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潘天寿在中国画系1957—1958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计划报告会上的演讲

        作者:潘天寿2017-05-22 08:09:37 来源:美术报
        潘天寿在中国画系1957—1958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计划报告会上的演讲

        潘天寿 映日图 中国画 161.5×99cm 1964年

        编者按:

        近日,“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通过6大板块,120余件作品梳理呈现了潘天寿的代表巨作、手稿文献和卓越的笔墨成就。展览期间,前来参观展览的观众络绎不绝,该展也成为5月北京最热门的展览之一,潘天寿更是成为当下书画界最引人关注的焦点。潘天寿作为20世纪中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为我国的美术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所说,“大师即是一部宝典,潘天寿就是一本‘不世宝典’”。他的学养主张、文化视野,为我们于迷雾深霾中指明方向,令代代学子引为圭臬。

        1957年11月7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彩墨画系全体教师通过表决,全票赞成将“彩墨画系”改为“中国画系”,由邓白先生任主任,并在12月得到文化部批准。11月19日上午,中国画系召开了1957—1958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计划报告会,会议由邓白先生主持,历时3天,主要议题是有计划地向中国画系师生普及分科教学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分科志愿填报动员。这是中国现代美术史和美术教育史上,中国画进行人、山、花分科教学实践的开始。

        潘天寿先生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在这次开学计划报告会的一系列专题发言中,他受邀首先演讲,其后由方增先先生主讲“国画教学是否科学,能否反映现实”、吴茀之先生主讲“山水花鸟能否为工农兵服务”、潘韵先生主讲“传统与革新的关系”。在潘天寿先生的发言中,他反复谈到了中国画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意义,向学生们阐明了中国画进行分科教学的重要性,并谆谆告诫学生们选科是为一生事业立基础,要通过选科,立定自己毕生努力的方向。

        时至今日,中国画教学仍面临瓶颈,中国画的分科教学体系等问题仍被很多人质疑。这篇演讲既是潘天寿先生美术教育与中国画分科教学思想一以贯之精神的显现,成为了当年中国画系成立后人物、山水、花鸟各科教学理论指导的先声,也进而奠定了他在1961年所草拟的《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应该分科学习的意见》中所阐述的教学实践的基础,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历史文献整理研究工程阶段性成果(有删节),未经报刊公开发布,现本报予以首发,以飨读者。

        中国画系在解放后,应该如何办学最妥当,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旧的成规可依据。我们要慎重仔细地研究讨论。

        今天我讲的,是许多先生所商量的题目之一;我谈的,不完全对,有些参考解放前,结合目前新的情况,可能有一部分还不够正确。新中国的建设,一切都在摸索,同学有意见,可以提出,帮助系里办好教学。

        人类生存在宇宙间,第一是生活问题,这分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物质生活首先要解决,物质生活有低有高,低的生活,慢慢提高,使人过着更好的生活。

        另一方面,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生活,人类仅是为物质生活是不够的,太单调,没有变化,所以任何民族、任何社会都有文艺生活。

        中国人的绘画,是有特殊崇高成就的,这不仅是个人偏爱,世界各国都认为国画的成就是崇高的。东方绘画,如印度、中国,独自发展,但其形式是有些相同的。印度过去的绘画是好的,近时差些;中国绘画,在近时并不差。东方绘画,是世界公认的。日本不轻易重视别人,但对绘画,日本是自认赶不上中国的。

        每人都需要精神生活,解放后,党的领导就着重传统,中国文艺传统都相当高,是劳动人民祖先的智慧的创造。我们必需把它接受下来。

        还有一种,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艺术。这艺术性,不是一看会懂,要有欣赏能力。地方戏,农村小孩从小就有训练,农村小孩都能了解舞台上象征的表演方式。舞台的局限性不受影响,使观者都能领会、接受,这必须从小有训练才能够欣赏,能够理解。对西洋文艺的欣赏就不是人人都懂,而也是要有训练的。陌生的文艺,虽好而不懂,只有自己的传统,自己能了解,所以要重视传统。比如,绍兴的臭腐乳,是具有特殊味道的。

        喜见乐闻,是对传统重视的理由之一。

        油画虽仅一二百年历史,但百花齐放。对外来艺术也是需要的。文艺欣赏,京剧、话剧、电影是要多样丰富的。文艺的欣赏与吃小味是相似的。党的文艺政策、百花齐放是有其理由的。

        中国画系是培养中国绘画工作者的,可以使中国画丰收,丰收才可以充实丰富精神生活,以中国画供给全国人民,这是你们的责任。

        解放以前,因为自己欢喜中国画,所以考中国画系,从自己出发,不是想为人民做一个中国画工作者,为自己就是为自己的名、利、地位,这是个人主义。

        我欢喜中国画,想做一个中国画家,对名利的追求不是突出的,而是为了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立德是人品好,立言是文章学术好,立功是对人民立功,就像岳飞、于谦。我不仅想当时有名,想死后有名,这仍是为自己、为身后之名。我们应当对现时的名、利、地位看轻一些。

        我们画要画得高,当时看不懂,身后会有人懂的。为了身后的名,所以对现世不争,因之有的人想出家做和尚,摆落人情俗务,可以专心画画。从前的八大、石涛、石谿的画很好,就是因为他们是和尚。其实做和尚也有苦处,例如李叔同先生是多才多艺,后来做和尚了。他说和尚之间,宗派情绪很严重,如果一定要做和尚才能画好画,是不正确的。“三不朽”虽然也为了自己,但学术研究的成就,对后世、对传统的累积,可以传给后人,是有贡献的。

        一个普通画家的作品,当时的群众对他的艺术很欣赏,也是尽了服务的。今天的画家,应以为当时人民服务为第一条件,为人民服务,人民会给一定的报酬,人民的酬报应该摆在第二步。

        今天开学,应该有一个新方向,不可弄错方向。为什么学中国画,目的方向先确定,其他就容易解决了。

        怎样发扬传统,文艺与科学,始终有些不同,科学全世界可以通用,例如电灯有利生产、有利生活,大家都适用。中国的算盘,是很便当的,日本、美国都喜欢采用。文艺应有民族的风格,因为社会历史发展各方面的关系,各有各的形式、气派,欧洲的就与东方的不同,东方的印度也与中国的风格不同。这不同,就表示民族的生活、风格、习惯、思想都有所不同,如果世界各民族的文艺都完全相同,那就毫无意义了。电灯,各国都可以同样,科学讲效能,文艺讲风格。

        传统的接受,几千年来,方法、理论有很多很多的东西,中国画论作者的思想、读者的领会,都各有不同。敦煌的壁画,保存不能很长久;绢上的绘画,唐宋的作品,流传到今天的很少。我们看到的就很少,古代名作有的流出国外,有的留存民间,埋没地下,这就要发掘;真迹是不易接触的,博物馆的收藏就要多看,要加以研究整理。尽量以多的技术训练,配合古代的理论,深入下去,对传统才能慢慢地接受。近代的画家,理论不多加研究,古画看得很少。

        因为名画不轻易给人看,对保藏就要慎重,要研究传统一定要多看。旧的五花八门的东西也要发展,这就是推陈出新,温故而知新。一方面要接受,一方面要产生新的,要慢慢地产生新的。

        每个画家要接受传统,也要新自己的一派,使后一代在自己派别上有新的形式,使文艺有更丰富的形式,要求推陈出新。有新的发展,不仅对传统,还要吸收外来的营养,不仅是对油画,也要对社会生活、对自然,用古代技法,画现代的生活。西洋的技法可以丰富自己的技法,但有一点,是要把自己的技法、风格更提高。比如吃牛奶,是以营养加强体格的,不是改变自己的人种。接受油画的长处,把中国画的风格、技法更提高,而不是把中国画变为油画了。接收外来营养,不是变形。中国画的阴阳观念,与西洋画的光线明暗不同。

        艺术是艺术,不是实物。看梅兰芳的戏,要看到很清爽,倘使舞台上一边暗,一边明,那么暗的一边的观众就有意见。《三岔口》是表演黑夜的,但是舞台上必须明朗,如果舞台上漆黑,就不称其为戏剧了。《春夜宴桃李园》也可以把满园桃李画得清清楚楚,如果只有烛光、人物,而把背景画得漆黑,也是不合艺术性的。西洋画的光线处理得很好,我们不反对,但不能搬用西洋画技法,艺术必定要有自己的风格。新的必然要发展,为何发展,大家有责任要好好研究。

        中国画怎样教、怎样学,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过去也有这种情况,考进美术学校,以为有了好的先生,就可以画好了,以为先生有秘诀,只消得到先生的秘诀,就可以画得好了,自己不肯下苦功,这是不对的。先生应该是好的,但不能依靠先生。学习上有没有秘诀呢?学习上是没有秘诀的,人造卫星、火箭、医药上的特效药,都是有秘诀的,不知秘诀,就造不出人造卫星……学术只有自己努力,没有秘诀的。绘画上的技巧方法是有的,但仍须自己艰苦钻研。只想先生发讲义,把讲义放在家里,却从不去看一看,买书也是这样,借来的书,还肯去看。所以一定要自己努力。

        你们现在学习的条件何等有利。齐白石30多岁学雕花木匠,日间雕花,夜里临《芥子园画谱》,30以后,在王湘绮家中雕花,王湘绮帮助他脱产学画,王家指导他,60岁到北京,才渐渐出名。

        我自小爱画《三国志》人像、画《芥子园画谱》。《芥子园》是我们的好先生。14岁后在高小继续画;高小毕业后考入杭州第一师范,那时李叔同先生教画,但是我不喜欢西洋的,没有得到李叔同先生的好处,于是星期日到街上裱画铺去看裱的画,星期日画几十张。师范毕业后想考上海美专,因收费大,不能去考,于是教小学、教中学;后来到上海,进美专教画了。吴昌硕先生也是很苦地学画的。

        你们的学习环境太好了,你们要好好的自己努力学好画,为人民服务。

        怎样看分科问题?过去的彩墨画系,以人物为主,仿佛是人物科。今后,为了百花齐放,就各人自己的兴趣,分科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绘画的发展,由人物到山水、再到花鸟。在此三科以外,还有许多小科,例如专画墨竹、专画兰花。现在不能独立分成小科,所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愈分得细,愈可以学得精。各人的爱好不同,画家的画也不同。同学来此,是学习学术,兴趣不相近,不容易学得好,要定下志愿,然后选科,选科要慎重考虑。过去同学对分科的看法,以为人物画最容易出版,容易拿到稿费,这些完全是从自己的利益打算,你们要从学术上着想。国家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学术人才,不是仅仅为个人的吃饭。办学校,竟仅仅注意到毕业生以后的吃饭问题,这真使人不可理解。至于培养专家,学过5年,自己可以努力,作为专家基础;5年毕业以后,还须自己充实,还得工作。学术是毕生事业,一生研究的方向。

        你们选科时,要着重学术,为一生事业立基础,不要为自己吃饭打算。即使是老画家卖画还是极少数,其他画家没有以卖画为生活的。所以你们以为5年毕业后,就要以画为生。你们选科时,不要为了生活,要为自己的兴趣,为了学术,要通过选科,立定自己毕生努力的方向。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供稿,整理校对:张宝信、徐蒙、徐辉、陈成辉)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2.265(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