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观《中国写实画派十周年》探中国写实绘画

        作者:未知2014-12-15 09:16:39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1/3)合影

          (2/3)王沂东《太行喜事》180x350cm 布面油画 2010-2014

          (3/3)张利《爱尼少女》 80x65cm 布面油画 1995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写实绘画在中国,后面写什么?这是本文的事。逗号后面你想了什么问题,才是你关注的。中国写实绘画的由来、魅力、明星人物、在国内艺术发展中的现状或者遭受的质疑与诟病、对策,都可以作为话题点。本文借着“中国写实画派十周年”展览的契机,粗略素描了以上一些问题,没准备勾勒出令人先入为主的具象轮廓,仅作为两位“当事人”对此话题的一次观点分享。

          冷军=冷 唐炬=唐

          记者:在国内,写实绘画大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冷:据我所知大概有三个历程。首先,清中期传教士首次将油画引入中国。我见过几幅清末国人画的油画肖像的原作和印刷品,很古典,也有的类似中国工笔画,伴有少许的光影和立体感。其次,百年前赴西方的留学生带回来的油画,形式与内容很多样,因西方正处于现代派的运动中,其中当以徐悲鸿先生为之最,他系统引入了西方古典主义和学院派油画,并在全面引入西方学院派教学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与总结,为中国目前写实绘画高水平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前苏联油画的学习和引进,全面照搬其教学法——契斯恰科夫教学法,同时还有主题叙事性的大型创作,仅就大型油画的制作水平而言,这些在世界范围内当属巅峰之作。

          唐:不管欧洲还是前苏联,早期特别是在没有相机之前,油画的主要功能是传递图像。所以写实始终是架上绘画的一种主要面貌。我本人不太赞成油画写实与当代的划分,所谓的写实其实是一种历史时间段的客观存在。

          记者:谈谈写实绘画在国内呈现出的综合面貌及取得的成就。

          冷:面貌多样,成就不太好讲,需要历史来判断!但就目前世界写实油画而言,恐怕没有能与中国比肩的。

          唐:中国的架上绘画到目前为止基本面貌仍是以写实为主,即便一些前卫作品其绘画手法也是写实的。我其实觉得写不写实本来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中国油画在几代人的传承与执着的追索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尤其我所关注的一批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学院实力画家,他们站在前三代油画家的肩膀上打下了坚实的功底又赶上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有了充分的自我,而且开始有了机会去欧美的重要美术馆去感受那些大师原作的魅力,至少2000年前中国油画是基本不存在市场干扰的,那个时期这批画家对艺术的热爱是非常的纯粹,加之大的时代的变革激发出充沛的艺术冲动,确实产生了一批影响深远的精品力作。

          记者:在当代艺术大的格局中,你认为写实绘画的位置是否发生过一些变化?

          冷: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写实油画也在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目前写实油画在中国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这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中不过于追逐无畏的新奇,偏向挖掘形式背后的深层次价值,这使得中国写实油画有内涵要挖掘、没有内涵创造一个也要挖掘。

          唐:相当一段时间世界上确实产生了一股放弃绘画转而追求所谓观念和一些表面形式的潮流。2005年前后国际上的一股力量借助于市场和媒体掀起一股所谓的当代艺术热,出现一种思潮认为只要是怪异的艺术形式就可被称为当代艺术,也滋生了一股投机取巧哗众取宠的现象,搞得一些实力画家也受到影响而感到迷茫,这在当时很危险,2004年写实画派的成立正是感受到了这样一种危机感,期间我从各个层面上为包括写实绘画在内的学院实力绘画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包括在市场上真金白银的推动,为恢复实力画家信心、平衡艺术生态使中国绘画逐渐回归到自身的价值判断与审美取向起到了一些现实的作用。

          如今中国架上绘画的话语权已牢牢掌握在华人圈自己手上,现在我反而觉得绘画还是需要丰富多彩才有意思,毕竟艺术还是在向前发展。写实画派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各自去练内功,根据自己的内心冲动与激情,继续个体的修为。而且我个人以为现阶段再以一种运动的形式推动所谓“中国写实”也已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我也担心这部分艺术家市场上的成功会诱导一批跟随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艺术需要的内心真诚的自由浑洒与激情涌动。

          记者: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对写实绘画的理解根本差异在哪里,是基于时代性及审美差异吗?写实的精髓是什么?

          冷:老一辈写实油画家们经历过所谓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艺术实践长期处于服务于政治的需要,这是一个要求放弃自我、服从和展示国家意志的题考状态,因此,他们擅长主题性创作,特别是史诗般宏大的戏剧性画面;但往往画面千遍一律,艺术手法也毫无个性,油画成了一种服务工具自然失去了油画本身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中年写实油画家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西方现代人文精神与理想在八十年代的黄金时期被广泛地引入中国,他们没有禁锢和扭曲,创作状态相对自由;尽管接受的是单一的西式学院式或苏派教学,意识及选择度上得以拓展,在绘画基本功之外,受到现当代意识影响,尤其是中国传统艺术审美和趣味的熏染和提升。新生代写实油画家与中国GDP一同成长,相比之下,他们更简单纯粹,不过他们比我们当年面临的外部环境要恶劣得多,当然任何时候都不乏机遇。至于写实的精髓,我认为写实油画是上苍给人类的一个可适度兴奋的娱乐方式。娱乐是艺术工作目的,兴奋是艺术工作的状态,不兴奋的艺术工作是不称职的艺术工作,但过度地兴奋又是不可取的,要多抒情而少宣泄。

          记者:写实绘画在国内遭到一些诟病和质疑,多是相对更加“前卫”的艺术形式而言,认为写实绘画是“保守与顽固”的。对此,你如何看待?

          冷:这是因为整个艺术界的无知或保守造成的偏执,显然是建立在达尔文的进化史观之下的,如果进化是事实,偏执就不存在;如果不是,就是一种偏执或谬说。西方艺术从印象派开始经历的现代艺术到当代艺术,也是一个从反传统到利用传统、从人性解放到个性解放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的中国还处于先进和落后的争吵之中,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造和个性表达还没有开始。而写实油画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儒、释、道为文化土壤的国度里,生了根并能结出奇异的果实是非常可喜的事,这些当然都应为我们所拥有的中华传统文化而自豪。

          唐:我不太赞成把写实作为一个问题专门拿出来讨论,当下中国的架上绘画需要补课的其实是“现代”的问题,而不是技法表现的形式。当然我也不赞成他人所说写实过时了的说法,艺术是自由的,选用何种面貌完全取决于艺术家自己。绘画没有过时,关键看自己内心涌动出来的力量适合通过什么形式去表达。

          记者:中国写实画派作为一个民间团体,是国内写实绘画的中坚力量。画派成立已有十年,是否面临转型或者转变?

          冷:转型与否要看这棵树的基因、根系、土质、护理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再说,为什么要去人为转型呢?顺其自然为好。

          唐:从当今这个环境来看,我认为类似的集体或活动可以放一放。并且油画这个传统对画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难的考证,从某个角度来看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画越好,有的艺术家进入一种衰退也是客观的事实。所以对于年长的艺术家而言,也到了比较微妙的时期。如果一直每年办展,我不知道其展览的品质是否会有发展、进步,这很难说。

          记者:看了“中国写实画派十周年”的展览之后,你有什么切身的想法?

          冷:很辛苦的一个群体,也很可能是真正意义上写实油画艺术的最后一个群体了。尽管今天似乎写实艺术在世界全面回潮,但肯定不是原本之物了。日本在九十年代开始有一大批年轻人雄心勃勃要在写实领域作出一番成绩,他们去西方学习,同时自己开设专题学院教学,但由于对写实艺术的观念理解不对,至今没有佼佼者出现,作品基本处于胡思乱想和工艺品的手工状态。看到他们想到中国当下,这会是中国未来年轻艺术家的样子吗?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中国写实油画也一样,同样会翻过这一页。当然世事难料,今天东西方大的格局在转换之中,科技的发展、能源的利用方式都在改变未来人的生存状态,经历了百年的艺术运动的人们如何选择后面的路是你我都不可能预知的。

          但我这里想提示一下的是:发展是需要动力的,动力来自欲望与资源。尽管人类从来不缺欲望,但资源允许吗?想想看就在我们对话的时间中又不知有多少巨型简笔画诞生了?又需要多少空间被它占据?又需要多少资金去购买?又有多少因画成为要处理的拉圾?如此大的耗费换来的又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艺术家自身需要的宣泄吗?或是观众的一眼惊奇、一个思路、一点启发?这种不可能反复观赏的、纯信息传达的艺术是不是性价比太低了呢?但是传统艺术则刚好相反,你看中国的书法、写意、篆刻、写实油画,是不是方寸之内有乾坤呢?消耗少且可反复观赏体悟,性价比显然高些吧?那么基于环境和资源是未来我们人类生存的最大问题这一点而言,人类会怎么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呢?

          唐:中国写实画派已经坚持了十年,刚刚举办了十周年大展。展览开幕的时候人山人海,这至少证明这种绘画形式还是被很多人喜闻乐见的。从欣赏、情感的交流上,写实绘画有现实意义与价值。他们在某一个阶段取得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平衡话语权。从每年一度的展览到如今举办了如此宏大的十年展,我认为可以稍微调整一下节奏了。作为一个团体,他们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接下来还是需按照各自的感觉、激情与状态,坚持各自修行下去,祝愿他们都够走得更远!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5(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