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漆”与“画”的融合

        作者:江凌2019-05-07 09:00:01 来源:美术报
        漆与画的融合

        陈恩深 朗朗云天 122×195cm 2009年

        专访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副主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陈恩深

        现代漆画所涉漆媒与语言丰富无比,这既是其魅力所在也是魅惑所在。如何使其绘画性得以充分体现?回答必然是“画境在先漆语在后”,即始终以画意画境统驭漆语漆技。

        美术报: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现代漆画的发端。

        陈恩深:漆画的源头是漆器艺术。漆艺术有其自身的特点,材料瑰丽质美,视觉效果丰富。早期的艺术家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将它往绘画方面做了有意思的形上转换。

        上世纪40年代,沈福文与常书鸿结伴前往敦煌考察研究。沈福文惊叹于敦煌艺术的美学价值而把漆语言和敦煌绘画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创作了一批敦煌题材的漆画作品,可视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发端。此外全国范围还有吴尘山、雷圭元、李芝卿等前辈,也为中国现代漆画的早期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术报:1940年,沈福文与李有行等人创建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四川美术学院前身之一),初建校时就将传统漆工艺作为学科专业引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这在全国是最早的,可以说漆画专业在四川美院有着悠久的历史。请您介绍一下漆画在学院的传承情况。

        陈恩深:漆画专业在四川美术学院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学术现象。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川美漆器专业的老师就与绘画专业老师一起进行着“漆”与“画”的融合探索,这种纯粹绘画的指向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漆器专业与国画、油画、版画是平行专业,教师之间彼此交流,学校也给予了充分的学术引领和大力支持。

        20世纪60年代,越南磨漆画对中国现代漆画产生了重要影响,蔡克振、乔十光等先后开始了漆画实践。与此同时,四川美术学院因为一以贯之的学术氛围,偏于一隅,沉心研究,创作出一大批绘画性十足的漆画作品,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漆画风貌。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名誉主任冯健亲在仔细梳理中国漆画发展脉络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中国现代漆画有两个源头,一个在福建,一个在四川。

        四川美术学院漆画专业在近80年间,经历了几代人的传承与精进。第一阶段为沈福文奠定的漆画开创期。沈福文以漆艺术为语言的画境营造,在中国漆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第二阶段由杨富明、肖连恒、何豪亮、李大树、刘健斌等共同努力,开始细化漆语言的创新研究,绘画意识也自觉深入地凸显出来,各显风格,蔚为大观。到我这里已是第三代,明确提出了“画在漆先”理念,并以40年潜心研究,从新漆料、新材料的拓展到新语言的原创,以及非常重要的漆画图式的建立和随境生发的漆画创作与教学模式的探索等,达成了现代漆画作为一个纯粹画种的全面学术内涵的体系化建构。

        美术报:您具体介绍一下“画在漆先”的学术理念。

        陈恩深:现代漆画所涉漆媒与语言丰富无比,这既是其魅力所在也是魅惑所在。如何使其绘画性得以充分体现?回答必然是“画境在先漆语在后”,即始终以画意画境统驭漆语漆技。但事实却是画者往往置靴为帽地本末倒置,使其漆画多为器不器画不画的工艺性表现。

        具体地说,中国漆画到现在为止,它的艺术情趣多还落在漆器的趣味之上,把8000年的漆文化弄成了一种包袱重压很难走出。1984年漆画已经正式成为一个画种,然而现在漆画者仍多以工艺美术的意识来对待。这就导致漆画在“绘画性”上意识不足,看重漆艺技法趣味而忽视了画意画境追求。

        有人可能会问,油画怎么没有说“画在油先”,水墨画没有说“画在墨先”呢?这是因为油画国画的媒介单纯,而漆画的媒介太过复杂,光是漆有多少种,更不要说还有金、银、铜、蛋壳、螺钿等硬质材料,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所以绘画意识不强的人普遍受困走不出来。

        美术报:您认为现代漆画的教学、评价体系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陈恩深:漆画和国油版雕一样,应该高度重视自身的纯艺术纯绘画的艺术本体价值和画意画境的充分表达。然而在工艺美术系统的意识中,“画意”却放在了“技艺”之后,面对一幅漆画,可能会更关注“用漆正宗不正宗、抛光抛得怎么样”之类的技术问题,而不是一来就从视觉艺术的美学效果给予关注。

        漆画的材料很丰富,只要应用得当,可以呈现出不同韵味的艺术语言。以蛋壳为例,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说,它只需要达到某一个简单的技术指标比如有裂纹是白色就够了。但从绘画角度来说,它却是一个可以随着画境呼吸、变异的精神形态。我带研究生,光是蛋壳的审美研究就发现了五种不同的选题——蛋壳镶嵌后打磨到若有若无的程度叫做“减法表现”;蛋壳上再以蛋壳嵌出图形叫做“加法表现”;蛋壳的条纹性紧切叫做“隐迹表现”;多色蛋壳的直接表现叫做“朴质表现”;蛋壳极碎纹理着色叫做“浸色表现”等。每一个研究都能发掘出精彩的不一样的审美意趣。这些都得益于重神不重物的艺术精神的取向追求。

        在我的教学里面,我要求学生用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来思考绘画的造型表现和诗境营构,而漆艺的部分让学生不能过多关注,不多的漆语够用就行了,不要本末倒置让漆画成为了工艺学的东西。

        漆画的创作和教学,不能以计量表现机械对待,而是充满生机变化的。比如在十周的创作课程中,如果发现一个同学在第七周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么我就不会严格按照所谓的教学指标继续下去。始终盯住每一个阶段产生的的精神火花,来确定作品的止点才是我上课的要务,因为艺术创作最难的就是见好就收。

        美术报:您认为中国现代漆画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

        陈恩深:漆艺术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我们不可能回到河姆渡,不可能回到战国两汉的漆器氛围。这门艺术需要发展,尤其从“器”到“画”的本身就是一道从无到有的大开创命题,没有人能绕得开它。就是中国漆文化走到今天,每朝每代都有自身的艺术语言,它的强盛生命力正是其内在的创造力的反映。这也是中华文明最了不起的地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艺术不能固步自封,每个时代都要发出每个时代的声音,才能无愧于先人后人。两个猎人在雁群飞过头顶时争论打下怎么烹饪就会错过狩猎的最好时机。——时不我待,先要积极地行动起来,努力去镌刻属于这个我们时代的深刻印记。创造精神是根本性的。你之所问是“未来发展”,这四个字其实已经帮我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44(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