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何水法全新理解“成功”:画画更是画思想和境界

        作者:林梢青2012-05-29 09:27:07 来源:钱江晚报
         如何定义“成功”二字?

          何水法生于1946年,照儿时“当一个画家,出人头地”的理想而言,他早已坐拥成功。但67岁的他,在家人与周遭的不解中,耗尽七年心力财力,建造了“抱华楼”。

          年近古稀,何水法对人生的“成功”,有了全新的理解,“画画是画思想、画境界,而思想与境界来自于实践。接下来的几十年,我要通过抱华楼,做超越一个画家的事。思想境界提高后,画出来的画自然不同。”

          抱华楼,它几乎重塑了何水法的理想。在一个个人美术馆之外,他还立志在这里复兴两宋院体画、拓宽国际艺术交流,并将毕生技艺倾囊相授。

          而这个理想,是何水法50年从艺人生感悟与思考的结果。今天,位于富阳庙山的“抱华楼”将正式开馆,何水法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第一个梦。当好一个画家。

          何水法生在杭州中山北路张同泰药店斜对面的孩儿巷口。当年这条窄窄的老御街,是他儿时嬉戏的天堂,也孕育了他对传统文化深深的情结。

          “我从小就超喜欢涂鸦,一上课就拿个小本子在抽屉里偷偷画,等老师过来,就一把塞进去。”

          待他十五六岁的时候,齐白石的画大行其道,“热水瓶、痰盂罐、搪瓷脸盆上印的都是他画的虾、牵牛花和青蛙,太喜欢了,于是依样画葫芦地描。当时我就想,一定要当一个画家。”

          凭着这股劲,何水法开始从艺之路。他先是进入杭州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刺绣,毕业后,从工艺美术研究所到印花厂,趁着各种出差机会,他开始花大量时间写生,画湖州汽车站、画临海宝塔,还爬到华侨饭店楼顶画国际饭店,“非常过瘾。”

          1976年,西泠印社出版了当年首套花鸟四条屏印刷品。四张作品分别为吴茀之的紫茉莉、诸乐三的鸡冠花、陆抑非的向日葵与何水法的牡丹。当时,何水法年仅30岁,而另外三位均为赫赫有名的老先生,其中最小的陆抑非也已68岁。

          能与老先生一起共享声誉,对何水法鼓励极大。在从艺过程里,除了接受恩师陆抑非的悉心教授外,他还接受过许多大师的指点——谢稚柳、王个簃、吴茀之、沙孟海、诸乐三、陆俨少、陆维钊、关良、唐云、李苦禅、王雪涛等等。何水法常常在四处打听之后,带着自己的作品,拎着一袋水果上门向老先生们求教。

          这其中,有一段故事已传为佳话。1975年,何水法第一次到山东菏泽写生画牡丹,回来途经上海,便拿着写生稿去拜访刘海粟。敲了数次门,等候数小时之后,刘师母终于请他进门,未料,最后刘海粟竟请他将作品留下。一个礼拜后,刘海粟不仅请专人将作品送回,并送了何水法一张《墨兰图》。

          1978年,文革后恢复高考,何水法终于进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国画系研究生班,主攻花鸟画,此后他的从艺之路更为顺利。

          第二个梦。画不一样的花。

          因为一手绝妙牡丹,世人都尊称何水法为“何牡丹”。为画好牡丹,何水法数十次赴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写生,甚至曾疲劳过度到流鼻血进医院。

          打开何水法家中的抽屉,是一张张看得让人眼花的写生稿——荷花、樱花、郁金香……这里记录了他数十年来下的苦功。

          年轻时,何水法大部分时间都“寄居”在杭州花圃的盆景室里,因为这里可以看到最美最时鲜的花。“1963年,我在花圃看到杭州第一盆郁金香,只有3朵花1只花苞,我把它各个角度都画了个遍。”

          有一次,温州朋友家里的昙花即将一现,他呆坐了一晚,目不转睛地记录下绽放到凋谢的全过程。

          “画花卉有许多门道,其中之一就是要清楚结构和细节。比如,玫瑰刺极尖,月季的刺有个角度,而蔷薇的刺则是个勾,像鹦鹉的嘴巴。”何水法说,“古人观察仙鹤,是先抬左腿还是先抬右腿都有讲究。”

          在笔下诞生越来越多花卉的过程中,何水法也完成了自己的创新之路。他搬走了传统花鸟画里固有的石头,画出了许多人闻所未闻的洋花卉。

          年近古稀,他甚至又开始勇敢地尝试画油画了,为的是更好地吸收西方绘画的长处。中国画传统认为“青与紫不如死”,但在巴黎橘园美术馆看过莫奈名作《睡莲》之后,那青与紫融合而成的幽深与静谧之美,令何水法印象深刻,他开始大胆地在中国画中尝试用紫色。

          第三个梦。“画”楼“画”思想。

          从艺50年,何水法说,他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画家了,他有更大的宏愿要完成。于是,他建造了抱华楼。

          抱华楼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个人美术馆,这里还有教室、有客房。何水法希望,在这里开讲座,教授更多的学生,“每个中国花鸟画家都深受两宋院体画影响,我也希望这里能作为一个机构来研究并复兴两宋院体画。”

          去年11月,《光与火的神话——乌克兰玻璃、油画艺术邀请展》首次向杭州人展示了精湛的乌克兰玻璃艺术。

          鲜少有人知晓,为了运输这些易碎而精贵的乌克兰玻璃作品,何水法与家人经历了数次运输实验,耗费资金百万以上。“我很任性,甚至为此和家人争吵过,他们都希望我不要做了。”而当美院师生特意包车到抱华楼看展览时,“我真的觉得又满足又自豪。”

          “在传承传统之外,我还希望抱华楼可以是一个真正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今后,我还将在这里陆续引进日本、比利时等多国艺术。”

          在很多人看起来,这似乎已经是与画画无关的事了,但何水法看得很远。“画画不是画笔墨,而是画思想、画境界,而思想与境界来自于实践。接下来的几十年,我要通过抱华楼,做超越一个画家的事。我希望我留下来的,绝不只是几张画或多少钱,而是思想和境界。”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1(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