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35年,武汉画院与时代同行——以专业创作队伍建设为例

        作者:admin2019-08-13 07:50:45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1/9)万壑松风(装置) 史金淞

          (2/9) 秋收(油画) 110×150厘米 2017年 邸可新

          (3/9) 大试管-纹样1(综合材料) 240×90厘米 2018年 张炼

          (4/9)红娘(国画) 55×185厘米 严好好

          (5/9) 散落在地上的苹果(油画) 200×300厘米 2018年 陈波

          (6/9)幕后英雄(水粉) 140×100厘米 2019年 涂咏红

          (7/9) 你走了(油画) 200×130厘米 2018年 吴昊

          (8/9) 女收藏家(国画) 100×80厘米 2018年 方正

          (9/9) 山行系列之六(国画) 145×25厘米 2018年 朱雅梅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于10月在北京、沈阳、南京等地分九个展区举办,而当时湖北省也要举办第六届美展,武汉画家李国俊、卢柏森、冷军、高鸣峰以国画和油画作品参展,易至群、中流、李乃蔚、沈汉武以连环画作品入选。在这一大环境下,武汉画院应运而生。

        于1984年6月8日正式成立的武汉画院,由中流任副院长、易至群任秘书长。同时聘请全国连环画界名家贺友直等担任画院的顾问。其主要职能是组织画家积极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美术作品,积极应征全国美术作品大展;鼓励画家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技能,努力提升学术品位;引进竞争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发挥美术创作主力军作用,带动全市美术创作;适时组织理论研讨,出版画册,展示美术创作成果;积极开展美术交流活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优秀美术成果,同时向国内外介绍画院的创作成就。

        35年来,画院的发展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出人才、出作品”这一核心,对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常抓不懈,既有传统根基,又不乏创新意识,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专聘结合 成果丰硕

        1995年,画院开始实施院外画家聘任制度。此后,“武汉画院成立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相继在武汉长江美术馆、北京中国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等地展出。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举办,武汉画院备受瞩目,画院画家冷军的油画《五角星》获金奖、李乃蔚的工笔国画《银锁》获银奖、徐晓华的国画《玉米地》获铜奖、樊枫的国画《绿色家园》获优秀奖,创造了武汉画院历史上的最好成绩,获奖数占了湖北省获奖总数的一半,在全国专业画院中排名第四。这个只有6名专职画家、10名特聘画家的画院,在美术界迅速崛起,引起了画坛的高度关注。

        2007年,在武汉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重要单元、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上,武汉画院作品的入选及获奖成为“八艺节”的一大亮点。冷军创作的油画《肖像之相》、魏金修的国画《有朋自远方来》、徐晓华的国画《芸》获学术奖,樊枫、江中潮、毛宗泽、朱雅梅、刘昕、陈子君、陈军生、高鸣峰、郭润文的作品入选。

        此外,武汉画院现任院长陈勇劲的《巡航》《山火》分别在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获奖。

        考评激励 讲求实效

        武汉画院在成立不太长的时间里,就在全国大展上大获丰收,充分体现出武汉市文联“人才工程”建设的成绩。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武汉市文联先后采取了引进专业人才、特聘院外画家等措施,每年对外聘画家进行专业考评,成果突出者给予奖励并继续聘用,考核优秀者调入文联从事专业创作。

        几年来,市文联先后聘用高鸣峰、徐晓华、陈波、毛宗泽、钟鸣、郭润文、陈子君、刘昕、朱小果、魏金修、陈军生、朱雅梅等院外画家,这个人才战略工程的实践表明,聘用院外画家是画院提高创作实力,储备艺术人才,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术氛围的有效举措。

        特聘艺术家签约制是武汉画院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在文艺人才体制方面的创新。特聘艺术家在签约期内,可以以武汉画院的名义发表作品或参加各种文艺采风、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2016年,武汉画院特聘魏金修、朱晓果、刘昕、刘寿祥、王心耀、徐晓华、郑源臣、陈军生等16位艺术家为画院画家,聘期三年。这16位艺术家风格各异,是武汉美术界的排头兵。他们的加入,与画院画家形成了良性互动,通过参加各种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也促进了武汉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特聘艺术家对画院人才的梯队建设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补充。

        青年一代朝气蓬勃

        如今,武汉画院本着发现、挖掘青年美术人才,培养中国美术后备力量,推进美术创新,繁荣美术创作的宗旨,致力于为青年美术家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切磋交流的平台。画院目前的在职艺术家及特聘艺术家多为“70后”“80后”,他们不仅在美术实践中将其特有的审美和思考融入作品,而且打破了专业的创作界限,作品不分画种、不分材料,无论是笔墨、材料还是造型都富有创意。可以说,一方面,这些作品充实了画院的专业创作力量,更加立体化、全方位展示了青年艺术家创作群体的艺术面貌;另一方面,青年艺术家的朝气和探索精神对于画院的发展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他们作品中所展现的新时代美术精神,不仅呈现了求索的姿态,更充满了正大气象。而这种气象,源自对老一辈艺术家和体统的继承及对未来的思考。

        在武汉市文联党组的关心和支持下,武汉画院35年来与时代同步,励精图治,尤其画家们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大胆探索,勤奋创作,弘扬主旋律,风格多样化,取得了显著成果。35年之于人生是一个成熟的标志,而对于武汉画院来说则是下一段崭新旅程的起点。愿明天更辉煌。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7(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