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坡子街南宋涵渠遗址:长沙首处复原保护的文物

        作者: 2012-03-14 08:15:16 来源:红网
          古代城市是怎么向居民供水的?据了解,多年来的考古发现显示,在湘江边的长沙故城遗址一带,发现了上千口古井。在城市里,石板路上,巷子里悠扬的挑水声已经远去。但这种传统的供水方式,在古代占了绝大多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市民社会的发育,早在宋代的长沙城,就已经出现了更加先进,接近于现代“自来水”的供水设施。

          这就是8年前长沙坡子街发现的南宋涵渠带给人们的合理想象,它带着我们去认识更古老的岁月。如今这处文物将在原址局部复原,一个月后公众可以免费参观实物展出。

          当时出土的木质结构建筑非常大,仅一块木板就有半米多宽

          坡子街南宋涵渠发现于2004年。当年在这条街进行棚户区改造,建造民俗小吃一条街的过程中,在黄兴路步行街和坡子街交界处,一处大型商业建筑下,挖到地下4米左右时,发现了一处大型的木质结构建筑。

          这一地下遗迹,当时媒体报道为城市“自来水”设施。因此类文物在国内首次发现,轰动一时。

          8年后,这处遗址依照原貌部分复原,建成了长沙第一处在原址基础上复原的文物展馆,供公众参观,被有关专家称为少有的原址保护文物案例。

          坡子街是长沙的一条老街,因街面坡度大而得名,呈东西走向,东接黄兴路步行街,西连湘江。历史上,这是一条繁荣的老街,集中了很多银行、商铺。这里位于长沙故城遗址一带,经常有文物发现。2004年的那次考古,除了南宋涵渠,还发现了宋代至清代的30余口古井,反映了这一带居民生活的繁荣。

          据当时参与发掘的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科科长何佳介绍,当时出土的木质结构建筑非常大,仅一块木板就有半米多宽,因此这处文物一度被称为“大型木构建筑遗址”。

          该遗址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三角形木构建筑,二是沟槽式木构建筑,三是券顶式砖砌遗迹。三角形木构建筑呈东西向,由底板和两块相交的侧板搭建而成,结构密封严实。沟槽式木构建筑呈南北向,有东、西两条,它们和三角形木构建筑相接,并彼此相连。

          开始叫“自来水”设施,现在叫涵渠

          这处遗址距湘江约450米,南宋时期更近,只有200米左右。

          根据东西走向的三角形木构建筑西边高、东边低,内部有非常纯净的淤泥等信息,在发掘后不久举行的专家论证会上,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分会理事长杨鸿勋在内的专家初步认定其为城市给水系统,相当于现在的“自来水”设施。

          坡子街出土南宋“自来水”设施的说法由此而来。该发现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当年的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由于这次发掘只是配合城市建设,出土的只是整个木构建筑遗址的局部,更大范围内的遗址没有得到发掘,因而文物的性质还难以确定。

          “是给排水设施应该没有问题”,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何旭红对《湖湘地理》记者表示,但是对于是排水还是给水设施,目前还无法判断,“要确定是给水还是排水设施,必须找到进水或出水口”。

          何旭红介绍,木构遗迹内的淤积土中,还出土了南宋时期的钱币和衡山窑青瓷片,因而推断木构建筑的时代为南宋时期。

          因对出土木构建筑的性质无法确认,其称谓也几经变化。开始媒体普遍报道为“自来水”设施,后来变为大型木构建筑遗址。今年3月12日,长沙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晓刚接受《湖湘地理》采访时表示,这一800多年前的地下古建筑已正式更名为涵渠。

          根据出土文物的特性,“古城墙必须要原址保护”

          杨晓刚称,由于出土的木构建筑容易腐烂,无法在原址进行保护,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将其移至室内,进行了脱水、脱色防腐处理。

          杨介绍,因开发商频繁变换,这处地块上的建筑直到去年才完工,经和开发商多次沟通、协商,确定由开发商提供场地,在建筑内辟出一间房子做展馆,对木构建筑进行复原,并面向公众展示。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负责遗址的复原设计。柳肃对《湖湘地理》记者表示,现在复原展览的,只是出土木构建筑的一部分,即三角形木构建筑和沟槽式木构建筑相接的一段,只有8米左右,出土的木构建筑总长有38米。

          柳肃设计的复原遗址位于新建筑的地下负一层,在其中一间房屋里面,复原遗址用玻璃罩着,包括地面也有一部分玻璃,室内有文字和图片介绍,向观众展示这处遗址的原貌、内涵和价值。

          复原工作从去年开始,当时新建筑已经建起来了。

          “大致是在原址的位置”,柳肃强调,这是复原,是根据出土文物的特性(木构,易受潮)决定的,“和古城墙不同,古城墙必须要原址保护,不能随意移动和处理”。

          柳肃解释,复原的遗址用玻璃罩着,是为了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文物受损。

          尽管只是选取复原一部分,但这在长沙市的文物保护史上已非常罕见,是在原址复原展示文物的第一次,被认为是原址保护文物的成功案例。可惜这样的案例如凤毛麟角。

          现场

          古老的文物和屋外的现代世界相邻,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2012年3月2日,《湖湘地理》记者来到坡子街,寻找即将开放的南宋木构涵渠遗址展示馆。在坡子街和黄兴路步行街一处新的商厦外问保安,被告知展馆就在这栋商厦下面,但不知道具体位置。记者几经辗转,找到负二层的地下停车场,打听到展厅在负一层某西餐厅附近。到该西餐厅打听,才知道在外面一处不起眼的小屋内。

          馆外初看上去像门面,门是锁着的,透过玻璃门可看到玻璃罩。商厦方面表示布置尚未完成,还没开放。但他们在微博上透露,参观是免费的。杨晓刚称,展馆“最迟在4月底开放”,还有大约一个月。

          记者注意到,商厦内的很多门面都已出租,部分开业,还有电影院和溜冰场,颇显现代。这么一处古老的文物和屋外的现代世界相邻,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声音

          这个很赞,那长沙古城墙还好吗?

          强势围观的板凳:这个很赞,既保护了文物又增添了一景。

          晚小向:这多好,不过是多花点钱,却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品位。

          theguodan:记得南京图书馆也对地下的遗址做了类似保护。不过希望城墙遗址不要被玻璃罩起来。

          任大猛:据我所知,柳肃先生所展示的这种坡子街旁三角柱形排水沟在此后亦出现于中山路又一村铂宫。同时在东鱼塘街游击坪工地,可以看到唐宋时四方形木排水沟,并有不少木井壁水井。木头排水或取水与材质有关,亦与处理有关。

          天下老伍-伍继延:长沙古城墙还好吗?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85(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