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不平常的“平粮台”

        作者:李乃庆2020-05-21 07:32:11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不平常的平粮台

        平粮台出土的陶质排水管道

          国家文物局不久前公布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平粮台城址作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源头” ,排在2019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前列,在全国引起关注。

          平粮台“不平常”,40年前就曾轰动全国,近年来的新发现更是连连不断,出土稀世珍宝争奇斗艳。

          平粮台城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东南大连乡大朱庄村。之所以说它“不平常” ,不仅因为它是一个高台,其形成和名字的来历也一直是个谜,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真相大白。

          淮阳在伏羲时代称宛丘,炎帝神农氏时称陈,西周时为陈国,南北朝时始称陈州。 《尔雅·释丘》说:“丘上有丘,为宛丘。陈有宛丘。 ” 《太平寰宇记》载:“宛丘在县东南。 ”因为淮阳一带是一马平川的平原,除建筑物外,最高的就是坟头,加上明朝时期地方才有志书,且对它也没有详载,人们皆不知宛丘何所指。北宋仁宗年间,陈州大旱,民不聊生,朝廷命曹太后之弟四国舅到陈州赈灾,不料四国舅米里掺沙,坑害百姓。包拯到陈州查办了四国舅后,筛沙静米,赈济灾民,民间传说:这里即“筛”掉的沙子堆成的高台,因此叫“平粮台” 。虽然此说不可信,但无人能说出它的成因。

          此台原来方方正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附近村民盖房、造宅、立窑制砖都到这里取土。1979年,一村民在此取土,挖掘出一把越王剑,县领导得知后,立即上报。很快,河南省文物考古所进行考古发掘。不久,得出一惊天发现:这是一座4600年前的古城遗址,总面积5万平方米,城内居住面积34000多平方米,城墙上宽10米,下宽17米,夯土筑成,四个城角呈弧形。城门两侧有土坯垒砌的门卫房,城门下面埋有倒“品”字形的陶质排水管道,科学地解决了城内污水排泄问题,是世界考古中发现最早的陶质排水管道。它的发现,把中国市政建设历史提前了2000多年。在城内东南部,发现了三排用土坯垒砌的龙山文化时期(距今4900年前—4100年前)的高台建筑,在台上用土坯垒墙建房。另外,还有陶窑三座。在大量出土的文物中,有石斧、石锛、石网坠、石箭头、陶罐、陶壶、陶碗、陶盆,还残留着烧过的木炭和未完全燃烧的树枝、烧烤过的动物骨骼,经碳- 14测定,古城建于距今4600年前。之后,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河南日报》和新华社等众多媒体争相报道,震惊世界。它的下面还叠压着更早的文化层,考古工作者对大量的出土文物结合历史文献进行了分析考证,一致认定平粮台古城遗址和太昊故墟“宛丘”是一个地方:距今6500年前,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率领部族沿黄河游牧东下,在此建都定居下来,并画八卦、创立龙图腾,升起中华文明的曙光。所以,平粮台也即古宛丘,平粮台古城址也称宛丘古城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周初,陈胡公被封到陈地,建陈国。他把都城迁到了今淮阳城。宛丘城废弃,成为人们游玩的“景区” 。春秋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陈风·宛丘》曾描述陈国的俊男靓女,常来这里唱歌跳舞、谈情说爱的动人景象:“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到了楚、汉时期,这里成为墓地,因此,出土了错金银越王剑、巴蜀剑、四轮铁车、玉壁等数千件珍贵文物。楚汉之后,这里成为荒地,昔日的辉煌被淹没,不为人知。

          这次发掘后,因为面积较大和财力有限,遗址被封存下来。2014年起,淮阳重新启动再次发掘工程。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发掘。至2019年底,历时6年的考古发掘又有了很多新的重大发现:除大量珍贵文物外,还进一步确认了城址严整规划的方正格局,尤其是位于城址中轴线上的道路是目前国内经考古发掘确认的最早的城市“中轴线” ,城内的高台式排房建筑也以“中轴线”为依据进行规划设计。城门及城内发现的多处陶质水管排水设施,为研究早期城市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其完整的早期城市排水系统,是国内首见。城中道路上发现的车辙,将车(可能是双轮车)的起源提早到了龙山时代,并与大时代背景下的东西文化交流相吻合,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车辙,意义重大。这些特点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源头,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突出价值。作为豫东地区的区域社会中心,平粮台古城出土的各类遗存从不同层面展现了中原龙山文化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特质,是新石器时代末期各区域文明交汇融合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揭示出了龙山时代大背景下广泛的跨区域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现象,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原地区文明起源的特征,对认识国家文明的起源具有重大意义。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5(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