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教育出版
      分享到:

      孤独又灿烂的艺术之旅

        作者:尹春芳2020-10-25 08:10: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孤独又灿烂的艺术之旅

        《艺术·理解》 许中云 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二〇二〇年七月版

        艺术之于我们到底价值何在?自古以来,很多人都尝试给出自己的解读。在《艺术·理解》的作者许中云看来,艺术增进人们的“理解”,即传统认识论中的“认识”或“知识”——艺术增进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对他人的理解以及对自己的理解。

        艺术是一种认知

        我们都熟悉苏格拉底的那句“认识你自己”。在认识自己之外,如何认识世界?艺术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

        《艺术·理解》一书秉持亚里士多德一脉的“艺术认知论”。艺术描述的不是偶然性的事件,而是事物的可能性。艺术并不干扰人们对理性的追求。

        该书用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艺术与科学并置——它们只是人类“构造”世界或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而已。在许中云看来,艺术的价值无疑就在于:艺术与科学一样,也是一种认知——“有我之知”。

        本书对于“认知”或“知识”的理解,融入了当代认识论的成果——“理解”替代了“知识”,成为人们认识所追寻的目标。因为,“理解”比“知识”拥有更为广泛的意义空间和适用性。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书中认为,“理解是逐渐深厚的过程”。认识是永远不断变化的,比如人们对时间、空间的认知。几百年前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与现在的不同,几百年后人们的认知也会与现在的不一样。即使是自然科学,也是在不断变化——认知是不断丰富深入的过程。

        人类的“理解”,曾被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人们的日常经验告诉自己:感性和理性是永远分不开的。如同“古道西风瘦马”,六个字再现了一个场景。很多人完全没有古人的体验,但每个人只要读到这一句就知道,这是一个凄凉的情境。艺术家的成就就在于此,他们把包含了感受、情感、认知的“理解”传递出来。行走在人生这条道路上,孤单一人的心境和你对人生的体悟都写在里面。然而,你用其他方式或词语描述都没有这么动人。艺术作品就是独一无二的理解加上独一无二的表述方法——马致远用文字,而贾科梅蒂用雕塑。

        艺术作品存在相互竞争

        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放在艺术的世界同样适用。

        那些能载入艺术史册的名字多是经过了时间的千锤百炼。所谓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所能看到的佳作无一不是经过看不见的战争硝烟,有的是在同时代的厮杀,有的是跨时代的对决,这涉及艺术经由艺术家之手创造出来之后,进入的另一个环节:艺术流通或艺术传播,其显著特征就是“认可”。

        书中有很多例子,艺术作品正是在流通或者传播的过程中相互竞争。大众对艺术作品的“认可”有时是滞后的,“沧海遗珠”得以重见天日的故事,我们首先会想到凡·高。这种现象在艺术史上非常常见。

        艺术作品经历时间的检验,最后在历史上留芳,其核心是“交流”。书中分析,艺术作品正是在传播环节中被人接受,被人“认可”。西方当代艺术先驱杜桑说:“艺术作品的有名程度看它被讨论的程度。”但这只是在认可的“广度”上的描述,而“古道西风瘦马”的孤寂,是人们情感理解“深度”上的共鸣。

        用当代艺术家马克·罗斯科的观点来看,艺术就是一场闯入未知世界的冒险。艺术家的职责就是引导观众用艺术家提供的方式去观看世界,而不是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他的另一句话或许更有说服力:“绘画的生命依仗观者的默契共鸣。”动人的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在自己的理解之中掌握“遥远”与“相似性”之间的分寸感,才得以在历史流传中不断“吸粉”。

        理性思考参与艺术欣赏

        通过“交流”,艺术作品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更多的认可。那么,在艺术形式和传播媒介“炸裂”的当代,人们为什么会对当代艺术有那么多困惑?

        《艺术·理解》认为,人们的理解不断深厚,与艺术密切相关的“自然理解”也在不断变化。在当代,艺术作品常常变成一种需要“解释”的存在。“面对很多当代作品,几乎对你的感受、情感没有冲击力。比如看苏拉吉的黑色绘画,就是一团黑。要看懂一幅画,我们需要通过思考,了解艺术家的履历、故事和创作阶段。这不是通过你的感受、情感得来的,恰恰是通过理性思索得来的。欣赏当代艺术作品需要观者的理性思考参与。”

        在当代,艺术作品的竞争更加白热化。美术馆、艺术家、艺评人等的推荐,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话语权。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外界信息的干预。譬如,一场艺术拍卖会之后,人们都在津津乐道某个艺术家的作品拍出“天价”,那么以后讨论这个艺术家时,拍卖价格也会左右我们对艺术家的“认可”。

        另一方面,当代艺术的媒介也在发生巨变,进入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传统的“七大艺术”不断扩展为八大、九大、十大。许中云认为,当今时代多媒介交错,传统绘画不再是这个时代的重点,影像作品才是这个时代最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方式。艺术史学者西蒙·沙马说:艺术即历史,它记录了帝国兴衰、世界演变,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带给我们新思想、新视界。通过艺术,我们既能创造和谐的理想世界,又能忠实记录身处的世界,甚至得以从日复一日的现实生活中逃离。尽管人生短暂,艺术却令我们得以一睹那些相对不朽的事物。

        阅读《艺术·理解》,仿佛跟随作者展开一场追问艺术价值和意义的华丽冒险。而其中对艺术“理解”的视野扩展,定然让你这趟旅程不虚此行。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3(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5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