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教育出版
      分享到:

      当篆隶遭遇行草—《书法与音乐:唐其煌(纽约唐叔)四体榜书展》开幕式发言稿

        作者:唐其煌(纽约堂叔)2018-10-30 22:59:46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1/13)

          (2/13)唐其煌(纽约堂叔)书法作品《长乐》

          (3/13)唐其煌(纽约堂叔)书法作品《宠辱不惊》

          (4/13)唐其煌(纽约堂叔)书法作品《致君尧舜上》

          (5/13)唐其煌(纽约堂叔)书法作品《鹤舞》

          (6/13)唐其煌(纽约堂叔)书法作品《厚德载物》

          (7/13)唐其煌(纽约堂叔)书法作品《雅集》

          (8/13)

          (9/13)

          (10/13)

          (11/13)

          (12/13)

          (13/13)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今天的主题是书法与音乐。朋友中很多都是书法家和音乐家。所以想在这里和大家聊一聊我的书法和音乐理念。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榜书。榜书就是大字。榜书相对于小字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比如对联和横匾。

        什么是四体呢,就是行书草书隶书和篆书。

        为什么我要把这四体混合起来呢。这里有一个历史问题。

        我很少写楷书,那是因为楷书很容易让自己陷入一种“馆阁体”的陷阱和窠臼。那么什么是馆阁体呢?

        其煌(纽约堂叔)书法作品《长乐》

        清代大约从康熙时代起,盛行一种叫做馆阁体的书写潮流,在书法界具有统治地位,到乾隆时期达到鼎盛。馆是文学馆的馆,阁就是内阁,实际上就是朝廷的官僚体。

        如果你去台湾的故宫,就可以看到清代大臣们写的折奏,这些折奏都是用小楷写的,非常规整,就像是印出来的。我没有看到明代以前的折奏,相信明以前的官员写的文档书体比较潇洒灵动。而清代的官场书法崇尚光亮齐圆,四平八稳,死气沉沉。大家去看乾隆皇帝的字,圆圆滚滚的没有菱角,没有气势没有变化。


        唐其煌(纽约堂叔)书法作品《宠辱不惊》

        乾隆这个人有点志大才疏。诗有几万首,没有多少存世。每到一处必定留墨榜书,书法呆板毫无个性。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所以民间也附会形成一种很庸俗的风气。一些书法界有识人士就起而反之,搞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书法文艺复兴运动。这在历史上被称作“碑学运动”。碑学运动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篆书,隶书和魏碑作品。

        书法史把历史上的经典法度作品分为帖和碑两种。帖是指大书法家流传下来的书信文牍,多是有出处有名有姓的,如王羲之的行草帖。碑是古代墓志铭上的作品,没有作者的名字,只用碑主人的名字命名。自汉代起,墓碑上的书体流行篆体和隶体,到北魏以后转变为亦隶亦楷的书体,其特点是棱角分明刚劲有力,通称作魏碑。

        唐其煌(纽约堂叔)书法作品《致君尧舜上》

        清中期以来,碑学活动蓬勃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书法家,其代表人物有邓石如、伊秉绶、金农,何绍基等人。我称之为“中国书法文艺复兴运动”。

        所以清代的书家要感谢他们的帝王们,否则清代的书法没有那么繁荣昌盛,不会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辉煌一页。

        唐其煌(纽约堂叔)书法作品《鹤舞》

        写字也好唱歌也好,都是怎么写好看,怎么唱好听动听为原则。再者,艺术的个人风格是艺术家的灵魂和生命。所以既不要重复前人也不要重复自己是一个重要原则。

        我的所谓“行草篆隶,四体混合,不拘一格,打破平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理念就是来源于此。其书写特点是行草书体的用笔,隶书体的架构,大量融入篆书体的优雅元素,以增加书写的古典色彩。因此,古色古香便成为我汉字书写长期追求的目标。

        无独有偶,最近看到一个说法,是说“书不通篆,难以高古”。如此这般我的隶书就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隶书,它融入了行草的快速用笔和篆书象形文字的元素,少了普通隶书中的波磔和蚕头燕尾,我称之为“草篆隶书”或“混成隶书”。显然它是一种经过改革的隶书,是一种推陈出新的隶书。今天朋友们看到的很多都是这样的作品。

        唐其煌(纽约堂叔)书法作品《厚德载物》

        这样写字就会遇到用笔和结体以及变体的问题。众所周知,行草活泼多变,要求用笔较快,而篆隶书体结构是对称圆润的,因此用笔较慢。譬如“长乐”(图1),是变体的隶书,下笔极快。“宠辱不惊”(图2),行草用笔,下笔也非常快,一个字只用了几秒钟,一气呵成。注意“宠”字宝盖头是篆体写法,其他三个字也相当于行草用笔的隶书。“厚德载物”(图3)的“厚”字的“厂“字头,我是一笔写下来的,叫“拖笔”。下面的“子”则是篆体的写法,“德”字的双人旁又是行草,而“载”字的一撇则是大篆体的特点。“物”的“牛”和“勿”偏旁都具有篆的元素。又譬如“致君尧舜上”(图4)的“使”字和“俗”字的“人”字偏旁也是一笔下来,而且可以正反两个方向用笔。还有一个有变体的问题。譬如汉字“来”字,日常书写至少有两种形体,说明汉字的结构多变是有根据的,因此“鹤舞”(图5)的“舞”字的两只脚和“鹤”中的“鸟”的四个脚丫,这两个字变体后的架构就会与众不同,充满新鲜和活力。再如“雅集”(图6)的“佳”字头和“集”字下面的“木”字的变化,均有大篆的特征,等等。这些字多数一挥而就写得很快,并经常使用拖笔,推笔、按笔,迴笔等特殊用笔,故经常偏离了中锋行笔的轨道,也都在书写中融入了古篆特别是大篆和石鼓文的特点和元素。

        唐其煌(纽约堂叔)书法作品《雅集》

        当我创作行草书或普通隶书作品的时候,无需多思考,通常是一、两次即可完成。而我的混成隶书却需要一个构思和反复修改过程,常常是写了一大堆,只得一、两幅满意的,放置一个月后,觉得不尽人意又重写。所以我用不起真正的宣纸,只好用几毛钱一张的书画纸。

        现代艺术哲学认为,书法和音乐,其本质上都是人类面对宇宙万物的感受和表达。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书法是空间的艺术;其时空和动静的互补性显而易见,也因此书法和音乐成为当代中国最流行的艺术品类。

        今天来的朋友中在书画和音乐两个领域相互交叉的现象应该非常普遍,他们都从另一个艺术领域获得身心的慰藉和灵感的启迪。我知道此时此刻,大文豪莫言也在他的书法展开幕式上发言呢,我的来宾被他拉去不少。我知道中国有一种认人不认艺的倾向。人家莫言名气大不是吗,我也认怂了。

        今天也借机会简单提一下我的音乐理念:即“精致时尚民族“。精致的意思是: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时尚意思是:紧跟时代,求新求变。民族是:中洋并举,西体中用。前面两个好理解。后面一个中洋并举,西体中用,就是要说在民族音乐这块土壤上,大胆吸取西方先进有用的东西,为我所用。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对西方的艺术理念和方法只是借鉴而不是替代。

        我想在这里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我上述理念。一个是在座的迪里拜尔老师。去年,拜尔老师在一个叫做“唐宋诗词名篇”演唱会上创作了几首唐宋诗词作品。众所周知拜尔老师是美声抒情花腔歌唱家,她的特长是歌剧演唱,特别是西洋歌剧方面,拜尔老师在欧洲唱欧洲歌剧,能够把欧洲人唱趴下。而在唐宋诗词这种既古典又纯粹民族的题材中,就有一个角色转换的问题,非常不容易。但是她没有刻意追求美声的所谓“优越”,也没有刻意去营造普通意义上的音乐高潮,也没有追求什么金属声和音量这些美声的效果,而是从非常民族化的情绪和语言入手,努力捕捉古代文人骚客的浪漫情怀,从而圆满地贯通了民族和西洋,古典与现代,技巧和情感的辩证关系,成为精致时尚民族的典范。

        今年,在座的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马金泉老师在创作他的新作《壮士行吟》的时候,为了进入角色专程跑到河北易水地区去怀古探幽,体验“风潇潇易水寒”的时代风貌和地域特征。这样严谨的二次创作态度不可谓不精致时尚民族,也因此他的歌声充满了骨干,想不成为经典也难。当我在家里放这首歌的时候、我太太堂婶立刻说,这是马老师唱的。


        还有,大家可能对朱明英的《回娘家》有印象,会以为这不过是女歌手的专利。可是4个大男人居然也结伴“回娘家”了。早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北京的歌唱家都在热衷于意大利文的歌剧咏叹调,当时中央歌剧院的四位老爷们就用男声四重唱的形式反串了这曲经典民歌《回娘家》,他们可以算是用美声演唱民歌的先行者。其中就有在座的佟军老师,他现在是北师大的教授。那时候佟老师还是小鲜肉,不知不觉就成了老腊肉啦。他们的二次创作同样不可谓不精致时尚民族。

        还有家喻户晓的蒋大为老师,他在民族歌唱中独树一帜,成为精致时尚和民族风格的重要代表人物。

        人说意大利有一个帕瓦罗蒂,中国有一个蒋大为,他们都在为各自的民族音乐声嘶力竭,这个说法非常形象。蒋老师今天因为有重要演出任务因为飞机晚点还没有赶过来,我非常遗憾。


        虽然当前的中国声乐歌唱界有一种“把林子里的鸟集合起来用一种声音叫唤”的倾向,但还是有还有许许多多像上面提到的音乐家,他们在精致时尚民族的道路上奋力奔跑,而不是简单地套用所谓的“唱法”来进行创作。他们的动人事迹在我的音乐评论中都有大量详尽的描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看看我写的这些文章。

        我可能是美国很少几个用中文写作的乐评人。这是因为写这个劳什子乐评不但赚不到银子,其实根本就吃力不讨好。表扬了张三,李四就不乐意啦。想要实话实说批评了王二麻子,他可能恨你一辈子。不过我觉得自己老了,什么都不在乎,所以写了很多乐评,国内外读者非常多,估计也得罪了不少人。


        由于我在书法和音乐方面坚持自己的理念,又通过写作、讲座、展览等方式做了大量有关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中美-美中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工作(图7-9是我的一些出版物),所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在2014年获得美国国会议员Grace Meng颁发的“美国国会特别嘉奖令”(图10-12当时受奖情况及证书),代表了美国最高行政当局对我的认可。在国内,我的音乐理念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理解和接受,也因此结交了大批的朋友和同路人。


        所以,这次书法展的宗旨就为了彰显我的艺术理念,促进中美-美中文化交流,以及广交朋友。

        策马扬鞭,我愿以耄耋之身在书道和音乐中继续编织美好人生,并与朋友们分享。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主办方国家民族画院、中国民族艺术馆和主办方的领导李家宁先生。

        感谢承办方中国美术家网暨中国书法家网以及杨小薇主编。

        感谢所有的支持单位,媒体和亲爱的来宾朋友们。

        谢谢大家!


        附:唐其煌先生简介:

        笔名:纽约堂叔。祖籍江西。1945年出生在江西南昌,曾生活、学习和工作在江西、安徽和北京。

        1991年赴美读书,在密苏里州立大学攻读气象学学位。1993年开始从商并定居纽约。

        2011年唐其煌先生退休后重拾翰墨。遍临诸帖之余,深感中国汉字书写文化之博大精深,个人认知之渺小浅薄。 由此努力探索中国书法之奥妙,并自创行草篆隶四体混合书体,试以“打破平衡,四体混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为个人书法之理念并广求理解。

        唐其煌先生早年在京期间曾经向数位老音乐家学习音乐和声乐。近年同时在休闲度日中密切关注中外音乐动态,遍阅中西音乐史籍,勤于思考、传播和写作,因而备受美中读者喜爱和推崇,拥有大量读者和同道人。唐其煌先生倡导的有关中国民族音乐“精致、时尚和民族”的 理念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同情和接受。        

        “近年来,唐其煌先生在美国和中国两地致力于书法和民族音乐的传播和研究。如在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纽约圣约翰大学、纽约法拉盛图书馆和纽约世界画廊多次举办书法和音乐讲座以及大型个人书法展,推广中国书法和中国民族音乐;书法作品被美国、中国和中国台湾等地的学术机构和个人收藏;出版《融合之美》个人书法集和《中国西部音乐新探》音乐专辑;在海内外发表大量有关中国和美国音乐的评论,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和一定的影响力;深入中美音乐源地践行音乐采风;创建以促进美中音乐文化交流为宗旨的机构-“美国<中国西部音乐研究基金会>”。    

        2014年,因对社区文化事业的努力和贡献,唐其煌先生获得美国国会的特别嘉奖令。

        2018年10月13日书法音乐 缘结古都—唐其煌(纽约堂叔)四体榜书展在民族文化宫举行,这次展览一共展示了30幅榜书(大字)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力求践行他的书法理念,用行草的用笔,篆隶的结体,打破篆书和隶书的平衡,使之成为“行草篆”或“行草隶”而古意盎然,引起了观赏者的兴趣和关注。








      相关内容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8(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