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市场新闻
      分享到:

      沈岩:研究中国画名家沈锡纯的现实意义

        作者:未知2018-09-30 07:47:08 来源:亚太日报

        沈锡纯(1910-2008)是百岁老人,从艺80余年。他是中国画坛成就卓著的美术名家、美术教育家、诏安画派主要代表人物。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美术事业,始终将艺术追求与民族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大量的优秀作品书写美术新篇章,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早在民国时期,他的艺术已享誉画坛,蜚声海内外。将沈锡纯大师列入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对深入研究沈锡纯艺术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中国画的文化自信,增进对诏安画派的认同,增进对诏安艺术特色——半工写的了解。

        研究沈锡纯艺术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中国画的文化自信

        现在,不中不西的东西很多,全盘西化的艺术也不少,如何增进中国画的文化自信,历来是民族精英所要面对的问题。像陈嘉庚,建集美学村戴上中式屋顶一样,沈锡纯也是富有民族情节的一位。他的作品《岁丰鸭肥》的一段题记:“徐悲鸿曾谈余之泼墨画作,以应物象形,传移模写,渗透西画,融贯汇成。”在这里,可以看到他对西画的态度。徐悲鸿有改良中国画的艺术主张,沈锡纯在上海新华艺专学习,直接受西画的影响,但他还是对传统艺术情有独钟。这段题记接下去说:“祖国传统画艺,受五大洲朋友喜爱,其独到之处尤应不倦于学。”可见,他深知传统画艺的独到之处,而西画只能“渗透”而已,关键是融会贯通,汇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也。

        沈锡纯先后赴三所美术院校学习,接触的是新式教育,而这段时间正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国人正在呐喊文化也要革命,引进西方的美术教育成为一种时尚。沈锡纯考入的上海新华艺专,汇集了全国的书画英才,信仰西方写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等艺术观念的大有人在。但他坚信,发展中国画的正确道路就应该汲取众家之长,兼收西画和中国画的长处。经过三年的学习,他的画艺精进,也坚定了他民族艺术传统的自信心。

        既熟悉传统又接受新式教育的画家,在当时并不多见,完全坚守传统的画家往往会程式化,只接受新式教育的画家往往注重色彩素描、形体结构。沈锡纯二者兼而有之,融会贯通,既得新式绘画之长,又承传统画艺之大体。1937年,他的花鸟四条屏《四季图》即入选《中国古今名画粹》,并获选参展美国芝加哥国际博览会。细观画作,27岁的沈锡纯就能深谙恽南田的没骨法,并活用勾勒法将四季花卉刻画得栩栩如生,画面色彩饱满、构图精巧,甚合现代人的审美品味,且用笔洗练、富含诗意,充分体现画家既吸取外来精华,又坚持民族传统的艺术态度。

        研究沈锡纯艺术有助于增进我们对诏安画派的认同

        诏安,自古文风炽热,诏安画派的形成可追溯到清代嘉庆年间,诏安画派前期有康瑞、刘国玺,开宗立派是沈锦洲,主要代表画家有沈锦洲、沈瑶池、谢颖苏、汪志周等。沈瑶池传到沈耀初,谢颖苏传到沈锡纯,可谓传承有序,一脉相承。沈锡纯作为诏安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对家乡的画艺总是津津乐道,他的作品里也总能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在《湖园话秋英》的题记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在外先后三十余年,每每欣闻画坛谈及故乡杰出画人,沈周、瑶池、颖苏等承南田艺之融汇贯通,造化取真,成为丹诏独创风格”。

        有人称诏安画派为闽派,很多人不理解,说一个小小的县城怎能代表福建,但是观及近现代美术史,大批诏安籍画家活跃在全国画坛,而且画风深受赏识,并把诏安画风传到各地,对推动近现代美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其中,谢颖苏赴台湾成为台湾书画的开山祖,汪志周传陈文台、林琴南,后赴浦城设帐授徒,沈瑶池赴粤东,林嘉赴厦门……

        沈锡纯自幼就接受诏安画派的洗礼,从家乡前贤中汲取精华,“取前人之长处,汲生活之源泉”积累甚丰。对先贤绘画的技法,如勾、皴、点、染的步骤,用笔、用墨、用色、用水的方法,以及传统绘画的书味、诗意、格调、精神等有着深厚功底。他题记就说到“前人画学渊源之可贵”,必须认真学习。

        著名画家陈子奋曾说,“诏安画派是福建省唯一称为画派的群体,风靡八闽达百余年,把诏安画风传承下去之重任非君莫属!”并送赠题词:“诏安画纛由君擎”。

        研究沈锡纯艺术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半工写”的了解

        工笔画讲究形,写意画讲究意,“半工写”又称兼工带写、半工半写,是融合工笔画与写意画的独特技法,能够驾驭“半工写”的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不多见。学成“半工写”有三难,一是难在“度”的把握,用笔、用墨、用纸都是写意方法,既要没骨法用笔,又要让半工笔的东西与之融合一致。看沈锡纯的画作就可以看出端倪,二者融合处理得很好。二是难在既似又非似,不是“似与不似之间”度的问题,而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就是:不似之似(石涛语)和似而非似(唐人语)。董其昌认为,似的背后有更高的一层“自然”和“生意”。看沈锡纯的画作,可以看到背后的高层次,高的意境,如猛虎的浩气、雌虎的慈怀、喜鹊的欢快、菊花的淡泊、竹子的劲节等。三是难在色与墨的控制上,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墨与色的对比和明度,要错落有致,恰到好处,才能出彩,有神韵。多看看沈锡纯的画作,就可以体会到这些微妙之处。

        沈锡纯在“半工写”是刻苦的追求者探索者。尤其是他的虎画,是“半工写”的完美结合,他用大笔墨入画,大胆落笔,罩墨、渲染则小心收拾,一丝不苟,融贯得相当好。他画虎的眼睛,用工笔来处理,色彩丰富,炯炯有神;画虎的毛发是中锋用笔,栩栩如生,细腻清晰,纤毫毕现;画虎的姿态或静或动,犹跃然纸面,这正是他将西画的透视和构型在“半工写”上的创新运用,也正是他画虎为世人称道的独门秘诀。

        虎是猛兽,画浩气不易,画慈怀更难,但沈锡纯挥洒自如,把老虎的浩气和慈怀都表现得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沈锡纯常言“画虎要有骨气,做人亦如此”,这就是他的绘画和情感寄托的完美融合,他以此铭志,将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和信念融汇在书画创作中,足见中国画功夫和写意精神。可以说,沈锡纯把“半工写”演绎得淋漓尽致,并把“半工写”推向一个高峰。

        9月9日,我有幸参加沈锡纯中国画作品展开幕式,特感怀一首:

        后生不忘举旗人,墨彩飞扬笔意真。

        何止健谈呈虎气,莫非妙笔带花神。

        深工意写资传统,朱墨春山喜推陈。

        借问丹青何处是,多多观赏定同珍。




        作者简介:沈岩(1947~)著名书画家、诗人、学者、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交通书画协会常务副会长,新加坡书法家协会评议员,石涛纪念馆名誉顾问。

      相关内容
      名人堂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3(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