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从“新文化”到“新设计”——重温中国现代设计的启蒙

        作者:徵羽2020-12-13 08:23:33 来源:中国文化报

          (1/4)鼎”牌铅笔及使用的包装纸盒

          (2/4)“长城”牌热水瓶

          (3/4)《东方杂志》

          (4/4)陈之佛染织图案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期中国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运动,使中国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设计领域,新文化运动也以《新青年》的创刊和“文学革命”为标志,通过书刊编印、日用制造、商业传播,以及不同层次的教育施行和教材的撰写展开,最早探索了近代印刷技术条件下的书刊新形态和新风格,并通过大众阅读和物品使用深入人心。从某种角度,新文化运动也催生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设计”萌发,在思想启蒙的同时,也藉由生活的潜移默化,开始了“现代设计”的历程。

        “蔡元培先生说,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一百年后,我们谈新文化运动,也不要忘了设计。”近日,在“新文化运动与设计启蒙”展览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说,“新文化运动对于彼时的四万万同胞影响更直接、更广大的是一种社会的氛围、视觉的形象、日常的经验,而这种氛围、形象、经验的最直接的构造者正是一种今天称之为‘设计师’的人。”

        “新文化”启蒙了设计

        众所周知,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发声阵地是《新青年》等进步刊物,胡适、鲁迅等人的作品也通过书籍、报刊出版,才对人们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在那个历史年代,图书刊物的出版和装帧、铅印汉字的规范和推广,对于新文化的传播产生了重大作用。而当时这些书籍也以新的设计、新的装帧方式、新的文图排版,展现出新文化运动新的精神品格,令人耳目一新。 

        “民族的觉醒首先表现为平等和平民意识的觉醒,而设计,尤其是书刊设计既是平等和平民意识觉醒的产物,又是平等和平民意识觉醒的推手。作为知识传播的形象,作为民族启蒙的重要标志,设计的启蒙成为那个动荡年代末世黄昏悬起的一盏明灯。”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本次展览总策划之一许江说,“在那个时候,国立艺术院学报《亚波罗》的封面装帧所选用的希腊雕像,也催生了某种东方式的神性的希望,深深印在代代学子心中。”他强调,设计启蒙是社会美育的重要方法和重要内容,同时,也培养了一代新的知识人及其全面的感受力。

        新文化运动并不局限于思想和精神领域,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也是“新文化”的一部分。以上海为例,“新文化”的一端在福州路,是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印刷和文化出版集团为基础,涵盖对一切新思想和新事物的传播。我们可以把中国的现代设计与印刷资本集团的关系称之为“良友”,这也是包罗万象的著名画报《良友》的名称,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新文化”的另一端则在南京路,这里有在20世纪初相继成立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百货公司,在那些宏伟的建筑中装满了中国人对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想往,也就是“摩登”。物质的、消费的、都市的、现代的、大众的,这些也是中国现代设计的重要面向。正是在都市文明和消费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现代设计渗透到了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此外,在康有为、蔡元培等以科学之名褒扬西方写实绘画的前提下,徐悲鸿、雷圭元、庞薰琹等一大批年轻艺术家留学欧美和日本,学习现实主义艺术和染织、漆画等,待他们学成回国后,或从事绘画与教育,或投身工商美术,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近代设计的面貌。

        启蒙也是在建设

        百年后的今天,在全国众多知名藏家和相关博物馆的支持下,主办方精心遴选展出了近600件近代书刊、服饰、器用和商业美术作品,其意义不仅在于真实呈现这一阶段的社会变革,还希望以杰出的设计创意,散发出超越时代的光芒,由追溯中国现代设计性质的出发点来思考探索今天的设计。

        展览通过历史叙事、人物个案等形式展开,全景展现了1861年至1937年间“新文化”与“设计”广阔的脉络关系,并以“奔流与萌发”“格致与科学”“民主与启蒙”“良友与摩登”“美育与生活”5个部分为结构,从设计史和文化史互动的角度,追溯近代中国出版在文化交流背景下与欧美、日本设计的交流,梳理新文化运动前后,书刊形态、装饰风格的渊源;重点分析新文学书刊代表作的字体、文图编排、封面设计等与思想相关的内容,廓清了从格致到科学的观念更新与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传播、造型艺术、博物馆建设的关联,透过以上海为中心的都市“摩登”世象,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形式、物品制造与民主思想间的密切关系。其中“美育与生活”部分,还通过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归纳,对辛亥革命后,各级政府在推行新学过程中颁行的各类蒙学、中小学教材,以及各种品德修养、行为规范、常识认知等内容的形式分析,揭示设计与审美教育关系的紧密性。

        “展览不仅展现了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开端和对科学民主的追求,还通过呈现书籍的字体设计、色彩运用、装帧造型、形态、阅读等内容,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关于美学的启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籍艺术家吕敬人说,“现在是电脑时代,有人说书可能会消失,其实不是这样的,书的魅力在于物质性,这个物质性和虚拟电脑不一样,需要人去交流、去翻阅、去感受,所以书是有生命的。”

        无论从展览的设计还是展品来看,它无不在告诉观者,一百年前的中国,随着设计出现的,不只是一种新的视觉文化、新的社会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产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认为,此次展览让我们认识到书籍设计、服装都是新文化的潮流,而其最重要的意义是展示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作用,启蒙不仅是批判,而且是建设,这个建设和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高世名表示,这并不是一个设计史的展览,因为新文化运动没有结束,它的愿景映射到了今天,它作为一条道路,已经延伸到我们脚下。“展览更想表达的是,如何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设计、新文化。我想,这需要我们去打破设计师的概念,让这个身份重新变得开放,让设计这个行业重新变得未知,而这,需要我们跟艺术家、科学家、诗人、学者、程序师、工人甚至你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一起思考、工作、想象,才能创造出新的经验,才能不断地重新发明日常。”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3(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0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