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探索社区美育的 新空间、新样态

        作者:王南溟2023-07-02 08:00: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探索社区美育的 新空间、新样态

        上海市新居民区艺术电梯轿厢内

        近年来,艺术社区作为重要的艺术实践概念在上海生根发芽。今年上半年,艺术社区相关话题的热度更是在一个个展览和理论研讨中不断推进着。先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展览开启,除了开幕时举办的“艺术社区与社会美育”这样的热身论坛外,元宵节后又相继举办了三场专家论坛,包括“艺术社区:美术馆志愿协作中的策展人与艺术家”议题,还深入到“艺术社区与未来哲学:人、社会与行动的意义”议题,“社会组织、公益慈善与美术馆教育学,艺术社区的机制促进与法学领域”论坛更是触及管理机制的研讨。而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的一门“艺术社区课堂”也作为一件作品不但在中华艺术宫展陈,而且以“流动的现代性、流动的参与性:实践中的城乡艺术社区”为主题将讨论课全面开放为跨院校的学生论坛“新文科在中华艺术宫”。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相继呈现的社区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形态:东昌新村车棚美术馆——“岩彩绘画在星梦停车棚”,市新小区加装电梯中的电梯美术馆,东园二居民区的露天美术馆,以及东昌大楼的“楼道美术馆”。6月,随着上海市首批“十五个美术新空间”授牌,唯一代表居民小区的星梦停车棚名列其中,由此,“艺术社区”与“美术新空间”有了交集,这意味着美术馆新空间不一定是艺术社区,但艺术社区完全可以包含美术新空间。

        从2018年社区枢纽站创建以来,从艺术进社区到艺术社区,从社区动员到艺术动员,从介入式艺术到动员式艺术,可以说,社区枢纽站的实践越来越偏向于“参与式艺术”。2023年,社区枢纽站根据“艺术动员”的方法继续做主题性的推进,其中一个主题就是“从海派到新海派艺术社区项目”,该项目结合了中华艺术宫的“何谓海派”展和上海美术学院的“新海派”展,将两个主题做进一步整合,并且将艺术家工作坊带进社区。

        居民小区不是为美术馆的空间而准备的,却在社区枢纽站的实践中转化为创新空间。比如东昌新村的星梦停车棚,在微更新为展厅的过程中,完成了第一期三个展区、将灯箱悬挂到挡板之上的“三星堆图片展”,这样既不扰民也为居民提供了柔和的照明;第二期“龙门石窟图片展”采用了灯带全照明,在图片的位置配筒灯,原来灯箱式悬挂改为墙式悬挂,这样就有了两个不同的展览区域,此外还划出了一个临展区,用于美术馆式的交流展。临展区首展“岩彩绘画在星梦停车棚”,展示了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主任苗彤在墙上绘制的壁画《敦煌飞天》,这是一幅永久性的展品,此外,三个岩彩绘画专业研究生每人各两幅作品,以及这些学生带着小区的小朋友做的岩彩绘画工作坊的6幅小品也在展出之列。居民能读懂临摹的《敦煌飞天》壁画和小朋友临摹的敦煌题材小品,但三位研究生绘制的抽象岩彩画作品却让居民不得其解。而正因为将美术馆的展览搬到了居民区,而且其展览方式从海报和展墙搭建到布展,都是按照当代美术馆的专业标准,居民才有了在小区交流当代艺术的机会。

        同样,在市新小区的艺术电梯项目中,我们选取了海派绘画四大家之一虚谷的作品展陈于首台加装电梯中,两幅虚谷的高清打印作品《猫》和《金鱼》以1.5米中心线的高度挂在了电梯轿厢内的正面和右侧,左侧贴上了两件作品的图文说明。虚谷的这两件作品尽管不是现代抽象绘画,但居民也反映很难看懂画作。随着6月艺术电梯项目第一次活动的启动,笔者在小区为居民做了一期《中西绘画比较中的虚谷》的讲座,讲座现场,小区居民交流互动的气氛非常热烈。这样的社区项目不是简单地挂了作品完事,而是要配套交流和示范活动,如此才能让居民逐渐加深了解,真正实现美育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东园二居民区的露天美术馆是将浦东碧云美术馆2022年展陈的艺术家刘毅大型个展其中一个展厅的三面墙作品直接搬到了小区内的楼房外墙上。刘毅正是用手机绘画和墙绘组合成了他的生态观念作品,出于墙绘转型理念和美术馆打破围墙的实践行动,刘毅在美术馆展墙上的作品被直接转移到了东园二居民区的楼房外墙,整个墙绘采用的是防雨防晒的机器喷绘,固定在墙上的图片也是用防雨防晒的材料打印。当然,小区楼房不可能像美术馆空间那样固定有序,原先规划中的一面墙前居民自发摆放了盆景,为了不影响居民生活,我们选择将墙绘移进街巷深处的一面墙,当时顾虑是否太里面了,但随着我们将手机绘画工作坊中小朋友的作品进行亚克力彩打固定在这片健身区域的两面墙上,并与艺术家的作品组成一个展览区域后,这片区域瞬间有了一种艺术的纵深感。此外,这个小区居民活动室内有一个小空间也被腾出来,配套移动展墙和筒灯,形成一个带有专业美术馆属性的空间,虽然小,但同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在这些将社区和艺术相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小区居民不但看到了我们每次布展时专业的态度,而且在小区与居民交流的也是极具专业性的艺术家和理论家。这样的公共教育现场很重要,就像2022年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将“艺术社区”作为一门课程,并将陆家嘴艺术社区作为学生的考察对象时,学院中所说的“新文科”建设才真正走向了“新”处。 

        (作者系社区枢纽站创建人、批评家、策展人)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6(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