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美术 书法 国画 浙江 浙江 展会活动
      分享到:

      幕后: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的赤诚

        作者:admin2020-05-18 06:56:29 来源:美术报

          (1/3)刘江 印屏

          (2/3)孙慰祖 印屏

          (3/3)张耕源 印屏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环顾展厅,一幅幅作品在眼前掠过,在欣喜能把艺术家们“以笔作枪,文艺战‘疫’”的成果得以展示的同时,作为主办方,我们更知道,在疫情如此严重的三、四月,100多件参展作品能够最后顺利集结到杭州,离不开每位参展艺术家的全力支持。在征集作品的过程中,有几个小插曲让记者尤为印象深刻。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投入战疫一线,美术家们则以手中的画笔致敬一线勇士,用丹青描绘抗疫英雄。疫情初期,美术报便联合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浙江、重庆等地美术家协会以及浙江、山东等地画院,在官方微信上发出“艺术战疫”主题征集令,得到全国艺术家的积极响应,短短数天收到上万封投稿作品,本次展览中的许多作品,便是从这上万件作品中精心挑选而出。

        因为考虑画种间的平衡、绘画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杭州博物馆的展厅呈现方式等种种因素,挑选过程更是经过了十几遍的调整、替换,最后才确定了由中国画、书法、篆刻、油画、水彩、版画、漫画、海报等多种艺术形式组成的画展阵容。参展艺术家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名家,除了浙江本土的艺术家外,还涵盖了北京、黑龙江、河北、甘肃、山西、上海、山东、湖南、江苏、安徽、广州以及武汉、中国香港等地的艺术名家,其中既有刘江、曾宓、冯健亲、韩天衡、吴山明、童衍方、何水法等老一辈的艺术大咖,又有孙磊、张娅丽、祁泽斐、杨星空等艺坛新秀。

        历经万难 运抵杭州

        展览的题名我们特别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来题写。他得知后欣然同意,反复斟酌,写下“艺术的温度”五个大字,并且为了能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他还亲自找装裱店去装裱。4月初的北京,装裱店几乎都没有开门,他跑了好几条街才找到,顺利托裱,“快马加鞭”邮寄到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画家吴山明一直密切关注着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宅家的日子,他决定要用手中的画笔同大家一起参与战斗,这是一名美术教育家和画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吴山明创作一幅作品捐献给嘉德拍卖,拍卖所得专门用于疫情防控工作。当他得知美术报等单位发起本次展览活动的消息后,再一次挥毫创作,满怀热情地完成了这幅《钟进士保平安》。吴山明认为,钟馗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刚正不阿,正气浩然,惩恶扬善,有求必应,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正面形象。他采用了自己独特的宿墨法进行创作,祈祷国家和人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来自疫情最严重地区的湖北美术学院戴少龙教授,他的参展作品《佛说秘瘟经》可以说是让记者最为焦虑的。按照办展进程,全部作品必须在4月20日前完成收件工作,以确保展览能如期开展。而4月10日,戴老师所在的武汉某小区还处于封闭状态,外出很不方便,寄作品更是难上加难。就在我们焦急等待的过程中,4月11日,终于收到了戴老师“作品已经寄出”的信息通知,如释重负,记者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满心欢喜地等着他的作品顺利寄到杭州。后来在翻看戴老师的朋友圈时才得知,他为了外出寄作品,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只见他带着口罩、手套,穿着雨衣,全副武装去到快递点,顺利地完成了作品的寄件。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陈铿在他的“视觉日记”中以写实与意象糅合的笔触一气呵成绘就了一幅《2020·诺亚之舟》,用至简的构成表达丰富的精神内核。在他看来,“这口罩,不就如搭载诺亚一家远离洪水灾难,驶往新纪元的诺亚方舟么?!在疫魔狂潮中,口罩是我们的希望之舟;以轻薄之体量承受无数生命之重。”记者从微信里看见这件作品后,立刻为这个不落俗套、寓意深刻的构思所打动,第一时间邀请他参展,他二话没说,一口就答应了,并着手进行了准备。但在综合考虑参展作品许多题材都有重复的背景下,杭州博物馆的策展人提出了能否让陈铿换一幅作品,表现期盼春暖花开、疫情早日过去。陈铿听后还是爽快地答应了,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他一再修改。当我们打开这幅名为《期待春暖花开的日子》的作品时,它还尚未干透、散发着油画独特的“香味”。

        美术报向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发出邀约后,他第一时间把32幅速写作品《抗疫日记系列》寄到杭州参加“艺术的温度”主题展,从苏州到杭州,完成了艺术的能量传递。

        能够参加此次展览,大同市美协副主席姚谢很是激动。“此次美术报举办的展览,立意非常新颖,‘艺术的温度’,能使观众从作品中充分感受到,书画家们投入到抗疫作品创作中的热情。”他的油画作品《出征武汉》,主要是表现了人民军队医护人员出征武汉,画面中没有展现每一位战士的具体面孔,而是通过宏大的人物场景,漆黑的夜晚与白色的飞机形成极端而又强烈的色彩对比,在表现手法上,运用厚重的油画语言夸张概括,“那个场景让我感到当前的疫情有了坚强的后盾,内心也倍感骄傲和自豪,我坚信这场战役必将会取得全面的胜利。”

        杨星空是此次展览中青年画家的代表,作品《我不知道你是谁却知道你为了谁》别出心裁地将视角对准在抗疫一线的社区志愿者。从1月底起,她就坚持每天创作,已经画了100幅,除了医护人员,在她的作品中还能看到警察、环卫、志愿者等一线工作人员的身影。虽然目前她正在筹办自己的抗疫主题的画展,但得知“艺术的温度——全国抗疫书画作品展”,即刻将作品出借,希望借由艺术作品向观众传递爱的关怀。

        刀笔力量 真情无价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中,书法篆刻名家的参与阵容强大,包括1位西泠印社执行社长、4位副社长,多位西泠印社理事和中国书协理事、会员。约稿过程中没有一个表示过不乐意,均提供了自己最精彩的作品,且是认真有加。

        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老师此次展出了两幅作品,一幅书法、一幅印屏。集金文的书法作品《环球牵手合作 齐心为民造福》,虽然创作于10年前,但其中的内容放在疫情全球化的当下,也是十分贴切:病毒无国界,人类命运与共,只有全球携手共同抗击疫情,才能为民造福。

        如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感言:“此屏都是抗疫中有关内容的新作,刻印不算,光印屏制作就用去了一天多的时间,还请学生帮忙拓边款,我是很认真的。逆行者一印,构思半月,始成。朱白相背的箭向,与逆行似有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我近几年在探索的会意印式。”

        疫情期间,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闭门思考、创作,写下多幅抗疫相关的书法作品:“抗疫前行,举国奋力,保家卫国,共克时艰。社会学家言中国经验提示:当重新审视‘秩序’与‘自由’之关系。拯救生命,唯此为大,不可轻忽之也。”

        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则专门找了《宋书》“义贯金石”四个字书写,避免了俗套的常用抗疫词句,又非常切合主题,展示了高层次书法篆刻家的文化修养。

        “这个展览非常好,很有意义。”接到我们的邀约,西泠印社理事、西泠印社肖像印创作室主任张耕源老师欣然答应,随即便开始拓边款,做印屏,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英雄赞》印屏,上一印是肖像印,医护人员脸上的痕迹很感人,是光荣的印记,功绩的勋章;第二印是“英雄”二字,雄浑大气,是对逆行者的赞美和钦佩。

        全国政协委员王丹以特有的陶瓷印反映这段难忘岁月,中国书协副主席毛国典谦虚地书写本报记者蔡树农一首抗疫古典诗词应命,觉得“这样更有意义”。《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上海书协副主席徐庆华把篆刻、书法两种艺术璧连于一体,唯一的女篆刻家、西泠印社理事吴莹专门刻了“雷神山、火神山”歌颂援鄂医疗队。第一届中国书协常务理事、89岁高龄的夏湘平老师在病房完成“安宅”作品,仍然笔力雄健。老画家曾宓用“救赎”二字体现他的慈悲心怀。此外,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的“艺术战疫”,江苏书协副主席王伟林的“同舟共济”,旅京实力派书法家朱永灵的“共克时艰”,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孙慰祖和西泠印社理事韩焕峰的战疫印屏都大爱满满。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0日。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2.812(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2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