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展会活动
      分享到:

      《游园惊梦》杨勋新作展开幕

        作者: 2012-03-19 08:44:4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游园”、“惊梦”原始是昆曲《牡丹亭》中两段戏,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这里我们说的“游园惊梦”并非是昆曲,而是杨勋的新个展,于3月17日在北京798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开幕,展览将一直持续到5月20日。

          游园的路线

          步入展厅,幽暗的灯光袭来,让突然从室外进入展厅的观众有点不太适应;随之而来的还有一棵棵竹子出现在进入展厅的通道中,仿佛让人们来到了竹林世界。沿着蜿蜒的通道不断前行,始终无法知道出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什么,观众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在探索着,最后到达了展厅,整个过程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意境。

          其实在进入展厅通道的设置上,作者是有意而为之,“我把整个展览现场布置成江南园林式的场景,一步几景,你的视线可能无法集中在一幅画上,可能被几个散点所吸引。这种东西可能是我设定的观看的路线,观众只能沿着这个路线来观看展览绘画。”

          其实杨勋这种想法并不是突发奇想,苏州园林在他的创作中是常见的题材。“苏州园林是我毕业创作和日后创作的题材,2004年是我第二次去苏州园林,给我一种梦游的感觉,正好是我想表达的一种看法:在园林中观赏的时候是梦游的状态,当离开园林你会翻然醒悟,它是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场景,所以我就借用了苏州园林这些片段式的东西。”所以,此次展览将整个展场布置苏州园林的样式也就理所当然了。

          打着手电筒找寻历史

          在观看杨勋作品的时候,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特别像摄影,好像是在光线阴暗条件下相机曝光的效果,观众在观看作品的时候,首先会被光圈所吸引,所又看不太清楚,是一个模糊的景象;当走进中景能看清画面的时候,就开始怀疑这是否是一张摄影;当再走进的时候,那种像国画中线描、笔触、细节就会出现在整个画面中,就会变得有些抽象。

          这可能跟杨勋对传统的认识和理解有关,他认为:“我们这代人在理解传统时,就像打着灯笼在找寻传统,用我们现代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包括我们的教育,包括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在我们的脑海中都是片段,现在的微博、电影,在我们脑海中形成的都是片段式的印象,无法将整个历史串起来,但是会有一种闪烁的的影像在脑海中显现。传统的印记在我们的脑海中是碎片式的、模糊不清的,所以可以需要一束光来搜寻传统,这是我对作品传达的一个理念。”

          惊梦的感觉

          沿着杨勋设计的展览路线,我们最后到达了作品《惊梦》,这是由钢筋、铁丝、荧光材料和紫光灯创作的一件装置作品。

          观看这件作品,首先要登上领奖台性质的台阶,杨勋说:“这暗含古人登高望远的意境,等高不仅仅是人站得更高些,可以在不同位置看到不同的风景;其次,登高还隐喻着人们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人在追求的过程中可能无暇停下来思考、观察,这件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

          要观看《惊梦》这件作品,首先要登上领奖台,然后透过一个圆形的、直径在70厘米左右的孔才能看到。放眼望去,观者并不能一眼就看见整件作品的全貌,需要不时地调整角度和姿势才能完整地看到作品。这种观看方式有点类似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团扇,这种方式在杨勋之前的作品中也出现过,“我最早的作品是就方中见圆,故意让观众隔着一堵墙来观看后面的场景,我觉得它还是有一种距离感。”杨勋说。

          在材料上,作品运用日常的生活材料、钢筋、铁丝、荧光颜料,杨勋主动地介入传统,把他对生活的理解介入到传统中,样式是传统的,但材料是现代的。“这个东西也有一个模糊性,观众看第一眼可能意味是霓虹灯,其实更有意思。霓虹灯是日常画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跟传统是对立的,我用这种方式创作东西,希望观众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对传统新的理解,不一定要用古人的方式生活,也可以用日常化的东西建构我们对传统的认识。”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3(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