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班克斯自毁画作:嘲弄艺术市场的“艺术破坏者”

        作者:朱蓉婷2019-01-16 09:06:31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班克斯自毁画作:嘲弄艺术市场的艺术破坏者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当代艺术史的事件。伦敦时间2018年10月5日晚间举行的伦敦苏富比拍卖行“当代艺术晚间专场”,在英国艺术家班克斯的一幅非常著名的街头涂鸦画作《手持气球的女孩》(Girl with a Balloon)经过一番激烈电话竞价后,拍卖师以104.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939万元)高价落槌的一刹那,画框警报突然响起,众目睽睽之下,作品当场被隐藏在画框内的微型碎纸机切碎。

        现场人员陷入惊愕,随后,工作人员认真检查了画作,并确认已毁坏,回过神来说:“看来我们都被"班克斯"了……”(It appears we just got Banksy-ed)。

        在毁画行动震惊世人后,班克斯在Instagram上发布了碎纸片的照片,并写上文字:“继续,继续,消失……”事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媒体报道,激起舆论热议,这很有可能是艺术史上最大的一个恶作剧。

        一直自诩为“艺术破坏者”的班克斯,14岁时就被学校开除,开始涂鸦创作,他的街头涂鸦作品经常带有讽刺意味,在旁则附有一些颠覆性、玩世不恭的黑色幽默和精警句子,俨如一种以艺术方式表达的社会评论,这些“恶作剧行为”出现在城市的街道、墙面、桥梁上,遍布全世界,甚至还屡屡潜入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英国泰特美术馆等世界著名美术馆,在世界名画的旁边挂上自己的恶搞画作。然而,“班克斯”仅仅是一个化名,至今没有人见过他的尊容,只接受过一次《卫报》采访。在这次采访中,班克斯被描述为一位“28岁的白人,身着不修边幅的牛仔裤和T恤,一颗银牙,戴着银质的链子和耳环。”

        事件后,班克斯还发布了一个关于如何将碎纸机安装到框架中并粉碎的视频,他引用毕加索的话解释了他销毁自己艺术作品的理由:“摧毁的冲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冲动。”(The urge to destroy is also acreative urge),并解释说,早在几年前他就偷偷地在画框中放入碎纸机,以防它有一天会被拍卖。

        被毁画作《手持气球的女孩》是班克斯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原是墙面涂鸦作品,拍卖会上被装裱进了一个古旧华贵的画框里,本身就带有讽刺意味。舆论对此一片赞扬,认为班克斯此举是为了挑战以拍卖行为代表的当代艺术体制机制,和西方艺术家中一波以各种形式反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激进派”,那些带着玩笑性质的颠覆行为相似,他们热衷于炮制不可能被装进画框、被永久留存的艺术作品。

        然而,这次毁画事件最吊诡的是,拍卖结果不仅不取消,而且鉴于事件的噱头以及媒体造势,已经确认要支付100万英镑的幸运买家,可见会收获比预期更高额的回报,双倍价格可能只是起步。

        这就是资本迅速和高明的一面。班克斯本要借“撕画”来挑拨艺术市场,却反向被市场用作催生资本的工具。一件挑拨艺术圈的嘲讽之作,反而不断被卖出高价,被博物馆接纳、被纳入当初所抨击的艺术建制的一部分,被写进艺术史,这是不是更加讽刺了呢?当杜尚的《泉》进入艺术史经典的序列,是否失去了它一开始的“叛逆性”?

        显然,自毁后的画作价值翻倍,已经贵为涂鸦界最红艺术家的班克斯,经此再次声名大振。而以专业著称的拍卖巨头的苏富比,此前竟会对内置了碎纸机的画框毫无察觉?由不得让人生疑,这是班克斯和苏富比的一次联手策划。多年来,不仅警察监控从来抓不到他,美术馆安保也形同虚设,如果“班克斯”只是一个代号,那么这个代号是否也在顶着“神秘反叛”艺术家人设,暗合市场对反叛的需求,以反对资本的方式与资本共生,甚至是资本掮客的同伴、市场选中的傀儡戏演员?“吃瓜群众”们仿佛掉进一个巨大的秀场,在艺术与资本的纠缠不清中,一次看似叛逆颠覆的毁画行动也就变成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9(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