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市场新闻
      分享到:

      文交所与传统集藏市场有互补功能

        作者:未知2016-08-30 08:10:25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黎婉仪:

        《南方文交所之窗》,我们一起来关注南方文交所里面的交易制度,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南方文交所产权交易部总监陈仲儒先生为我们讲一下相关的内容。陈总您好,很高兴请您为我们的听众讲一讲南方文交所这个交易平台上的基本知识。我们南方文交所之窗已经开了蛮长的一段时间,也介绍了钱邮交易中心和艺术品交易中心的一些情况,也采访了很多专家和艺术家,现在从文交所的角度,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个新生事物,它能给我们的文化商品的交易带来怎样的新气息和新影响,甚至新的模式,我想在这方面您是很有发言权的,集藏市场在有文交所之前是怎样的情况?

        陈仲儒:

        其实集藏市场在我们国家发展已经很多年了,让钱币邮票这样的集藏市场在国内发展已经30多年的时间,在传统集藏及商贸交易里面已经形成了全国三大集藏市场,包括广州纵原市场,北京马甸市场和上海卢工市场,这三大集藏市场每年的集藏商贸量达到四万多亿,从事的交易商户有几万个交易商户,这里的商贸非常活跃,每天都可以看到大量贸易商在集藏市场中活跃当中,可以说群众基础跟市场级数是非常大的,除了集藏市场外在艺术品市场,实际上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也形成了大大小小很多的市场,比如说北京的潘家园,广州的小洲、文德路等,这些都是艺术品市场跟集藏市场非常典型的代表。

        黎婉仪:

        在文交所出现之前,我知道在广州本地就有好几个邮票、钱币交易的线下市场,现在有一些可能是日渐式微了,有些可能还是保存着,具体的情况怎样?他们的生意模式或者生存的模式怎样的?

        陈仲儒:

        是的,这个行当从原来的业态来讲,实际上更多的是店头交易跟集藏市场的店面批发零售,很多商户都是依靠着商户市场的信息的店头交易跟询价来完成的,我们去纵原市场的时候,实际上每天都能看到人头涌动,整个市场都弥漫着活跃的市场氛围,有讨价还价,甚至有吵架,干嘛吵架呢?那是因为对于商品的真伪有争议,品相有争议,价格有争议等,这就是这个业态原来当中几种现象。但这个现象发展了30多年,也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但实际上慢慢随着电子商务以及其他交易形态的改变,我们发现近几年来,这个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大不如前了,甚至在文交所这个业态出现之前,集藏市场曾经有段时间是比较冷清、落寞的。

        黎婉仪:

        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对它的冲击,还是本身这个市场的价值在下降?

        陈仲儒:

        实际上我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这个行业的贸易形成是基于市场的基础,那么,我们会发现当一个市场它存在大量交易上的问题,比如品相、真伪、价格等,都不透明的时候,参与者进入门槛提高就会导致交易不活跃,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近几年整个市场情绪度都有所下降,整个礼品商品跟礼品市场的情绪度都下降,导致这个市场本身需求下降,也就是说导致这个市场不景气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就是进入门槛高;第二方面他的需求,整个市场情绪都受影响,所以它的交易不活跃。

        黎婉仪:

        就是说文交所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

        陈仲儒:

        文交所的出现不能说完全改变了这种情况,但因为文交所在整个交易里面提供了专业性的制度安排和专业的服务,一定程度上它解决了商品对于真伪、品相,跟准入门槛的服务,降低了准入的要求;而且因为交易所的形态的交易,它是公开化的市场,价格是透明的,所有交易商在这个商品融通的角度,更容易使商品流通起来,一定程度上会带动这个市场更加活跃。

        比如说在集贸市场所有的集藏市场的商户跟我们传统的其他小商品和快销商贸市场的商户是一样的,商户的目的是通过贸易融通赚取贸易的价差,打个很简单的比方,比如说某种快消商品,当厂商出厂后,把一个商品分销给若干个分销商,但经销商之间的每个经销商的渠道消耗能力跟渠道销售能力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这批货,A经销商拿了一万件,B经销商拿了一万件,A经销商可能在一个月就能把货卖掉,B经销商可能一年都卖不了一件,这个时候如果A经销商脱销之后需要更多的销售产品,但是跟供货商要货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没有货了,这个时候其实在传统的市场里面,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但是在交易所层面这个市场上, 实际上这个时候有库存压力的B经销商就可以通过系统报价,适当加价,把商品卖给商品脱销的经销商,这个时候在整个市场上起到商品融通跟商品调剂的作用,就是说交易所在这个市场上一定程度上起到商品融通和调剂,从而促进整个商品形成流通。

        黎婉仪:

        现在文交所交易平台出现之后,对于原来传统的集藏市场会不会有冲击,或者对于文化类以及对于原来比较传统的集藏类市场的话,各自影响是怎样?目前我们看到中国有三大集藏市场,广州有其中一家,现在它的生存状况怎样?

        陈仲儒:

        交易所这个交易形态实际上跟传统的集藏市场是一个互补功能和作用,它没办法去替代原来的集藏市场,因为实际上我们更多的是交易所形态的交易,更多是服务于集藏市场的贸易商户的商品融通,实际上所有的商品出入,最后还是需要到收藏爱好者,还有礼品需求者手里,最终还是需要通过集藏市场销售给批发门店跟最终的需求商户,还有最终的需求的集藏爱好者,从意义上角度,交易所服务的这个集藏市场的贸易商户、批发商户,起到一个贸易商户和批发商户之间的商品融通的作用,但最终因为交易所这种普及和宣传可以使更多的人更容易了解跟参与到集藏知识跟集藏交易当中,所以一定程度上它是一个促进跟补充的作用。

        黎婉仪:

        我知道您对于广州的传统集藏市场有很深、很多的了解。

        陈仲儒:

        可以这么说吧:了解一点。

        黎婉仪:

        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它的故事、它的起源,我记得曾经在应元路有一些钱币邮票的交易市场,现在可能已经没有了。

        陈仲儒:

        是的,这个市场很有意思,实际上广州比较集中的地方有海珠中路跟应元路这几个地方,像海珠中路原来的市场,说得更长远一点,实际上在人民公园,后来到海珠中路,这个地方的形成,有一个说法叫“天光墟”,“天光墟”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呢,就是在天亮之前,集藏爱好者、老百姓把他手头压箱底的宝贝铺上一个报纸,坐在路边,摆摊设点,销售他的喜欢的藏品。

        黎婉仪:

        有点像跳蚤市场,是不是?

        陈仲儒:

        对,这个活动都是天亮之前,天亮之后因为城管跟城市的治安管理出来,他们天亮之前就得收摊。这个天亮之前他们可以摆摊设点,天亮之后他就得收走了,所以叫“天光墟”,那么这个几十年来在北京路,在人民公园,应元路跟海珠中路这一带经常有这样的商户聚集跟活动,慢慢大家觉得这个贸易量跟生意还不错,就慢慢在海珠中路这边集中,慢慢形成了贸易的门店和礼品的门店,后来就建了一栋统一的大楼,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商户经营,这样才自然形成贸易商户跟集藏市场的氛围。

        黎婉仪:

        它有什么特点,跟国内其他大的集藏市场相比的话,比如上海、北京,咱们广州的集藏市场的特点是什么?

        陈仲儒:

        其实这些市场的形成都有共同点,像上海的卢工市场,它原来是个卢工体育馆,但实际上在卢工一带有很多商户在那里聚集,慢慢都在卢工体育馆里租了档口跟场地,也就慢慢形成这样的市场;像广州这个市场非常相似,实际上就是在比如是海珠中路这一带,因为长时间大量商户跟收藏爱好者的聚集形成一定的氛围慢慢形成,我们发现像卢工市场也好,纵原市场也好,还是马甸市场也好,它的形成都很相似,但最后的产业聚集,都是通过某种物业跟规划的形态产生的,比如像卢工市场现在整个体育馆,包括体育馆后面的场馆都成为市场一些商户的档口,像马甸市场整个就在马甸那个地方盖了一栋大楼,里面整栋大楼从头到尾全都是在做集藏贸易的生意伙伴。

        黎婉仪:

        现在这几个地方,广州、上海、北京,分别都有自己的文交所这个平台,文交所平台出现之后,跟这些集藏市场之间推动或者互动的情况,哪一个地方做得比较好?我们文交所跟其他地方的文交所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

        陈仲儒:

        实际上对于交易所的出现,无一例外都是得依靠行业的藏业基础跟市场基础,咱们南方文交所是背靠着广州纵原市场,但上海有卢工市场,北京有马甸市场,实际上我们不做太多的评价其他交易所做得如何,但就我们南方文交所的经验来说,我们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服务于当地的贸易商户的商品贸易融通的角度来做这个事情,我们从整个交易服务的制度安排上,刚刚说的解决商品的真伪、品相跟价格问题,南方文交所在交易制度安排上做了四分离的制度安排,四分离包括了:鉴定、托管、交易跟资金结算四分离。

        其鉴定是交由交易所认可的指定的专业机构来承担鉴定工作,

        托管是交由交易所认定的仓储物流公司来承担统一的仓储物流工作,

        交易所只做一件事情就是登记交易,

        在资金结算方面是交由银行机构来做资金的结算跟监管。

        四分离图

        黎婉仪:

        您当时怎么想到这个四分离,四分离在全国的文交所系统里面还是蛮超前的,蛮有预见性的,而且做的还是比较领先的。

        陈仲儒:

        实际上从一个平台的公信力的角度跟交易安全的角度来说,所有的分工或者所有的交易都应该受到相互的监督和制约,包括交易所本身,这样的话,整个市场的公信力跟交易的安全才会有所提升跟体现。

        黎婉仪:

        您是怎样去设计这个四分离原则,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您当时是针对什么情况有这么一个想法和设置,应该都是一个应对的方案,可以这样说吗?

        陈仲儒:

        这个四分离源于整个贸易活动的专业分工,我们刚提到了贸易商跟集藏爱好者,最困扰他的是商品的真伪跟品相问题,那么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商品的真伪跟品相,意味着这个市场的参与者会更多,门槛降低了,参与者会更多,那么由谁来做这样的工作,显然交易所平台本身做这样的工作不够专业,但如果市场上有一类机构具有这样的专业能力跟专业水平可以提供商品鉴定上的专业服务,而且能够为此承担独立责任,那么很大程度上它可以解决交易商的准入跟前期交易的安全问题,这是一个问题;

        但第二个问题,这些商品在交易的时候又如何保障这个商品能够安全地交收跟交易呢?如果我们所有的商品都是分散在所有交易商各自的手里的话,显然这会存在商品的保管跟交收的效率问题。

        比如我们在广州上海北京三地有三个贸易商做对售贸易,广州的贸易商把货卖给上海贸易商,上海贸易商又把这个货卖给了北京贸易商,北京的贸易商的下游客户又在广州,我们就会发现,这时候,随着贸易的进行,这批货就得从广州运到上海,再从上海运到北京,再运到广州,整个过程存在大量的物流成本跟物流的风险,这时候如果有一家独立的第三方机构统一保管这个商品的话,这时候各地的贸易商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报价,但最后他门店有销售需求的时候才向交易岁提出提货申请,这时候就节省了大量的物流成本。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36(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