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雕塑 艺术 美术 北京 综合新闻
      分享到:

      雕塑实践与书学拓展

        作者:寒碧2021-01-24 07:57: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雕塑实践与书学拓展

        永字八法(雕塑)局部 2020年 何勇


        按雕塑的视觉引导,其三维的立体结构,本指示于空间可能,但我们观赏鉴察,角度就不一其端,结构之工、分明之美、贯穿之胜,总要遭逢轮廓线的犁然,恣畅折旋驰骋顿挫,皆归于节奏流动,其踪迹已含线性时间。书法则本来如是,既属平面二维结构,又有字义文情镶嵌,一则文本的基础或阅读的意向,都从时间开展,二则书写的过程,笔法的变化,使转的绵络,线条的韵律,行气的贯通,前后的呼应,也一轨于时间延续。水墨画与有近似处,油彩画几无时间感。

        这样看来,雕塑中的时间性,轮廓线已暗示在其中,但还不是关键,更有一个要点,是它作为观念,导引于“开放性的未完成”、扭转至“连续性的被阻断”,在现代艺术向当代艺术过渡之时,凸显为深具时间意向的艺术问题。当然可以追溯更早的史线,像米开朗基罗的创制,多无心的不完整,罗丹虽巨细以为能,却故意地留缺略。应该是贾柯梅蒂真正贯彻下来,上升到一个理性层次,作用于深刻心理期待。倘勉强不周延命名,或可称“观念性时间”,既不限于形式上,亦不止于视觉上,而通过呈现作品的未完成,着意于调动观者的参与感;观者也就是艺术家,至少会成为创作者,作品是未然不确定,观者则体会不尽同,所谓“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随时深湛各种感受,沿缘时间想象空间。而书法的情形如前述,以传统的行草为典型,垂缩往复的笔法,干湿浓淡的点画,使时间经验直观呈现,却不限于视觉形式,尚可徜徉文本渊源,有书写意义上的时间,有阅读意义上的时间,合之有所依,离之无所缘,各有清晰序列,自由而又自然。又或草书的“飞白”,亦引研摩的欲望,可以比附“未完成”或“开放性”的心理动机。

        可是我看这些作品,首先有一种不同的感觉,艺术家不管有意无意,其走向正好形成对反。书法家力于追索空间结构,试图从二维走到三维,雕塑家对时间的呈现愈加热衷,反而从三维走到二维。比如夏阳的雕塑《刻度》,将铝板锻制到极薄,即制造平面的效果。而刘彦湖的书法篆刻,建筑性益以纹饰感,却不求线条的韵律节奏变化,乃刻意强调空间的疆理分布,虽然还在一个二维平面上营构,但其意蕴效果,很多是错位的,或跨越照察的,仿佛有一种新的时空经验内化外显。

        简单归纳起来,大概就是三点:一是同为视觉艺术的书法和雕塑,一个二维平面,一个三维立体,一个求诸空间可能,一个呈现时间维度,两种不同的语言,区分固定的特性,这种一般的理解或普通的常识,今天仿佛不管用了、非准的了、被颠覆了、逆过来了、反方向了,这是如何促成的?二是不论二维还是三维,逆过来或者反方向,都有一个时间性的要领,关于这个问题究竟怎么来讨论?三是雕塑与书法通有无,艺术的边界若存若亡,创造的可能肯堂肯构,这不尽是艺术的形式语言问题、直接经验的发现问题、纯粹观念的确立问题,甚至不尽是艺术本身的问题;也不尽是中西文化差异、历史传统断续、家法道脉体系的持此衡彼、牴牾迁就、因之非之的问题;不是不重要,而是未究极,子夏“小道恐泥”,朱子“说得大了”,开其致远之智,失其具体之讥,有在理原归实,都非凿空造虚。所谓“古之学者为己”“有为有所不为”,皆感动于世运升降,而反复于生活而已。故艺术的命脉终始,还是与现实的深刻关系。

        (本文为“去往从来(2021)第三回展——雕塑实践与书学拓展”序,有删节)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02(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6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