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教育出版
      分享到:

      透过金钱看艺术——评菲利普·胡克《苏富比的早餐》

        作者:冯子程2022-12-13 08:11:48 来源:美术报
        透过金钱看艺术——评菲利普·胡克《苏富比的早餐》

        《苏富比的早餐》
        [英]菲利普·胡克(Philip Hook)/著
        程涵 周易(Joey Ellis)/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在美术馆或博物馆里,当面对一件艺术品时,自己内心或是与同伴交谈中大概都会产生出两个问题:喜不喜欢这件艺术品?这件艺术品在诉说什么?然而如果你有机会身处在拍卖行或画廊里,还有一个问题似乎更为重要,那便是,“这幅画能卖多少钱?”作为仅仅是观看艺术品的大众,这个问题有点捉摸不定。

        《苏富比的早餐》一书则能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即便面向并不一定具备购买力的普罗大众,也能至少让他们了解究竟是哪些因素会影响艺术品的价格。《苏富比的早餐》借用了经典电影《蒂凡尼的早餐》的片名,片中渴望财富的奥黛利·赫本常会隔着橱窗看珠宝,或多或少映射着本书读者同样是隔着玻璃观看艺术品,大概也仅止于看看而已,真正能买得起的人很少。然而正是从大众最关心的金钱视角看待艺术,作者胡克用其调侃式的幽默语言诉说着一件又一件他多年来在经营艺术品买卖过程中的奇闻逸事。

        作者在艺术品行业工作了近40年,曾任职于伦敦的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行。他那种英国人骨子里虽高人一等但又显得文质彬彬,熟稔规则却不以为然,学识渊博又风趣毒舌的特质皆体现在字里行间,为本书增色不少。全书从艺术家的心境转向艺术流派与艺术品,再到艺术品市场,博物馆、美术馆、拍卖行与有钱人的私人岛屿,最后回到艺术家与艺术品,进而构成了一本精美锐利、才华横溢的词典。虽然本书分为了五个部分,但每一个模块的内容更像是作者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所以我们不妨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想象自己是与胡克先生坐在苏富比拍卖行所在邦德街上的咖啡店里,透过玻璃橱窗看着过往人群,就艺术与其经济价值之间进行一场酣谈。

        回到本文开头所提出的几个问题,其实这几个问题也是通向鉴赏之路的敲门砖。不同于填鸭式科普,胡克单刀直入当今人们的敏感点。通过价值的衡量标准来带我们看那些看不懂的物价艺术。在《苏富比的早餐》中,胡克提到影响艺术品价值的几大重大因素。首先是艺术家本人的经历。一般来说,能让一个艺术家及其作品受到追捧无外乎两点:个人经历与品牌价值。正如我们时有耳闻,艺术家的思维与精神状态似乎与常人有所不同。“疯子”梵高吸引大众的除了他精美绝伦的画作,更有他精神病病发的经历以及最后扑朔迷离的自杀。自然而然,我们会将精神紊乱与创造力之间相互勾连。本书中提到一名医生曾告诉爱德华·蒙克,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摆脱痛苦。蒙克却回答说:“这些痛苦是我和我的创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与我不分彼此,如若将其分离出去,将毁掉我的艺术。我想留住我的痛苦。”蒙克还曾回忆说:“在我的记忆里,我患有非常严重的焦虑症,但我试图用艺术来表达它们。如果没有了这种焦虑和病痛,我就会像一艘无人掌舵的大船。”对艺术创作者来说,平淡和幸福可能最为险恶。内心没有纠结和表达欲的人,或许会连同创作的冲动也一并消失了。越是敏感、情感丰盈充沛的人,即便是普通人的微笑感受也会在他那里被无限放大,他所体会到的开心和痛苦指数更高更猛烈,对于创作者来说可能是残酷的,试想把你自己现在的痛苦放大一百倍。但对艺术作品来说,确实是其原力,对于艺术品交易商来说,则是一把有力的武器。读到这里,确实会矛盾于艺术家的苦痛成为刺激溢价的诱因是否是该令人为艺术家个体悲哀,还是应该为其往后能留名青史这件事而鼓掌。以上是个人经历能为作品带来增值的因素,也是从艺术家个人角度而言。但若艺术品交易商想进一步提高一件艺术品的价值,最好的营销策略就是打造品牌。艺术品市场其实十分看重高辨识度的艺术品,因为其本质出售的就是品牌。就如安迪·沃霍尔将各种习以为常的物品印刷成版画,公之于世,成为了名流圈的时尚新锐宠儿,再到举国上下的追捧,甚至金宝汤罐头公司以更高价格售卖沃霍尔的原版罐头,其中都牵涉到了品牌连锁性。

        艺术品似乎始终无法绕开商业价值这一话题。胡克在最后总结道:“艺术品市场和博物馆彼此之间保持着不安的对峙,这其中掺杂着互相怀疑、羡慕和嫉妒。”后者的学术倾向似乎与对艺术品的感性理解有所矛盾,但两者本质上是相爱相杀的。若二者不进行互相结合的话,是无法理解用金钱购买艺术仍需要品位这一观点。否则,如何区分情欲艺术和春画?胡克认为情欲艺术的关键在于从它所有亲密无间的细节里和残忍现实主义的视觉语言中,传递出了对人类境遇更广泛的共情。为何为一个罐头或一堆垃圾买单,观念艺术是无需拆开垃圾和罐子也能到达其精神内核的。既是如此,便不必再过多贬低金钱买来的艺术。

        格利·基姆森一针见血地说:“艺术家是愉悦地创作艺术,需要钱才活得下去,而富人们则是愉悦地赚取财富,需要艺术才能活得更好。”品位有别,分工不同,但这其中并不存在优越感。金钱铺就深入艺术的通道,而并非一条单行道,我们欣赏我们的美,他们购买他们的快乐。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4(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4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