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公众求知的热情让考古不再高冷

        作者:王国良2017-02-09 09:22:59 来源:收藏快报

        据媒体报道,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发出“招募令”,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的志愿者。如果入选,志愿者将从2月1日起,在彭山和考古人员们一起发掘“张献忠的宝贝”。项目领队刘志岩称,招募志愿除了业务上的需要,也可以普及考古知识,让大家对考古发掘有更多的了解。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关于彭山江口遗址的发掘情况,一直都是各大媒体追踪报道的热点。由于该遗址可能与张献忠“千船沉银”有关,在媒体集中“轰炸式”报道和“巨额沉银之谜”的好奇心驱使下,大众对于此次考古最新进展的求知欲望显得尤为热烈。

        对于此次考古招募志愿者活动,有分析认为:此次招募活动除了出于业务工作的需要之外,另一方面也是在践行现在考古学界很重要的、很前沿的“公众考古”的概念。现在把考古活动和公众联系起来,让大家广泛参与,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这能够加深现代人对文明尤其是古代文明的了解,能引起人们对人类从哪里来、文化的来龙去脉等的反思,培养人们的历史感、文化感。公众考古提升了社会的整体文化品位,包括审美品位、人们精神层面的提升等,这些都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从事过考古工作的博物馆人士曾向笔者感慨:“从没想过,往日里枯燥冷清的考古发掘工作,竟然能够受到如此热情的大众关注。让考古工作变得像课堂一样,令人感动又充满了温情。”事实上,考古与公众的互动早已有之,比如近几年来河南、陕西等地都会举办考古成果报告活动,与会者除了考古界人士,还会邀请众多媒体和大众参与其中。不过,由于多种因素所限,往往难以产生广泛影响。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轰动全国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它让全社会对于探知考古的热情被集中调动起来,尤其是从一开始就在全社会的关注中进行,既有考古工作者的研究发掘,也有媒体的广泛关注,还有群众的热情参与,边发掘边展示的先进理念让公众考古深入人心。

        有专家指出,过去将考古成果藏于深闺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通过对优质考古项目的适度利用,实现了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群众,既有考古大发现的学术价值,同时又有公众考古进程的标志性意义。把专业研究成果转换为社会文化成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对文化遗产保护将产生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1.103(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