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教育出版
      分享到:

      疫情之下,美术之变——疫情下的教学保卫战

        作者:王雯雯 刘晶 黄家馨 石豪2020-03-12 06:18:02 来源:中国美术报

          (1/3)中央美术学院网络教学检查现场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2/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岸瑛老师在授课 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3/3)学生居家上课 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编者按】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宅在家中抗疫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然而,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复工潮的开始,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对美术界来说,疫情带来了美术馆、博物馆闭馆,学校停课,拍卖停拍,校考延后等一系列问题,但也催生了美术界各个行业的业态发生新的改变。为此,本报特策划此次选题,对博物馆、美术馆、高校教学、艺考、艺术市场、艺术图书行业等领域通过调研、采访业内专家等形式, 探析疫情之下美术界的变化。


        教学篇


        疫情下的教学保卫战

        2月28日,教育部在《部署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进一步做好在线教育教学,既要明确当前线上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又要不断探索开学后课堂教学与线上教育的有机结合。”并强调,“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一校一策、一校多策的在线教学方案,开展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确保网络安全和运行稳定。”

        为落实教育部要求,全国各大高校做出“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决定,借助互联网+教学的方式实现了如期在线开课,如此大规模的实时、在线、互动、异地的授课方式在世界高等教育历史上尚属首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美术类院校师生们也在以居家学习的方式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坚守着知识传播的阵地。


        “云课堂”开启全新授课模式

        高效、有序地开展网络教学工作,是疫情期间各大美术类院校工作的重点,并针对艺术类课程的特殊性对教学规划、课程安排作出调整。通过中国大学MOOC、专属在线课程(SPOC)、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在线课程平台,腾讯课堂、钉钉直播、ZOOM等直播平台,以及微信、QQ等网络社交工具,形成了多种信息手段相结合的在线授课模式。高校教师们走出三尺讲台,成为了互联网课堂中的学术“主播”。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线上开学仪式中介绍了该院教学筹备情况,他说道:“为了准备全新的网络教学,学校做了全面安排,各院系做了周密组织,任课老师们在假期里认真完善教案,全校共形成本科网络教案近400份,研究生网络教案亦数百份,实现了课堂教学向网络教学的转换。许多课程富有新意,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开拓了网络艺术教育的新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向记者介绍,2月17日该学院开启了“云课堂”,52门课程实现了线上教学、线上授课,为新学期开启了良好的局面。从目前的授课情况来看,网上小班授课、实时在线学习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在线课程出勤率为100%。鲁晓波也表示,如何加强课程的互动性仍然是学院老师们思考的重点。

        除了积极调整授课内容严把教学关,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外,各院校也力求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实现转变。山东艺术学院院长王力克谈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根据我校学科专业特点,将课程分为三类,倡导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在线教学,老师们为本专科学生开设在线课程867门次。线上教学的全面铺开,不仅仅是上课方式的改变,更是整个教学理念与模式的改变。”


        在线课堂面临技术挑战

        线上授课对于高校师生而言都是一种全新的方式,脱离了院校的学术氛围,师生之间的一屏之隔也为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和不确定性。对此,鲁晓波谈道:“老师们从平常面对面的教学模式,转到线上教学平台上,对一部分年纪偏大的老师来讲,由于不熟悉电脑,可能要花些时间才能熟练掌握一些教学软件。对全社会开放线上课程,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但是不是所有课程都要推广到网络上来还有待讨论。我觉得当下的方式只是一个暂时性的过渡。”

        王力克则向记者描述了该院在线授课时的一次“翻车”事故:开课第一天,传媒学院动画专业教师张超在上课时曾遭遇在线平台拥堵,无法正常上课。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迅速实施B计划——多平台一起开课。课后,这位老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翻车现场’变成了‘翻转课堂’,虽手忙脚乱、不可开交,但其乐融融,也有一番妙趣,大家一起成长,相信这段体验会成为我们师生难忘的共同记忆吧。经过开年第一课,有了一点体会。网络授课不仅仅是授课,更不是知识的单方灌输,更应该是面对压力、面对困难,老师和同学们携手并进、共同成长、综合提升的新时代的‘教学相长’。”

        为克服技术问题,院校通常会为师生提供网上在线教学培训。通过邀请相关课程平台专家远程直播、建立在线咨询服务平台等方式,培训提升教师的在线教学技能,尽快适应新型教学环境,确保教学效果,以期实现开学前后学习内容的无缝衔接。


        实践类课程受影响更大

        除了面对线上授课的技术挑战外,由于艺术类专业特别是实践类专业,授课过程十分注重互动、讨论和示范,远距离的线上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绘画、雕塑、设计等专业的学习需求,这也为实际教学带来挑战。

        实践类教师考虑到在线授课的局限性,也按照各院校的具体要求对课件内容进行了整合,加大了备课强度,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如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廖勤,他将家里画册拍成照片,并细分成《古典大师人体名作集》《现代大师人体名作集》《人体动态组合集》三部分,再转换成电子文件发送给身处各地的学生们。并用电脑制作了300多页的艺用人体解剖PPT文件,其中包含3万多文字、500多幅彩图,内容涵盖人体自头顶到脚趾的详尽骨骼与肌肉解析,以便同学们知悉艺用解剖。

        王力克认为,信息时代需要新的与之配套的教学模式。艺术类的在线课程建设经验本就不多,许多专业课程的线上教学设计大多也处于摸索阶段,如何确保线上教学质量?当“新奇感”过后,又如何维持学生高效地完成在线学习?冷静之后,这些都是我们将要面对、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针对这一问题,承担着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清华大学教授张敢说:“目前学校采用的是一个基于PPT开发的线上课堂插件。这个插件可以及时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布问题让学生在线回答。但是这种方式在我看来更适合于理工科教学,无法满足美术学院创作方面的教学需求。此外,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老师没办法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像是对着屏幕自言自语,互动性差一些。”

        由于在线授课无法与学生实现实时交流,得不到有效反馈,老师难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而学生在屏幕后是否能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也是一个不确定项。线上教学,特别是实践类教学究竟效果如何,仍需打上一个问号。


        理论类课程成为授课重点

        由于实践类课程开展难度较大,多数院校都加大了理论类课程的教学比重。鲁晓波介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对线上教学临时进行了调整,一些偏实践性的绘画课在这段时间因为条件环境的限制无法正常上课。像困守在武汉的学生,可能因为商店关门买不到颜料、画板、画笔等工具,这都是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所以现在的教学主要是以线上理论课程为主。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现场的辅导,很多课程是无法操作的,学习质量和效果也可能达不到预期。而且,很多学生在自己家中也没有一定的场景条件,所以这段时间主要是多听多说,多从理论上做一些梳理。”

        中国美术学院也根据院校特色和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推行了富有特色的网络教学,着重强调经典阅读和网络课选修。同时,学校图书馆发布数字资源校外访问指南,引导师生以书为伴,充分利用线上图书馆丰富的数据资源,为新学期的教学、创作和科研工作提供学术支撑。“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勠力同心,坚守抗疫阵地;教学相长,打响教学保卫战。相信不久的将来,绿草茵茵的校园里不单单有静默矗立的大师雕像,更会重新出现学生们穿梭于教室、图书馆和画室的身影。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99(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