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教育出版
      分享到:

      千里奔波 “考”在路上 ——2019年艺考生备考侧记

        作者:任旭2019-03-02 09:49:30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1/6)南京艺术学院2019年本科招生考试现场

          (2/6)中央美术学院2019年本科招生考试第一天

          (3/6)中央美术学院2019年本科招生考试现场

          (4/6)中国美术学院2019年本科招生考试现场

          (5/6)广州美术学院2019年本科招生考试现场

          (6/6)南京艺术学院2019年本科招生考试现场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像往年一样,2019年的艺考校考时间也集中在了农历新年前后,特别是2月15日—24日期间。俗话说“不过十五都是年”,但对于要参加2019年艺术考试的高三生来说,“年”的概念似乎变得格外模糊。那些在飞机、高铁上成群结队的稚气未脱的面庞成为了春运大潮中特殊的存在,他们因为随身携带的“装备”而变得极易辨认,仿佛一个个穿梭在不同城市之间“打怪升级”的战士。在这场有关升学与前途的校考战役中,旅途奔波、考试压力、临场应变都是一只只拦路虎,心态成了这些年轻人需要克服的重要关口。

        “校考就是一次次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考得多了心态就稳了。”北京考生谢懿这样说道。很难想象,就在这个只有18岁的男孩沉稳地说出这番话的不久之前,他在成都考点考天津美术学院的时候“心态崩了”。

        “色彩考试时颜色没有调好,最后把画面涂成了黑色。”谢懿用十分简短又尽量不带情绪的语气叙述着整个过程,将这场插曲视为一次经验的积累,显然,高频率、高强度的应试使得他只能尽力调整与弱化内心复杂的情绪。毕竟,后面还有另外的几场考试正等着他。“紧张和焦虑没用。通过这场考试我知道了考场上一定要耐心,慢慢画,因为临场发挥很重要。”

        在经历了选择考前班、粗选专业、反复练习、省级统考,最终一路走过一场场校考之后,十几岁的少年们被迫早早地磨平了棱角,这些在别人眼里应该叛逆、不羁的艺术生,实际上远比想象中乖得多。但2019年的这场艺考,却似乎并没有善待这些乖小孩。


        报名:令人崩溃的APP

        从8、9月份陆续来到选定的考前辅导班后,谢懿和小伙伴们开始了为期半年的专业课集中训练。像往届学生一样,他们在画班老师按部就班的要求下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各门专业课,并在空闲的周末补补文化课或者去看看画展。

        紧凑的考前生活过得飞快,11—12月份,画班的同学开始陆续回到自己的省份进行省级统考,这场统考像是一个小热身,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他们有更大的“野心”——真正决胜的是从一月底开始的全国范围的校考,校考囊括了包含各大美院在内的几十所国内最好的艺术院校和高校内的艺术专业。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谢懿早早选好了自己准备报考的学校,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一场令人抓狂的报名风波正静悄悄地在前方等待着他。

        报名当天,谢懿一遍遍刷新着艺术升APP上的报名页面,但APP不断提示他的个人信息有误导致无法登录。在焦虑地反复刷新、等待、刷新到凌晨后,他错过了天津美术学院的报名。随即,谢懿在微博上看到了有关艺术升APP报名渠道全面崩溃的热搜。

        “未准时开放报名系统”“垄断高校报名”“卖VIP”“收加急审核费”……

        很难想象,一场关乎几十万考生命运的考试,大部分报名渠道会被这唯一一家名叫“艺术升”的APP垄断,而更难想象的是,APP服务器会因不堪重荷而崩溃。原本,谢懿和考前班的同学们便对此APP上无处不在的“VIP通道”略有微词,但由于它将大多数学校的报名通道整合在了同一平台之上,看上去似乎是利大于弊的。而当艺术升全面崩溃以致连登录界面的宣传语“让艺术之路更轻松”都无法显示时,被动而无力的考生们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等待,只能等待。

        最终,此APP拿出了解决方案,在某些考区增加了报名名额,但基本都是一些考生比较稀少且较远的考区。“我的考区从北京挤到了成都,真是令人崩溃”,谢懿说。全程陪同他参加校考的妈妈则赶紧张罗预定去成都的机票和酒店,这样的变更造成了起码两天的旅途奔波和几千元的额外支出。

        谢懿的同学,来自河南的王梦雅则没有那么幸运了。这个眉眼清秀的女孩心仪的学校是鲁迅美术学院,因此报名当天早早就做好了准备。然而艺术升APP一次次卡顿、闪退,她连登录都无法进行。由于河南考生不允许报考外省考点,王梦雅没有顺利报上鲁迅美术学院的郑州考点。增加报名名额之后,她的考点变更到了大连。是去大连考心心念念的鲁迅美术学院,还是留在郑州考其他的几所考试时间重合的学校?王梦雅不得不做一个有可能改变未来命运的艰难抉择。“为了考鲁迅美术学院放弃了四川美术学院和天津美术学院的考试,这可能是我为了理想做的最疯狂的决定。”王梦雅笑着说,略带稚气的脸上满是坚定。


        考题:统考的“稳”与校考的“变”

        备考过程当中,“考什么”似乎变成了一个科学与玄学混合的问题,但也是考生们最热衷于讨论的问题。

        相较于校考,统考考题较为固定,一般以考察考生的基本绘画功底为主。以北京为例,今年的统考头像、色彩、速写都是以黑白照片的形式加以考察,且过线率较高。“北京考生相对比较少,今年有4600余人参考,过线的大概4300余人。”这一串脱口而出的数字,对于谢懿这样学习绘画较早的考生来说不构成任何压力,统考只是为了保底,而他们真正关注的是校考那些五花八门的考题。

        “我觉得今年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考题最奇葩,是‘仙花谷’乐园!”山东考生刘天笑着说。这道接地气的考题要求考生为“仙花谷”乐园设计宣传广告、大门或巡游彩车。坐在旁边的谢懿笑道:“(考题)特别像一个工程投标的征集方案。”“看到这种有点奇怪的、没有心理准备的考题,一开始会愣几秒,然后只能忍着内心的各种吐槽尽全力开始‘拼凑’。”刘天一边回想着自己的考卷一边说道,与同学们笑作了一团,在这个短暂的打趣考题的时刻,这些满脸写着沉稳和疲惫的考生们才真正变回了十几岁的少年。

        相比之下,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考题看上去则更加抽象。当谢懿在考场上看到“我的有趣时代”这道考题以及“威尼斯双年展”等字样时,他没有被抽象的题目吓到,而是遵循着日常进行的训练先做好“阅读理解”,沉下心来开始仔细阅读考卷上的大段文字。毕竟,命题方式的改革在近年的考题上一直有体现,“这样的题目平时在考前班也没少下功夫准备”。

        显然,类似考题考验的是考生的综合能力,而不再是简单的绘画技术。而当这些只有十八九岁的还未走出象牙塔的高中生面对如此抽象且涉及当代艺术范畴的题目时,这些孩子对艺术的理解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创造力是否足以支撑他们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

        在艺考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的当下,这些问题早已有人给出了答案。但这样的解决方式是否稳妥,或许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我们在考前班的时候已经做过很多类似的模拟题。”谢懿说,在持续几个月的应试训练过程中,考前班会对历年的考题做分类和总结,并一一击破找出“对策”,之后再根据考生所报考的学校进行辅导。

        绘画的技巧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得到提升,艺术审美与广博的艺术知识也需要经历长期的积累过程。而在考前班进行的一系列训练,便是尽可能地把积累过程缩短再缩短,让获得知识变得貌似快捷和直接。在刚刚进入考前班时,谢懿还有时间在周末跟随老师和同学一起去北京的各大美术馆看展览以扩充眼界,但备考后期时间变得愈发宝贵,老师们会把一页页有关艺术知识的复习资料打印好,交到谢懿和同学们的手中。这一叠叠印满字的纸,便仿佛考前的一瓶瓶浓缩营养液,催熟着这些对“艺术为何”还不甚了解的备考生们。

        或许内心还隐藏着些许对艺术的困惑,但谢懿与他的同学们不得不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好准备,整装待发。


        未来:让理想照进现实

        “目前我还差两场校考没考,然后3月5号回学校,大概有三个月的文化课冲刺时间。现在好学校对文化课的要求越来越高,压力挺大的。”谢懿说。他深知最后的文化课成绩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因此决定拼尽全力“能考多高就考多高”,虽然他并不完全认同目前高校普遍采取的“专业课成绩+文化课成绩”的录取方式。

        谢懿认可对于艺术生来说文化课成绩是代表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但是像数学这种学科,除了建筑等个别专业之外,并不是艺术考生必要的。谁还用函数买菜呢?”在他看来,学习美术考虑的是最终从事的职业,但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想要从事艺术行业似乎便必须要经历这个奇怪的求学、升学的过程。“另外一点让我讨厌的是有些学习成绩不错的人希望通过艺考走‘捷径’,集中训练一下专业课,然后后期利用自己文化课的优势考到名头比较响的大学,比如通过考清华美术学院进入清华大学。可是他们根本不喜欢艺术,毕业后也不可能从事相关职业,他们要的只是‘清华’两个字而已。但是他们会对我们这些真正想从事艺术职业的人和艺考环境产生影响。”

        “我比较喜欢国画,但造型太难考了。”进入考前班后不久,王梦雅就被要求结合自身能力选定造型或设计两个方向,以便随后的几个月里进行针对训练。最终,她“还是决定以能考上学为目的”,放弃了真正喜欢的造型。毕竟,他们所背负的不仅有自己的梦想,还有家长的期望与最实际的经济上的支出。谈起高三一年的学费、交通费生活费,几名同学像小大人一样算起了账,很难想象这样年纪的孩子对于金钱的概念会如此清晰和详细。最后大家达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共识,高三一年的花费大概在15万元左右。所以,在当年顺利升学也代表了可以为家庭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

        在刘天看来,“学造型的考生越来越少,大家更倾向做设计,没太有人想做真正的艺术家了。”毕竟,在这些孩子眼中,学造型代表着需要在专业上付出更多精力和时间,但步入社会之后却可能无法获得同比的价值。

        这些选择背后,也折射出某种价值观:当年轻一代混合着家长期望与自身理想的选择投射进现实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乖乖地选择了现实。

        “我的梦想是做个服装设计师。”

        “我也想做设计师。”

        “造型难,可是没办法啊,就是喜欢画画。”

        ……

        谈起梦想,小小少年们的眼睛里亮起了光。一瞬间,备考的疲惫和焦躁仿佛消失了。在这短暂的欢愉时刻里,少年们暂时忘记了明天还有两场考试等着他们,忘记了自己所背负的重压。

        或许艰辛,或许疲惫,但未来可期,这也许是最美好的事情。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1.792(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