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文物专家:冲毁的国保古桥怎么救

        作者:郜磊 宋来源 宾阳 黄国勇2020-07-15 07:09:44 来源:中国文化报

        6月以来,我国江南、华南、西南暴雨增多,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一些地方的文物保护单位受到洪水威胁。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7日下午4时,南方11省份有13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到损失,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受损严重。其中,安徽黄山屯溪区镇海桥、江西婺源清华彩虹桥两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受损尤其引人注目,前者近500岁,后者则800多岁了。


        500岁“屯溪老大桥”没了

        尽最大可能打捞原有建筑构件

        7月7日,因连日暴雨、大暴雨,新安江流域水量激增、水流迅猛,位于新安江、率水、横江交汇处的屯溪镇海桥受洪水持续强烈冲刷严重受损,桥梁构件、石料沉陷水中。

        镇海桥始建于明代,全长131米,桥面宽7.53米,为六墩七孔石质拱桥,是安徽省现存长度排在前20位的大型古石拱桥。2019年10月,镇海桥成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月7日,黄山市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当天早上,屯溪区昱西街道戴震路社区党支部书记胡小燕上班后,就带领多名社区工作人员对河道进行常规汛期巡查。

        9时30分左右,胡小燕突然发现镇海桥偏中间位置桥墩出现局部损坏,当时一位市民也发现了这一异常情况,大家都被吓了一跳。胡小燕立即向上级汇报,同时和社区干部一起劝导多名人员离开危桥,并在桥头拉起警戒线,派人值守。9时33分,他们还及时劝阻了一名想要上桥的老太太。9时36分,胡小燕通过微信工作群向其上级单位屯溪老街街道报告大桥险情,并上传了桥墩损坏图片。9时50分左右,从桥墩受损部位开始,桥墩逐渐被洪水冲毁,接着桥面坍塌。目测长度110余米,一处桥墩水毁,其余桥墩受损,桥梁构件、石料沉陷水中。

        看到古桥被毁,当地居民痛心不已,有人在现场伤心痛哭。不少居民走到江边“默哀”,还有人发文“痛悼”。镇海桥承载着当地人的记忆,已经成为当地人的情感寄托,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屯溪老大桥”。“老大桥有近500年历史,是我们世世代代黄山人的记忆。看到老大桥被冲毁的视频时,我顿时伤心欲绝,就像失去了一个亲切的朋友。”市民叶展炎说。

        灾情发生后,屯溪区紧急启动应急预案,疏散镇海桥周边人员,封闭桥梁禁止人车通行,临时关闭附近有关路段,设立警戒线、隔离挡和安全提示牌,相关路段由专人密集巡查。安徽省文物、古建、古桥梁等领域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同时,黄山市水利、住建等部门组织市水利勘测设计院进行现场勘测、论证,7月8日下午,工作人员提出镇海桥两端受损护岸当期抢险避害及近期维护加固方案。

        7月7日至8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来到受灾严重的屯溪区和休宁县督导检查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进一步会商研判防汛形势,对做好当前防汛救灾工作进行再部署。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家防总工作要求,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以最有力举措、最过硬作风,奋力夺取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全面胜利。

        安徽文化文物部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已派文保专家赶赴镇海桥现场指导工作。入汛以来,安徽省文物局为加强文物安全,于6月28日印发了《关于做好汛期文物安全工作的通知》,并在7月3日派出两个检查组分赴皖南、大别山区等重点地区开展文物安全检查,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力保文物安全度汛。7月7日,安徽省文物局再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对文保单位(重点是古桥、古塔、古建等)汛期安全隐患进行再排查,加强防范、消除隐患,确保文物安全。

        历史上,镇海桥曾历经4次重修重建。很多市民和网友表达了重修古桥的强烈愿望。一位市民在给黄山市市长的信中表示,希望高水平修复老大桥,修旧如旧并保持原有功能和风貌,让这座承载着徽州数代人记忆的老大桥重现世人眼前。

        “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如果文物已经完全损毁,是不主张复建的。如果是部分损毁,根据情况是可以修复的。”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处一级调研员黄会表示,安徽省文物局已经派专家组赶赴现场进行勘察、评估、论证,还要根据地方政府和民众意见,确定一个科学的解决方案。

        7月10日,黄山市上报了镇海桥修缮立项报告,安徽省文物局目前正在调查、研究、论证。“一旦修复方案确定,还要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再实施。”黄会说,“我们会尽最大努力让徽州这一有故事、有文化、有历史的地标性古建筑重回人们的视野。”

        目前,黄山市严格按照文物管理的相关规定,邀请古桥梁、古建专家团队对镇海桥进行现场观测和评估,计划待水位下降后,对镇海桥文物价值的水毁情况进行论证,并首先对镇海桥两端受损护岸进行维护加固。同时,统筹文物保护、交通、水利等,研究制订镇海桥修复方案。

        7月11日,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利局和屯溪区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公告,决定对镇海桥散落的桥梁构件、石料等原料开展打捞工作。

        黄山市文物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洪水持续高水位,暂时无法详细勘测具体受损数据,黄山市文物部门将联合水利、住建、自然资源与规划等部门,严密跟进、持续观测,并适时对镇海桥原有构件组织打捞,尽最大可能收存原有建筑构件、材料。


        800年彩虹桥部分冲毁

        已找到部分大梁、面板

        连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婺源县多地水位超警。

        从7月8日下午开始,婺源县大鄣山乡、清华镇一带山洪狂泄、河水猛涨,水位迅速抬升。清华镇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廊桥——彩虹桥,遭受洪水侵袭。当天晚上7时,洪水漫过桥面约1.5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约1.3米。晚上8时20分左右,洪水持续上涨,上游被洪水冲下的大树直接撞击桥面,致使彩虹桥东端引桥至二号桥墩之间的桥面(两廊一亭)被冲毁,其余桥体基本完好,淹没在洪水中的“燕嘴分水”桥墩无恙。

        彩虹桥景区负责人回忆:“景区7月7日已经停业,并设立安全隔离带,安排专人值班。7月8日晚上,水位持续上涨,人员无法通行,景区人员全部撤到村口。因为暴雨的缘故,当晚7点多,天色已暗,水淹彩虹桥时,大家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突然,彩虹桥方向一声巨响,类似房屋倒塌的声音,接着又有一声巨响,当时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彩虹桥可能有损毁!我们都祈祷,桥一定要在。”现场一位40多岁的大姐哭着说:“这么好的桥,千万不要塌了,它可是我们婺源人的记忆啊!”

        彩虹桥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横跨浮溪最宽处,全长140米、宽3.1米,桥身宛若一道跨越时空的彩虹,是徽州最古老、最长的廊桥,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当地地标性建筑,彩虹桥在当地老百姓的心目中有着重要地位。“我们村在桥的东边,农田在桥的西侧,平时劳作都要通过彩虹桥,晚上我们还会在这里纳凉。彩虹桥见证着一代代当地人的成长,我们从小就在桥上嬉戏玩耍,它在我们心中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个文化象征。”当地一名村民说,“突然看到古桥受损,很心疼。”

        6月5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做好文物汛期防灾减灾及白蚁防治工作的通知》。当时,婺源县文化和旅游部门按照通知要求,加大了对文保单位的安全巡查力度,对彩虹桥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的同时密切关注降雨情况。接到气象局发布的暴雨预警后,婺源县随即启动应急预案。7月7日,彩虹桥景区关闭,同时在两端桥头设置警戒线,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并派专人24小时值守,密切关注水位及桥体安全状况。7月8日,洪水淹至桥面,婺源县结合水利部门预测的洪峰到达时间及水位上涨的速度进行预判,当即向省、市、县主管部门汇报了彩虹桥险情预警情况。

        接到当地报告后,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前往现场调查,并指导当地对受损文物进行评估,加紧商量解决对策和整修防护措施。专家根据现场勘查情况表示,彩虹桥受损情况比外界担心的要好得多,目前仅桥面部分木质建筑物及桥墩面层受损,原因是河边倒下的一棵大树,在山洪的强力冲击下,撞击桥头东面的桥墩,导致局部损毁。因此,后期的修缮工程难度并不大,工艺也不复杂。“从目前情况来看,只是桥面受损,桥面的修复难度不大,文物修复就是修旧如旧,会把它按照原样进行修复。”婺源县文物局局长詹建春说。

        7月9日,婺源县文化和旅游部门发布“彩虹令”,全网寻找被洪水冲走的“国宝”,一时间,许多市民纷纷加入到“寻宝”的行列中。7月10日清晨5时30分左右,金竹村村民俞庆发、俞新沅父子在金竹大桥底发现疑似彩虹桥廊桥构件。两人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提供线索。经专家鉴定后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展开搬运回收工作。据悉,该原木长达16米,重4500余斤。鄣山人汪国生主动开车把被冲走的廊桥木构件送回景区。

        经过一天的寻找,在当地市民的帮助下,婺源县已经搜寻到2根大梁、5块枋、1块桥面板、1根平盘等桥梁构件以及若干受损构件。目前,婺源县已经着手对现存部分进行抢险加固,防止二次受损的发生。

        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目前正在进行资料收集,将在当地水位下降后,派出专业技术团队对彩虹桥进行全面检测,尽快完成修缮方案编制工作,第一时间报国家文物局审批。方案审批后,将争分夺秒实施,力争早日重现彩虹桥往日光彩。

        当地文旅工作者程晓军在微信朋友圈说:“彩虹桥,800多年了,前些年又大修过一次,桥墩应无恙。桥墩上的木结构部分遇水肯定容易损毁,但修起来容易。可以说,有很大概率彩虹桥桥墩应无恙,桥墩在,彩虹桥就在。”大家纷纷转发。


        专家:古桥需要我们日常多“呵护”

        古建筑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专家表示,汛期中,洪水是冲毁古桥的直接原因,属于不可抗力。但文物的损毁,往往是长期保护不当再加上外力作用的结果。暴雨、洪水或超出人们的控制能力,但这不妨碍人们在日常对文物多加保护,给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古桥增加一些防护设施,以提升它们抵抗天灾的能力。


        滕磊(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研究员、北京国文信文物保护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古桥保护是文物保护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对古桥等文物进行保护,首先在规划层面,要在合理的基础上达到更高的防护标准,如对河道的防洪、对桥梁的防护加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应该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进行防护。

        其次,河道的变化会对桥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或者过度采沙河床下陷等。因此,对河道的管理,文物部门要和水利、交通、国土等部门联动,一起制定有利于文物保护的方案。

        第三,在利用方面,要有针对性地控制好用途。比如,有一些桥梁的承载力下降,就应限制它的交通功能,重点把它作为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或者作为历史文化象征展示出来。

        第四,文物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古桥本身的研究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针对不同的桥制定不同的日常养护和保护措施。在汛期更应该提高巡查密度。

        第五,根据预防性保护要求增加一些必要的监测,随时掌握文物的情况,提前预警,降低风险。

        文物保护法强调两个原则:一是不改变文物原状,二是最小干预。文物保护修复一定要坚持这两个原则。《中国文物保护准则》对此也有具体的要求。对冲垮的古桥而言,首先是尽可能搜集散落的构件,搜集回来之后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区别对待,分析它们还能不能继续使用。比如,反映文物价值的构件必须保护利用,而有些构件是要承重的,对安全稳定性要求比较高,达不到要求的构件要进行替换。一些隐蔽部位可以采用一些新材料、新技术,以兼顾古桥的原真性和安全性。也就是说,在古桥的保护维修中,我们在坚持“四原”(原结构、原材料、原形制、原做法)的基础上,还要在安全性上下功夫,经过保护修缮能够让文物尽可能延年益寿,再遭遇洪水时不出现严重问题。


        郑国珍(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文保专家)

        洪水灾害中古桥面临的危险,除了洪水本身,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桥体上堆放物过多,给水流造成极大阻力;二是桥墩、桥孔等淤塞严重,影响水流通过;三是上游冲击下来的物体对桥体造成冲击破坏,堵塞水流,造成险情。

        在古桥汛情防患方面要做到:第一,做好桥面杂物彻底清理,必要时甚至要酌情把古桥的栏杆、桥板卸下来,让水流迅速通过,待汛情结束后再装回;第二,在古桥上游100米左右处的河道上拉几条绳子,拦截一些被洪水席卷的树枝等较大物体,避免其堵塞、冲击桥体造成危险;第三,做好特别预案,在河水特别湍急的特殊情况下,在非峡谷的地方,在桥的河道、河的两侧建渠,把河水往两边引流,但这是在特定情况下,同时需经防汛等相关部门同意协调方可实施。

        经过此次汛期,全国文物系统应当总结经验教训,首先要将所有文物的“四有档案”做到位、做精准。其次,要把损坏构件尽全力配齐,这是古桥修复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再者,按图纸找到达到修复要求的队伍,这是古桥修复成功的关键。

        修复队伍的遴选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既要遵循文物修复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又不能盲目迷信资质条件等;另一方面,要让当地相关团队介入,因为当地人不仅对古桥的建造技艺、材料更为熟悉,对古桥所承载的风俗民情等也更了解。


        记者手记

        6月至7月,习近平总书记就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两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要求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监测预警、堤库排查、应急处置、受灾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全力抢险救援,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国各地的文旅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汛一线,用实际行动和坚强毅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守护文物古建,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随着我国南方地区一座座古桥“告急”,媒体的一次次关注、人们的一声声叹息,大家真切体会到,自己日常漫不经心踏足而行的一座老旧的桥梁原来承载着如此厚重的情感记忆和文化内涵。

        中国的古代桥梁历史悠久、艺术成就卓越,体现了建筑艺术与文化风格中的东方智慧,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情感和创造。古桥保护是文物保护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地方文脉传承。

        古桥保护,不仅需要我们在汛期等特殊时刻的“突击式关心”,更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呵护”,因为它其实很脆弱,所承受的又是如此之重。桥梁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文物部门的工作,还牵涉水利、住建、城规、交通等部门,在具体保护办法的制定中,需要明确保护责任主体,压实压紧保护责任。

        “桥墩在,桥就在。”这是希冀和慰藉,更是信心和期待。让我们用心保护古桥,留住古桥,让古桥永远成为我们身边亮丽的文旅风景。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9(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41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