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教育出版
      分享到:

      推进优秀美术作品进教材

        作者:吴为山2019-03-11 08:20:48 来源:美术报

        教育目的和意图是通过设计合理而有效的课程得以实现的,但对一线的教师和学生而言,课程中承载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需要具体呈现于教材之中。因此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的“贴身之物”,其影响更直接也更具体。

        正因为如此,国家对教材建设高度重视,将教材作为国家事权,必须要体现国家的意志。因此,教材建设依然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系统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制意识和国家安全、民族团结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此,教材需要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理性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但对中小学生来说,借助于美育的理念和方法,收“以情感人”之效,是另外一种智慧的选择。

        如何借助于美育的力量,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在美术及其他学科的教材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文化自觉和自信?

        我看了各个地方编写的教材,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对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文化经典、艺术经典阐述得不够系统,介绍得不够充分,存在西方经典大于中国历史传统经典的倾向。我认为应当加大中国经典的比重,让学生感佩于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和文化的深厚与灿烂。

        我认为博物馆、美术馆蕴含着大量的中国文化经典与艺术资源,应该有机地与中小学美术教材及其他学科教材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认识更多中华艺术瑰宝。比如小学教材里应多用一些经典美术作品作为插图,像李可染《万山红遍》、傅抱石的《待细把江山图画》、关山月的《绿色长城》等,应广泛地收入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地理教材、历史教材和美术教材。

        基于以上思考,特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在中小学的美术教材中应当加大中国传统与现当代美术作品的比重,在教材的文本上突出“中国意识”,体现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第二,在诸如《语文》等非美术教材中也尽可能运用中国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感染下,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与原理;第三,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应该无偿地向美术教材的编写提供中国传统和现当代优秀美术作品的图片资料,以帮助教材更好地体现“中国味”;第四,建立博物馆、美术馆与中小学的联动机制,积极开展馆校合作教学,在有条件的地方形成相应的机制。

        ■吴为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4(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