类试图破解的谜题。对人猿揖别的实证追溯,一直是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策划和筹备,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打造的“东方故乡——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展览对公众开放。展览通过物竞天择、矗立东方、智慧灵长、现代之路4个单元的220余件(组)文物,结合各类场景还原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生动灵活地展示了近百年来中国在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和古DNA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全面讲述了人类从猿到人的百万年活动历程,系统阐释源远流长的文化根系和文明流变。

          “展览主题的选取,一方面是国家博物馆长期以来致力于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的古人类演化发展的直接证据,不但为研究中华文明史提供了丰富材料,更为推动全球关于人类起源和演化规律的认识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策展人王月前介绍。

          19世纪以降,在生物进化论学说的广泛影响下,南方古猿、能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远古人类在世界各地被陆续发现,探寻古人类发展演化的序幕从此揭开。中国是世界上古人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最新考古成果表明,中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一脉相承的文明,超过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为我国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发展演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步入展厅,巨大的恐龙模型映入人们眼前。“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古人类展有这些古脊椎动物? ”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长、党委书记邓涛解释,脊椎动物的演化堪称是人类起源的前传。5亿多年前,第一条鱼在寒武纪的海洋中诞生,生命悄然挺起脊梁,从此更加坚强;3亿多年前,鱼类中的一群勇士率先登陆,从此广袤的陆地不再寂寞;2亿多年前,翼龙征服了无垠的蓝天,并最终被鸟类接替;大约同时,哺乳动物已经在恐龙统治的世界中悄然兴起,直到6600万年前的一次良机,使它们成为地球的新主人,其中的一支演化为现在的人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建所伊始就伴随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而发展。古脊椎所的前身于1929年在北京成立,同年12月2日,在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杨钟健先生的指导下,裴文中先生在周口店发现了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自此开启了中国的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研究。“90多年来,作为我国唯一专门从事古人类演化研究的学术机构,也是本领域国际上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研究中心之一,我们始终聚焦从鱼到人脉络、东亚直立人来源、现代人类起源、中华民族祖裔群体演化过程等重大问题,开展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研究,为探源华夏族群源流、文化起源作出了积极贡献,并正在不断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邓涛说。

          中国最早的直立人元谋人的牙齿、欧亚内陆迄今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之一郧县人头骨、在中国发现的个体数量最多的直立人化石周口店直立人头骨……古人类学是十分特殊的科学,展览基于科学理论和成果,力求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观众传播科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精髓。展览中,“物竞天择”部分以古脊椎动物演变历程展现生物多样性及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矗立东方”部分以元谋人、蓝田人、泥河湾、北京人等重要发现展示中国直立人的演变形态;“智慧灵长”部分展现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智人的发展历程;“现代之路”部分借助基因组数据成果,展示现代人的直系祖先,即早期现代人的演变格局。

          同时,展览引入关于中国古人类最新重要科学研究方法,提升展览的学术性,加深公众对于中国百万年人类史、对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起源发展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希望能够通过本次展览,引导广大观众系统了解中国百万年人类活动史发展演进的艰辛历程,深刻感知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丰富内涵,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月前说。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63(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