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翰墨求精 锲而不舍

        作者:王欧2020-08-20 07:40:39 来源:收藏快报

          (1/4)《毛主席长征诗》,朱棠溪作

          (2/4)《鲁迅先生赠日本友人诗》,朱棠溪作

          (3/4)《白乐天春题湖上诗》,朱棠溪作

          (4/4)《节录滕王阁序》,朱棠溪作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原福建省文化厅)在全国范围内先行探索、启动实施的“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多年来挖掘名家典范,填补学术空白,为抢救、研究、保护和传承福建省老一辈书画艺术家的丰硕成果提供第一手资料,并且为讲好福建故事、传播福建声音、树立福建全新形象搭建平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中于2012年12月在福建省美术馆举办的“朱棠溪书法艺术展”,是继2011年成功举办“章友芝书画作品展”之后的第二位闽籍书画名家个人展览。

        朱棠溪(1904—1999),字郁庭,福州人,祖籍江苏南京,著名书法家。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州画院画师、福州市政协书画室画师、福建逸仙艺苑书画会会员、福州市书法篆刻研究会理事、福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尽管没有显赫的头衔,但朱棠溪绝对称得上福建书坛的代表性人物。本期,就让我们来认识这位在福建书法界享有“朱伯”美誉的书法前辈。

        朱棠溪出身于南京的一户书香门第,乃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之后。受家庭氛围熏陶,其自幼便喜好书法,早年临习东晋王羲之,唐代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元代赵孟頫等历代知名书家的名作。或许是性情使然,朱棠溪尤其钟情欧体,深得欧体精髓,并以此作为自己艺术风格创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对欧体书法的发展进行不懈探索,丰富楷书艺术的表现语言,终成一家,蜚声海内外。“欧书的特点是遒劲,笔画扎实,以方为主,横划严整,直笔硬挺,结构于平正中见险峭,给人以刀戟森森之感。数十年来临池学习,起先总觉得只得其形,平板乏味。通过长期实践,始悟凡好的字,必然是神形俱全。形是皮肉筋骨,神是脂泽风采,只有二者俱备,方能达到入神通灵。”这便是朱棠溪习欧的宝贵总结,垂范后学。

        从朱棠溪身上我们可以认识到,与其说是书法家主动选择一种书体,倒不如说这种书体与书法家的性情有着天然的契合度。执笔方寸之间,抒古雅之意,作品中流露出的那份闲雅自适的文人气息,恰恰印证了朱棠溪对书法艺术的诚挚追求,实属难得。朱棠溪晚年在谈及个人书法创作之路心得时曾说:“学书只要坚持‘勤’‘恒’‘探’三个字,没有不成功的。这就是刻意求精,锲而不舍,老老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习之以勤,不见异思迁,不泥古不化,入帖出帖,努力探索。”可谓字字珠玑,摒除了空谈,很接地气,可以说是对晚生后学精研书法的谆谆教诲。

        朱棠溪在创作上,尤喜采撷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名作作为书写内容,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王勃的《滕王阁序》、管仲的《形势解》、李白的《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他追求书法中文学意蕴和审美形式的和谐统一,努力达到书法审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有机结合。从其传世之作来看,书法的结构、节奏、线条、墨韵之美,蕴含着书法家的修养与经历,更蕴含着作者对文字背后意义的解读,可谓包容万象。

        朱棠溪的书法作品流传甚广,先后入编《中国当代名家书画集》《全国书法精品集》《福州海内外书画家作品集》《海峡书画集》《日本那霸现代中国书道展》《韩国碑林》等;福建人民出版社还为他发行了《楷书习字帖》和《春联积翠》等书;福州的于山、鼓山、西湖、林则徐纪念馆、西禅寺、石竹山,以及武夷山等许多名胜,都镌刻着他的书法作品。

        作为福建书法界的楷书代表,朱棠溪先后参加了现代书道展、第一届全国书法展等重要展览,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在当时,以书法为媒推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深刻的内涵,书法创作风格演变的本身诠释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中日两国的交往,已经成为两国共同的文化认知。朱棠溪为中日文化交流和新时期书法艺术的复兴尽了一己之力。

        耕耘墨池数十载,一点一画写春秋。朱棠溪把书法化作人生最曼妙的风景,铺陈于纸脉之上的流金岁月。而书格亦是其人格精神的映射和写照,他践行君子之德行,为人十分谦逊厚道,是一位隐居于闹市的儒者,在福建书法界有“朱伯”之美称。八十二岁那年,朱棠溪自述:“大江后浪推前浪,后起的书法家,人才辈出,我愿以余生之年,既师古人,又师后秀,更师造化,为书坛贡其一愚之得。”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乐于关心和扶持有志于书法艺术创作的年轻人,对于他们在书法上的困惑总是耐心予以解答;他为人坦荡磊落,从不在他人背后闲论是非,对于假冒其作品的作伪者,亦是采取宽容的态度。时至今日,我们欣赏他们那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其性情中的内敛朴实、温柔敦厚,依然熠熠生辉,值得我们珍视。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0(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