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许昌人”石器原料来源获考古新发现

        作者:王蔚波2016-09-02 07:52:04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1/4)白沙水库附近砾石层

          (2/4)褚河大桥南蔡庄附近出露的砂砾层

          (3/4)灵井许昌人遗址发现的石器

          (4/4)文物报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灵井许昌人遗址,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下,经历了从2005到2015连续11年度的考古发掘,获得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和丰硕的研究成果。遗址出土的两颗距今10万年左右的“许昌人”头盖骨化石,为研究中国现代人起源提供了关键材料,也奠定了该遗址在中国古人类学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中的重要地位。与“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同层出土的还有大量动物化石、骨制品和石制品,其中以脉石英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石制品,反映出当时古人类已具备多种革新性的技术能力和策略,很可能代表了这一人群在行为方式上向现代性的转变。

        随着操作链思想在石制品研究中的兴起与发展,石制品原料的获取和利用策略成为探讨古人类行为的重要方面。对灵井许昌人遗址石制品的初步研究表明,河滩砾石是制作石器的主要原料。之前的野外调查在距该遗址约7公里的地方发现一段因修建高速公路时出露的古河道,推测可能是原料产地。为了进一步揭示灵井许昌人遗址原料来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占扬研究员、赵清坡助理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浩博士在2016年4月上旬对颍河流域展开了系统的野外调查。调查范围从颍河上游白沙水库向下至襄城县颖阳镇颍河河段,由于近年来河道挖沙频繁,不少地方有阶地砾石层出露,为原料调查提供了契机。考察队在距离遗址不同直线距离的地方选取剖面,并对石料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显示,在距离遗址约40公里的上游河段,砾石分选性差,砾径大小不一,其中大于30厘米者较为常见。顺流而下,距离遗址约30公里的砾石层,砾石磨圆度好,但分选性仍较差,砾径有明显的变小趋势,15厘米左右者较为常见。再往下游,颍河进入禹州城区,河道两岸多砌为大堤,无砾石层出露。出禹州城区,是现今颍河河道距离遗址最近的流域范围,直线距离在10公里左右,砾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高,砾径大者7-8厘米左右,小者约1厘米,与遗址中出土石制品的尺寸最为接近。从岩性来看,以石英岩、砂岩为主,脉石英占一定比例,约10-20%。

        根据此次的原料调查情况,考察队初步认为灵井古人类应在距离遗址较近的河滩获取原料,属就近取材行为。由于该河段脉石英砾径较小,古人类能够将原料、而非半成品直接携带入遗址并进行后续的加工修理。从目前颍河河道距离遗址的直线距离(约10公里)来看,古人类生活时期的河道可能也与遗址有一定的距离,导致古人类获取原料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增加。作为应对策略,古人类对个体较小脉石英原料的利用效率会相应提高。遗址中出土较多的利用率高的盘状石核、多面体石核,以及加工精致的工具能够一定程度上支持考察队的推论。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古人类对优质水源(灵井泉水)的需求大于对石料的需求,体现了搬运石料的合理性。该阶段的古人类已经能够摆脱石料质地和尺寸的限制,根据当地可获得的石料的性质发挥相应的石器技术,表现出灵活多样的适应与生存策略。(作者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原载2016年8月26日《中国文物报》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344(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8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