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展会活动
      分享到:

      人民喜欢这些经典 ——中国美术馆“美在新时代”典藏精品展观展记

        作者:施晓琴2017-11-26 13:19:24 来源:中国文化报

          (1/3)中国美术馆外排队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

          (2/3) 油灯花果(水彩) 67.9×67.2厘米 1960年 林风眠 中国美术馆藏

          (3/3) 奔马(国画) 105×60.8厘米 1944年 徐悲鸿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11月17日,“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从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中精选了齐白石、傅抱石、叶浅予、李可染、徐悲鸿、林风眠、庞薰琹、吴作人、吴冠中等近现代大师名家的经典作品200余件(套),分别呈现在中国美术馆一层的6个展厅。展览开幕后,一时间引爆了广大观众参观的热情。连日来,五四大街上连绵的排队景观、美术馆展厅内人潮涌动的观展画面,成为京城一景,反映出人民群众对美的热切向往,也体现了中国美术馆等公益文化单位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付出的努力。


        这些经典名作的集合展示不仅是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脉络与成就的一次梳理回顾,在文艺界不断呼唤创新创造、勇攀高峰的当下更具有重要意义。“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大家都沐浴在十九大的春风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走进中国美术馆,我们可以通过此次展览看到在艺术家笔下所体现的时代之美,看到他们如何深入生活、弘扬大众文艺与时代精神,并创作出这么多的传世名作。这个展览是20世纪中国美术最高水平的展示,也能给今天的创作提供范本。我们只有看到前人走过的路是多么遥远而崎岖,看到他们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峰有多高,才能更好地继承与发扬,并产生新的发展。”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


        众多经典首次展出  


        呈现时代之美


        展览对外开放没几天就吸引了数万名观众到馆参观,与北京11月凛冽的寒冬相比,场面可谓异常火爆。据统计,展期内首个双休日,参观量已突破2万人次,远超美术馆日参观量6000人次的上限。是什么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观展的热情?无疑,展览的核心——200余件大师的精品力作是最好的回答。据了解,其中有近九成的作品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中国美术馆2号厅展示的作品为老舍、胡絜青子女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的藏品,共19件。老舍和夫人胡絜青都雅好收藏,几十年来所藏作品纵跨古今,尤以20世纪以来中国书画作品为佳。2015年,他们的4位子女将其中的部分作品无偿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其中包括晚清赵之谦的《手札》、翁方纲的《行书〈吴静岩传〉》、何绍基《小楷书》等明清书画,还有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陈师曾、傅抱石、林风眠、陈半丁、王云等近现代艺术大师的书画佳作,几乎可以代表中国近现代书画界的最高水平,而这些画作大都在此次展出之列。其中一幅齐白石的篆书《百花齐放》是对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双百方针”的回应,在这样的展览背景下展出颇为契合。


        3号厅主要展示徐悲鸿、林风眠、庞薰琹3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徐悲鸿作品7幅,林风眠8幅,庞薰琹7幅。观众在这里可以看到徐悲鸿著名的“马”系列作品和第一次亮相的鹅群,能看到林风眠少有展出的花卉与静物,也能欣赏到庞薰琹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与画布上的美好所带来的鲜明反差。据介绍,之所以将这3个人放在一个展厅,是因为他们的创作都是中西融合,在油画、国画领域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开宗立派建构了新的学术体系,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4号厅是齐白石专场,共展出作品38幅,其中包括人物画《采药仙女》《寿翁》《渔翁》,花鸟作品《公鸡》《小鱼都来》《虾》等,几乎囊括了齐白石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5号厅则展出了37幅吴作人的作品,其中就有中国美术馆镇馆之宝之一的《齐白石像》,它既是吴作人创作高峰期的代表作品,也是现代中国油画中富有民族气派的典范性作品。而另一幅作品《展翅》则带着美好的寓意而来,这幅作品作于1977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即将吹起,中国正面临着新时代的到来。在这一背景下,吴作人的这件作品饱含了对祖国未来美好前景的殷切希望。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将此幅作品展出,又赋予其新的意义:对祖国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新作为的美好憧憬。


        6号厅展出了叶浅予、傅抱石、李可染的人物、山水、花鸟作品共54幅,展现了他们曾经为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所做的努力和开辟出的新路。在这一展厅,中国美术馆首次向大家展示了傅抱石的《九歌图册》。这是一套非常特别的图册。自古以来,历代各家的《九歌》传世作品,云中君和大司命均是男性形象,但在傅抱石笔下云中君成了曼妙女子,还与大司命同框相恋。2016年,傅抱石画作《云中君和大司命》以2.3亿元成交,可想而知,此次中国美术馆向我们展示的《九歌图册》价值更是不可估量。7号厅展示了42幅吴冠中的作品,包含了艺术家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如《春雪》《根扎南国》等。


        活化馆藏


        让经典的力量惠及全民


        这些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名作同时全面地在一个场域里展出,所带来的学术高度与情感上的震撼让人在展厅中“观看到走不动路”,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发出了“如果不看此展,一定十分遗憾”的感慨。


        展期中每一天排队来看展的观众络绎不绝,他们有秩序地按照路线参观展览,有的低声细语,有的驻足品味,还有的拿出画本临摹。展厅内不乏少年儿童,在家长、老师的陪同下欣赏经典作品之美,这同时也是一堂最直观的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艺术课。不少观众连续两天来馆参观展览,“这么好的展览看一次看不够,我昨天是自己来的,今天把家人也都带来了。”一位北京的观众说道。


        这些经典铸造了历史的辉煌,闪耀着时代的光芒。而如果长期贮存在美术馆、博物馆的库房里,那也就失去了它们作为经典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强调“让文物活起来”。在吴为山看来,活化首先要让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艺术品重见天日。其次,各美术馆、博物馆之间要加强交流,互通有无,整合资源。再次,要加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让经典的力量惠及全民。此外,还要学会让经典作品“发声”,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坚持文化自信、用心展示经典,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途径。”吴为山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对这三种文化都有着鲜明的展现,本次展览再次证明了作品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能够成为大师的艺术家必须是德艺双馨的,而真正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总是能够得到人民的欢迎。”吴为山说。


        而此次展览只是一个局部,近年来中国美术馆启动了“典藏活化”系列展览项目,通过定期开辟主要展厅展示馆藏精品、与国内外各级美术馆协作举办藏品交流展等方式,让更多的馆藏作品与公众见面,让公众得以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吴为山表示,中国美术馆拥有超过10万件馆藏作品,以馆藏精品为核心,深入挖掘展览主题和文化价值,“让公众尽享‘美术之美’,让美的力量汇聚在人民心中,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据了解,此次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与这些国宝面对面,中国美术馆经过紧急协商,将闭馆时间调整至晚6时。


        传承文脉


        推动中国美术创新发展


        展览中这些大师、名家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在时代主题发生转变、古今中西艺术融汇激荡的语境下直面现代性的挑战,从传统根脉和中体西用的实践创新中重新鼓荡起了中国美术的堂堂士气和民族精神,为中国美术开辟了新的道路。这些美术家无不底蕴深厚,并由深层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激发出创造的精神。同时,在他们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了正大、至刚、至中、至正的精神品质,也表现了中国人亲近自然,赞美自然,发现美、创造美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所以才会成为不过时的作品。


        在当下这个普遍表现出浮躁的社会中,面对潮涌而来的信息、频繁切换的热点以及时隐时现的负能量,如果没有经典作为准绳,没有深刻洞察力和准确判断力,我们的视线就很容易被遮挡,判断也容易有偏差,一不小心就走到了偏路上去。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走进美术馆品读经典可以为我们修身做人提供精神滋养,对于美术家来说则是一堂从艺之路的必修课、一种提高自身艺术造诣的有效途径。


        正如本次展览主题“美在新时代”所希望传达的,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刻认识近现代以来在美术领域发生的深层变革,梳理百年来由美术革命到革命美术再到社会主义美术的发展演变脉络,认识民族艺术是如何跨越世纪、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激荡中顽强奋进以及发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价值观念的变革、思潮的碰撞、生命理想的涌动和由此释放出的美术创造活力,而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美术传统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宏观格局中理性、辩证地看待传承与创新、民族与世界的问题,在凝视与对话中找准自身文化的坐标,坚定信仰和追求。


        展览迅速获得观众叫好,反映出的正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吴为山表示,“中国美术馆是典藏美、展示美、传播美的中心,在新时代必须毫不动摇紧跟时代的进程,承担起历史使命,为社会树正气,为时代造像,为人民抒怀。此次展览是全体中国美术馆人代表中国当代美术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成果,虽然展期短,但影响一定长效。”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0(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