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乐山大佛“体检报告”发布

        作者:付远书2019-05-11 08:46:38 来源:中国文化报

        4月26日,记者在乐山大佛勘测维护项目竣工仪式暨成果发布会上获悉,历经200天闭关“体检”的乐山大佛正式出关。项目承担单位还同步发布了《“体检报告”——乐山大佛勘测维护项目阶段性成果白皮书》,详细介绍了大佛整体五大病害类型、胸腹部病害表现及四大成因、渗水层位置及岩层渗水初查原因等阶段性成果。

        据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乐山大佛已进行了9次较大规模的检查和修缮工作。2018年10月8日,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现场勘测工作启动,这也是新世纪以来乐山大佛最大规模的保护工程。

        勘测研究为乐山大佛开出了详尽的“体检报告”:大佛整体病害类型为风化、水害(渗水、降水、凝结水、地下水)、生物植物侵蚀、佛身小型片状或块状岩石发育脱落,以及后期修缮材料空鼓、开裂、脱落等。其中,大佛胸腹部的病害表现为2001年修缮材料层空鼓、开裂、脱落,面积约30平方米。病害形成原因包括岩体带状渗水产生溶蚀作用并产生静水压力,导致粘接界面失效、修缮材料层逐渐剥离;修缮材料本身劣化;修缮材料层热胀冷缩,形成微裂缝;植物在修复层裂隙处滋长,加速修缮层起鼓、开裂、失稳。此外,勘探研究还获得了大佛赋存地层岩石微观结构、小构造特征、易溶盐分布特征、岩石孔隙特征、氧化物及元素分布特征,标识了渗水层并初步查清岩层渗水原因;完成乐山大佛头部发髻病害调查并开展了日常维护工作;获取了乐山大佛脸部修缮层结构特征和病害数据等。

        根据勘测及研究成果,依据《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临时性排险加固工程设计方案》,文物部门对大佛实施了排险加固工程。对开裂残损区域植被进行了清理;对开裂残损部位进行了揭取和预加固;对揭取后暴露的文物本体进行了无损检测;对开裂残损区域内基岩表面及排水系统进行了清理和疏导,确保整个排水系统有效运行;对垫层和面层进行了修复;对面层材料强度进行了无损检测;对修复区域进行了做旧处理。

        记者获悉,文物修复工作者采用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等手段,对乐山大佛及胸腹部开裂区域进行测绘;采用地质调查手段,对乐山大佛赋存岩体进行精细化勘察;采用薄片鉴定、易溶盐检测、压汞试验及微观测试,对不同高度、不同深度岩石进行检测;采用现场调绘、手持探地雷达检测、材料劣化性检测等手段,对胸腹部历史修复材料开裂病害进行现场勘察及检测;采用现场调查、室内实验测试,对大佛周边区域植物进行调查;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胸腹部区域岩体内含水率分布进行检测;采用大地自然电场法对大佛本体两点间电位进行检测。

        此外,修复工作者还首次在石窟寺病害勘测中采用荧光碳点示踪法对岩体内部的渗水来源及路径进行检测;首次在石窟寺病害勘测中采用光纤监测系统,在文物本体布设光纤监测系统,以实现长期有效地采集位移、渗压、温湿度等监测数据;采用人工监测方式,对大佛胸腹部渗水点进行50天的连续监测;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开展乐山大佛保护材料的机理、性能研究。

        “项目完成后,大佛脸花鼻黑、胸腹部开裂等病害得到了明显改善。更为可喜的是,我们获得了乐山大佛有史以来最为详实的病害勘测数据,为下一步科学制定乐山大佛保护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针对乐山大佛现状,除了加强石窟研究人才、保护队伍建设,加大保护经费投入外,还将继续开展乐山大佛保护科研工作,实施保护项目,包括“乐山大佛保护设施(大像阁或遮盖物)建设可行性研究”“乐山大佛修复材料研发”“乐山大佛水害勘察和治理工程”“乐山大佛九曲栈道勘察和加固工程”“乐山大佛附属文物造像龛群保护工程”,以及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监测系统二期工程等多项工程。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8(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