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王铎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却影响了日本书法

        作者:未知2016-07-19 08:17:41 来源:城市书画

          (1/4)王铎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却影响了日本书法

          (2/4)《行书容易语轴》

          (3/4)《行书忆过中条山语轴》

          (4/4)《香山寺作五律诗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王铎是明末清初在书法上有着突出成就的大家。他以真、行、草名世,从学书之始便崇“二王”,后广泛涉猎前人。王铎的书法入文人流派一路,他认为“书不师古便落野俗”,所以他博采前人之长,大楷学颜鲁公,小楷则出自钟繇,而他成就最高的行草书,从汉张芝,西晋素靖,唐代虞、褚、旭、素,宋代米芾等,他终身追摹的“二王”,无不精心研习。后人说他“一日临贴,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大抵临摹不可间断一日乎。如此刻苦,终成明清书坛杰出书家。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十樵、小樵、石樵,又号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别署烟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明·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会盟镇人。出生于小地主家庭,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博学好古,工诗文。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累擢礼部尚书,待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后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

        王铎是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以气节自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臣,被人所看不起,因此始终抑郁不乐。做了8年清朝的官,格外谨小慎微。为官以清流自居,虽非复社中成员,亦非东林党人,但其交往之好友、亲戚多为党社之人,如吕维祺、黄道周、倪元璐等,所受影响自然很大。一生行事与阉党有冲突,对东林多同情,但并不投靠党社以欺压他人。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尤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粗犷豪放,淋漓痛快,不失法度,既发扬了明代草书气势奔放、直抒性灵的特点,又矫正了线条粗率的弊病。在结构方面,以奇险取胜,节奏对比强烈。笔画结构十分敏感,创造出不少新的构成方式。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因在明亡之后降清,在气节上颇多可疵之处,故许多人对其人品常有微词,毁誉参半。然书名满天下,当时已颇受人推重,后世更是珍若拱璧,尤其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深受欢迎。日本人对其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別,称为“明清调”。书作《拟山园帖》传入日本,轰动一时。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还兼善于画山水和梅阑竹石,画作主要继承了五代的靳浩和关同的风格,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同时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

        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终年60岁,赠太保,谥文安。至乾隆帝时,清廷借敕编《四库全书》之际,查毁其全部书刊,并列入《贰臣传》。存世书迹较多,有《五言诗行书轴》、《望白雁潭作》、《嘀王僧虔帖轴》、《杜子美赠陈补阀诗》、《为宿松书诗轴》等,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等。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6(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