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八怪”越岭 领异标新

        作者:陈志云2020-10-25 08:01:0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八怪越岭 领异标新

        泉壑松声图轴(国画) 华嵒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扬州八怪与岭南艺术的“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广州艺术博物院与拥有丰富古代书画藏品的辽宁省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携手合作,推出“领异标新——清代扬州画派精品展”,该展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入选项目,不仅使普通观众在岭南完整感受扬州画派的艺术面貌,也让研究者更多看到扬州画派与岭南艺术的文脉勾连。

        代表画家“齐聚”岭南

        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的扬州画派作品主要来自上世纪50年代从北京、上海等地的购藏,其中不少为著名收藏家钱镜塘的旧藏,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容庚、杨铨等本土收藏家的捐赠。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扬州画派书画多属名家名品,如金农的《花卉图册》、李鱓的《桃果花鸟图册》、郑板桥的《幽兰图轴》、华嵒的《啖荔图卷》等。与广州艺博院藏品多来自江南不同,辽博的藏品多购自北京,反映了扬州画派作品在北方的流传情况。由于扬州画派盛行于扬州一带,扬州博物馆的扬州画派收藏体系尤为完备,如李葂、杨法、陈撰等存世作品非常少的扬州画派画家作品,扬州博物馆都有收藏。

        因此,此次展览展品尤为丰富,荟萃了三家机构的精品,共计展出文物126件(实物230件),涉及了所有扬州画派代表性画家,其中李葂、杨法、陈撰等艺术家的作品更是难得一见。珍贵文物占比较大,其中一、二级文物占展品总数的67%,有不少是首次展出。

        以怪为名 独成一派

        在中国美术史上,扬州画派是一个被人以“怪”称之的画派。清人汪鋆最早在《扬州画苑录》中提到“怪以八名”一说,但他只举了李鱓、李葂为例,并没有具体列出八位画家是谁。及后,李玉棻在《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将金农、郑板桥、黄慎、汪士慎、李方膺、李鱓、高翔、罗聘并称,冠以“八怪”之名,这种说法得到普遍认同。除了这八位画家之外,活跃于扬州地区的著名画家还有陈撰、华嵒、高凤翰、边寿民、李葂、杨法等人。由于画风独具一格,意趣与“八怪”相近,也曾被不同的评论家归入“八怪”之列。到了现代,学界逐渐以“扬州画派”之名将这群画家归类。

        为什么评论家们会认为这十多位画家很怪呢?其实他们主要是以正统派作为了参照对象,所以,这个“怪”起初多有贬义。如汪鋆就说“八怪”:“同时并举,另出偏师。怪以八名,画非一体。非无异趣,适赴歧途,示崭新与一时,只盛行乎百里。”(记载于《扬州画苑录》)。“八怪”的时代,画坛上依然是正统派大行其道,虽然后期娄东和虞山派中鲜有杰出人才,作品大多陈陈相因,乏味无趣,衰微之势渐露,但社会上审美趣味并未有太大的改变。而扬州画派诸家刻意疏离于正统派的艺术风格,在时人眼中就显得格格不入。

        抒不平之气  刻意远离主流

        中国写意画是文人用以抒发性灵,张扬个性之媒介,更是那些遗世独立、叛逆不羁者追求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外化。写意画先驱,南宋人梁楷就号称“梁疯子”,其人放浪形骸,其画不拘成法。明中期至清初,先后涌现的写意画大师徐渭、八大、石涛也都是破格标奇之人。到了18世纪,清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像扬州画派中郑板桥、李鱓、李方膺、金农等正直的文人士大夫由于了解民间疾苦,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或被贬斥,或被迫害,或不甘仕进,为此而形成了孤傲不羁的个性,并继承文人写意画的传统,常常借着书画创作抒发心中抑郁不平之气,其各种奇异的风格都是对当时固化保守的主流文艺趣味的反叛,是其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投射。

        扬州画派画家突出特色是刻意疏离主流的审美趣味。例如,正统派以山水称雄,扬州画派专以花鸟、人物见长。正统派以静为美,扬州画派却笔墨纵横跌宕。正统派尊古、摹古,讲究笔笔有出处,食古不化。而扬州画派则注重创新,师古而不泥古,诸家各自创格,其风格或古拙天真,或奇崛狂放,或纵横驰骋,或秀润超脱……均不拘绳墨。书法方面,由于当时的皇帝喜爱董其昌的字,其书风盛行一时。扬州画派诸家于是另辟蹊径,吸收古代碑版字体的造型趣味,让久不为人所重的隶书重放异彩。他们又擅长以书入画,以画作书,书画同法。画上的题跋气息隽永,寓意深远,诗书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不一样的扬州文艺圈

        扬州画派之所以盛行于扬州一带,与扬州独特的经济人文环境有关。自古以来,两淮盐利甲天下。清代康雍乾时期,扬州作为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驻地,盐商鳞集。财力雄厚的扬州商人为附庸风雅,不惜金钱,他们营造园林,收藏书画古玩,举行雅集聚会,由此也吸引了大批画家聚拢于此。具有文艺素养的商人成为了扬州地区的艺术赞助人。在他们举办的雅集之上,常常都有扬州画派诸家的身影。他们互相唱酬、互相切磋、互相影响、互相推崇,逐渐形成了一个思想相近、意气相投的文艺圈子,这也是后世评论家将他们并举的很大一个原因。例如此次展览中,就有高凤翰赠给郑板桥的《松石书画卷》。观众也可以看到在李鱓作品《风雨蕉竹图轴》上,盖上了李方膺的闲章“木头老子”。高凤翰的另一件作品《草书题画诗卷》中也提到了两淮盐运使卢见曾(1690—1768)在平山堂举办雅集的盛况。这些作品都见证了扬州画派诸家之间的情谊,以及当时扬州文艺圈的盛况。

        扬州画派影响远播岭南

        到了晚清及现代,写意花鸟画从扬州画派之后继续发展。扬州画派中金农富有金石趣味的写意画,厚重古拙,不取纤巧流利,令齐白石、赖少其等深受启发;高凤翰、李鱓、黄慎、李方膺的大写意花鸟画则被赵之谦、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等继承和发展;华嵒兼工带写的花鸟画则被王梦白、唐云、王雪涛等人发挥到极致;而黄慎的写意人物画也深刻地影响了海派“四任”。可以说,扬州画派对近两百年的写意画发展影响巨大。

        而且,扬州画派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扬州,还远达岭南地区,其中黄慎和华嵒的影响尤巨。黄慎曾到访岭南,他的写意人物画融入了草书狂放恣意的笔法,让岭南画家耳目一新。19世纪,岭南涌现了两位人物画大师——苏六朋和苏仁山,他们都间接受到黄慎写意人物画的启发。华嵒工写结合的花鸟画一直深受岭南收藏家、画家所喜爱。例如,此次展出的华嵒《杂画册》就是一直在岭南地区流传,最后由香港收藏家杨铨捐赠给广州美术馆。清代,临摹华嵒的作品成为很多岭南画家学习花鸟画的入门途径,如何翀、罗岸先、居巢、居廉、伍德彝、容祖椿、高剑父等,都从华嵒的绘画中获益良多。另外,金农、罗聘、边寿民等也是岭南画家学习的对象。广州艺博院也借此展览梳理了岭南美术与扬州画派的关系,是故,特设一个单元,从丰富的本土艺术收藏中精选出受到扬州画派影响的岭南画家作品一同展示,由此,从另一个角度探讨扬州画派对于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这样的策展思路也是作为地域美术馆一次有益的尝试,是对当前研究与展示扬州画派艺术的一个有益补充。

        近年来,中国画创作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各类美展中工笔画数量比重过大,写意画创作乏人问津,佳作不多;工笔画制作虽然精美,但作为中国画基本语言的线条,在其中仅起到轮廓线的作用,由于表现力不足,已失去独立的审美价值;艺术家亦大多难以贯通诗书画印艺术素养,中国画日渐失去固有的民族特色等。此次展览突显中国传统绘画中尚意的精神,期望对当下的艺术创作能起到借鉴和启发的作用。

         (作者系广州艺术博物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3(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6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