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建筑 艺术 设计 北京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城市与建筑:从“和”到“融”的时代追求

        作者:范迪安2020-10-19 07:47:21 来源:中国文化报

        从整个人类发展史来看,在相当长时间里,建筑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建筑是最综合性的,也是体量最大的艺术。而艺术的发展在美学风格、美学形式,甚至美学形态上,又为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所以建筑和艺术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就同属于一个学科。欧洲许多老牌的美术学院,全称就是“建筑、绘画和雕刻学院”,也就是说它们都是视觉的艺术、造型的艺术。

        当然,建筑因为要满足于人们的社会交往功能和居家生活功能,所以要更多符合人类生存和自身发展的“合目的性”,由此,建筑在20世纪可以说是单兵发展起来。但从进入新世纪开始,在整个国际建筑界和艺术界,大家都注意到,建筑和艺术更多地走在一起,更多地从艺术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形态,更多从建筑的造型角度来体现艺术的美学,这又成为一个新的趋势。甚至在城市规划和整个城市建设中,艺术也成为能够穿游于城市空间,为人们提供精神体验、精神文化感受,甚至形成文化认同的一种重要因素。比如在城市规划中,更多地注重宜居、宜业、宜游等等这些理念,其实都是把建筑和城市当做一个巨大的文化现场,一个巨型的文化空间。所以走进城市,走进建筑,不仅是要获得对功能的满足,其实更多的是要获得文化的体验。

        中国悠久的建筑文化传统在整个人类的建筑历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匠人营国”就是把具体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国家治理、国家的建设发展联系在一起。不论是国际建筑界还是艺术文化界,在聚焦中国问题的时候,都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古老文明和灿烂古代文化的大国,怎么能解决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这个问题虽然在以往的时间里也存在,但是在今天更加突出了。艺术的发展从它的现代走向来说,通常以一种批判性、前卫性作为发展的标志,但是建筑不同,建筑要更多地注重自己的建构性、建设性。一个“建”字本身不仅仅是批判和质疑,而更多的是要关注不同因素、不同功能的有机融合,尤其是作为实用功能和作为文化功能的融合。

        科技的当代发展使得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建筑设计的许多手段方法更是结合了科技和智能,包括新媒介、新材料、新动能。但是,现代科技又是双刃剑,一方面给建筑设计者的想象打开了许多可能性,另一方面,建筑设计又要始终保持一种文化根性。“千层高台,始于垒土”,在努力建造高台的同时,不能忽视建筑所依存的那片土壤。真正优秀的建筑正是从文化土壤中生发出来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够将人的情感、人的体验更加内在地融合起来,这样的建筑才是一个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生长的建筑,一个具有活的灵魂和机体的建筑。

        双年展在全世界是一种展览的通例,也有不少以建筑为专题的双年展,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品牌。在中国城市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当下,北京双年展聚焦城市发展建设和建筑创意设计之间的关联,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理念,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关切,能够激发社会公众更多关注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和空间。

        此次双年展提出“和而不同,源而立新”的理念,这是在中国历史文化丰厚的土壤上来探讨今天城市发展的方向、探讨今天中国建筑应该有的时代面貌的重要准则。具体到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中,要把不同的方面结合起来,找出它们的相通性,形成共生的发展,也就是说“和”是为了“融”。无论对于北京,还是对于中国的其他城市,如何将传统的文脉和今天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机相融,如何把大自然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和我们具体生活的家园、空间更多地相融,如何把中国自身的历史文脉和今天国际建筑发展的许多新方法更好地相融。在我看来,能够做好从“和”到“融”的这篇文章,我们的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就能够更加彰显中国特色和时代风貌。

        (文章整理自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在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2020先导展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287(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6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