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孔维克:关于抗疫期间网络速写的几点艺术思考

        作者:孔维克2020-04-05 08:24:0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己亥岁尾,武汉突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大家以焦急、关切的心情,心系武汉。在大年三十的春晚中,临时加排的节目《爱的桥梁》以及一系列的主持人串词中,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通过荧屏传遍全国各地、千家万户,大家开始意识到一场几百年不遇且关乎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抗疫恶战已经拉开帷幕。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全国性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全国美术家肩负艺术使命、积极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据中国美协统计,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有两万多幅作品问世,网络上的作品更是丰富多彩,全国各地上千家平台推出了不计其数的海量作品。但应该看到的是,画家虽积极性甚高,作品却鱼龙杂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艺术的感染力。面对此种现象,就美术家如何贴近生活、直面生活,如何画出学术性强、艺术水准高的作品,以及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挥美术家的作用,我做出了思考,并随后策划了一个学术性强且较有特色的网络展示活动,以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山东画院为平台,推出了“律动的生命线——全国美术家抗击疫情网络速写邀请展”。

        速写是一种艺术记录手段,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速写的流动线条美,简洁概括的表现手法,大胆取舍的艺术处理,突出重点的大开大合,都给人以独特的美感。在征稿时也遇到一些画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与两位擅长速写的画家孙戈及春新兄的交流中,得知大家对“网络速写”有异议,尤其孙戈先生讲,他们那个由善画速写的同道们组成的“刹那间”速写群,经常发表速写作品探讨速写艺术,大家特别讲究学术性,其中关于“画照片”问题就是议论的焦点之一。坚决反对画照片是大家的共识,史国良先生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就这个问题我想提出六点问题与大家探讨。

        第一,看待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对待的态度和认识的角度问题。就拿这次的网络速写来讲,史国良先生所说的必须到生活中去画速写,不能画照片,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速写就是面对流动的生活而产生的迅速记录手段,只有到生活中去才会有激情,速写才能更生动,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大家正处在隔离的特殊时期,谁都没法到生活中去,但不能因此就拒绝这次火热的抗疫行动,拒绝对生活的介入和表达。

        第二,关于直接生活与间接生活。我们处在网络时代,有很好的信息资源补充,我称它为间接生活。虽然间接生活不如直接生活能更好地彰显速写的特质,但在没有直接生活的状况下,间接生活就是补充。它甚至还有直接生活所没有的优势。比如到生活中,我们只是用自己的一双受局限的眼睛,去捕捉相对有限的形象信息。而现在借助的是全方位的“眼睛”,能够在短时间内从高空到地面、从室内到室外。是这些无数的摄像机来代替我们捕捉生活中的碎片信息,供我们筛选、整理,进行艺术取舍,这都是一个人短时间到生活中去很难做到的。

        第三,间接生活也能画出好作品。画速写需要激情、需要感情的投入,以往我们面对网络的形象,可能没有激情也没想到要去画速写,但是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举世瞩目的疫情,小小的屏幕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广大画家们的心,相信大家都有比平时更加强烈的表现这个题材的愿望、都有与走进生活同样的激情,这些镜头就成为了我们间接走进生活的方式。我们对间接生活要像对待直接生活完全一样的态度,包括对镜头下生活的感悟和激情,也包括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镜头中的形象,以及用艺术的手法去处理画面等。直接面对活动的网络镜头画速写,或画网络上的截图甚至直接去画照片,你都要把它想象成如生活中所见的那种感觉,并与自己以往的直接生活经验相对接。而不能把它看成是一个静止、平面的没生命的图像。这样就肯定能画出富有感染力、优秀的速写作品来。

        第四,如何画网络速写与画照片。这同样有一个“画什么、怎么画、如何画”的问题,谈到画网络速写,实际上这与现场速写共同点更多,因为网络中的影像与生活中看到的一样是流动的,同样需要画家锐敏的观察、准确的捕捉、艺术的整合。另外,速写技能的提高靠默写训练,默写能提高形象的记忆力和心手配合的快捷反应能力。网络速写同样能锻炼默写能力。再说画照片,我们见过俄罗斯画家菲钦大量的头像写生作品,如那张大笑的长小胡子的头像及印第安人等,都画得非常生动,后来得知他的不少头像包括上述两张作品都是画的照片。黄胄先生晚年画的不少新疆速写作品也多是画的照片。他到南疆后住在文化馆里,画由当地画友提供的照片。他因体力不佳,加之天气太热,也是不能亲自下去到现场了,但同样能画得很生动。而一个没到过新疆且艺术水准较差的人画照片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说不是不能画照片,而是如何去画照片。如果画家没有艺术处理能力、没有大量的写生和丰厚的生活积累,就算面对生活也画不出生动的作品来。

        第五,作为艺术家要有担当意识和使命感。艺术家要贴近时代、直面人生,从古至今中国的艺术家都有这么一个文化传统,在历史的每个重要关头,都会发出艺术家的声音。现在我们举国面临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在全面抗疫防疫的隔离情况下不能走进生活、亲临现场,但我们的心不能缺席、艺术不能缺席,同样要拿起笔来战斗,发出心声,讴歌这些一线的白衣战士,赞美全国各地各界汇成的这支抗疫大军,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我们切不可使艺术在关键时刻失去重要的作用。速写还有一个特点,即能用最快的时间完成一幅相对完整的艺术性画面,特别适合今天面临的这种状态,能够快捷反映生活、迅速传播互动,凝聚艺术能量,鼓舞大家斗志。

        第六,还是要坚持到生活中画速写。话说回来,要画好速写,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直接的生活中去,到现场画速写才能真正接地气。如果有条件深入生活画速写却还是继续依赖网络或照片,那就是借故偷懒。并且如长期画照片,就会失去对艺术的激情和艺术的鲜活感,艺术感觉也会衰退。通过这次“疫情”期间的创作活动,无论是进行主题性创作还是画网络速写,都让我们看到了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因而体会到画速写的重要性。以前不少人长期不画速写,对着照片拷贝、照着打印稿摹拟来创作,丧失了生动的生活气,弱化了动手绘画的能力。因而绘画性、写意性亦随之消解。绘画是手绘之画,动手能力不能衰、速写之课需要补。

        身处网络时代的我们,在不能去现场的情况下,利用流动或静止的镜头进行艺术组合,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在此次网络速写展前言中,我写下了这样的理念:

        真正的艺术是反映时代的、发自内心的作品。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艺术家无法亲临一线,但大家都不是旁观者,很多人面对电视荧屏,借助新闻媒体的镜头,用手中的画笔记录着武汉及至全国抗击疫情前线的动人故事。这虽是间接的走近生活,但绝不是冷冰冰地画照片,同样要求画家投入真情实感,同样是发挥了速写线条快速记录的功能,同样能调动艺术家的生活积累及艺术的综合处理能力,同样会产生一批充满生活气息、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

        经过紧张的三天的撰文、征稿、编文、修图、前期编辑等筹备工作,“律动的生命线——全国美术家抗疫网络速写邀请展”于2月28日推出了前两期,这之后每天两期连续重磅推出,通过互联网的媒体效应,迅速凝聚了正能量,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此次活动的感召下,全国美术家拿起了速写笔,从大漠到草原,从东三省到海南,从江浙到两广,从山东到甘陕,律动了艺术的生命线,讴歌了战“疫”的生命线!参展作者涵盖了3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200位优秀人物画家参与,特别是冯远、郭全忠、杨晓阳、张江舟、周京新、高云、陈孟昕、苗再新、蔡超、范扬、马国强、孔紫等名家都积极供稿,尤其令人感动的是有几位80多岁的画坛名宿如廖宗怡、钱贵荪、李尧天等主动参与,宝刀不老,雄风卓然。

        与此同时,活动得到了中国美协的大力支持,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写了“心随抗疫律动、笔见由衷情怀”的题词,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为本活动题写了展标。

        本网络邀请展专题推出后不仅转发空前,也收到了大批点赞、评论。认为专题推出及时、反应迅捷,把握主题性、立足学术性,作品水平高、代表面广,编辑严谨、质量上乘。开启了在特殊情况下,画家心贴时代、关注生命,通过传媒间接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一种网络速写新形式,为浩瀚的网络抗疫美术平台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不少美术网课用这些作品对学员进行教学,有的还受此启发,利用大投影播放运动会、舞蹈等视频进行速写训练。谈到这次策划的学术价值,有网友说,此展提出了“网络速写”的学术课题,将对中国文化建设和美术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如美术理论家王镛先生所说,相信几十年后,当人们翻看这些速写时,会像我们今天翻看抗战时期的老照片一样,回想起2020年春天,万众一心的中华民族如何以血肉之躯筑成了新的长城。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436(s)   14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