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国画 艺术 美术 绘画 北京 综合新闻
      分享到:

      素描在水墨人物画中的继承和发展——浅谈王莹的人物画创作

        作者:杜雅熙2020-09-17 06:51:07 来源:中国艺术报
        素描在水墨人物画中的继承和发展——浅谈王莹的人物画创作

        望春归(中国画) 王莹

          近日,画家王莹跟我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特色。说实话,之前就听很多朋友提过他,也在太原艺术博物馆的展览中见过他的作品,但是今天这么近距离地看王莹的新作,还是有很深的触动。

          自宋代以来,中国画就被分为两个路子,一个是被文人贬为匠人的院体画(包括人物画),另一类是文人画。文人画追求神似,将哲学用绘画来表现,本质上文人画表达的是形而上的东西。文人画主导的情况直到近现代才开始出现扭转。上世纪20年代,徐悲鸿提出以西方素描技法结合传统笔墨技巧来改良人物画的倡议,主张用“新七法”改良中国画,目的就是弥补文人画造型能力上的不足,以达到神形兼备。王莹很好地继承并发扬这一点,他的水墨人物既有传统文人画的“神似” ,又具备了西方素描的“形准” 。

          在王莹的《望春归》中,人物形廓的确定由墨块的自然性边缘线完成,不需要重新勾勒各部分的边缘线,衣服和四肢主要由泼墨、破墨技法完成,用具有主观情绪的线条来把握人物的“神” ,而非单纯地用线来区分客观物体的轮廓;同时以书法技巧入画,使得线条本身具有表现力。王莹对人物的头部作精细地描绘,将画中人脸部分写实化,能清晰地看到人物脸部的明暗关系,其他部分则简单奔放地处理。这让人不禁想到20世纪西方写实画家阿尼戈尼,用人物脸部的写实和身体的写意,强烈的虚实对比,使得人物更加传神。

          王莹继承了徐悲鸿、蒋兆和的素描体系,追求有规则、有准则的美,同时遵循传统骨法用笔原则,要求下笔的准确肯定。此外作品还要“尽精刻微”之造,力求“应物象形”的目的,这就必须进一步刻画人物的精神特征,做到“传神” 。

          王莹的人物画既有写意部分也有写实部分,同时他的作品不仅仅只是关注传统文人雅士的生活,而是紧跟时代,关注当下,遵循“笔墨当随时代” 。素描作为舶来品,在补充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能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王莹的画中,我们几乎感觉不到素描本身是外来物,他不露痕迹地将其植入中国传统文化。而王莹的努力也让我们坚信:中国绘画既能良好地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同时也会永远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在冲突和融合中不断成长。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2(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5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