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展会活动
      分享到:

      73岁的吴山明《重返单纯》北京中国美术馆

        作者:未知2014-05-26 10:21:01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1/9)作品

          (2/9)朝圣的老人

          (3/9)扶桑花

          (4/9)黄宾虹先生

          (5/9)老人与幼獒

          (6/9)马一浮先生

          (7/9)牧牛老人

          (8/9)诗人徐志摩

          (9/9)王国维先生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时间:5月31日-6月9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一号)

        展览内容: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山明作品300余件

        开放情况:9:00-17:00(16:00停止发票入馆)

           执教50年,从艺60年,今年73岁的吴山明将回到位于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个展。

           17年前的1997年,也是在中国美术馆,吴山明举办第一个个展。那时,他的意笔人物画,就以独特的画风震动画坛。研讨会上济济一堂,从上午一直谈到下午,大家兴奋得忘了吃饭。有人说:“我们大家都在打井,吴山明是挖出油来了。”还有人说,吴山明的画,宛如“一阵春风吹进北京”。

           而这一回,他想说的是:《重返单纯》。

          整整60年,吴山明在浙派人物画、浙派水墨画中如何沉浸,又如何出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经历了怎样高强度的反复实验?

           九十年代,他又如何继续在宿墨和意笔的道路上另辟蹊径?

           这个展览里,都能找到答案。

           5月31日到6月9日,吴山明将用“体素照神”、“笔迹墨痕”、“淡者愈真”三个单元、200多幅力作,揭开他60年的笔墨之谜。在结束北京的旅程后,这个展览还将回到家乡,在浙江美术馆和大家见面。

        阳光下的奶茶姑娘

           启发他创造特殊的光感

           初夏刚至,吴山明和夫人高晔在工作室里彻夜忙碌。

           据说,策展团队的几个姑娘小伙,已经两天没合眼。

           这个工作室是吴山明画室里最大的一个。他最大幅的人物画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砖头房子里,即将运往北京的一大批作品,正在打包,地上还有一些尚未装框的大画。这其中,就有最近创作的《香格里拉》。

           这是吴山明最钟爱的边疆人物题材。画面上,年轻丰腴的藏族女子微笑着面对观众,身边是正在祈福的老人,和头发稀疏的孩子,每个人的表情都十分祥和,每个人的眼睛都特别清澈明亮。

           这样的作品总共有12幅,将在中国美术馆1号圆厅的大展墙上一起呈现。

           上世纪80年代的边疆之行,让这位江南出生的浙派人物画家的画风产生巨大转折。直到今天,吴山明聊起创作的时候,还是对当年的采风经历念念不忘,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述他在边疆的故事。

           虽然,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他隔三差五去边疆采风,可吴山明记忆中的“香格里拉”,似乎永远是30年前的样子。

           “当时的边疆更加原生态,有更多自然和感人的元素。”吴山明说,“还能看到孩子牵牛,父亲在耕地。我们随地而坐,就有人过来招待,拿出最好的东西款待我们,家里的鸡蛋都拿来烧给我们吃。”

           那时候的民风淳朴,和边塞风光,深深印进年轻的吴山明的脑海,在以后数十年的创作生涯里反复涌现。

           就像他每次接受采访,都会提及那位从帐篷里走到阳光下,为他们沏茶的藏族姑娘一样,惊鸿一瞥,永生难忘。

            正是这位阳光下的“奶茶姑娘”,让吴山明顿悟“光感”的重要。从此,他便在水墨画里追求那种闪烁的魅力。中国画不像油画一样有明暗光影或鲜艳的色彩,吴山明愣是用墨法和巧妙的留白,创造出特殊的光感,黑水晶一样透亮。

           他的“香格里拉”,也是一座精神家园,脱离尘世的桃花源。画面里,小孩的鬓角,阿姐的右肩,大叔的棉衣,远处的雪山,无不寄托武陵捕鱼人的小心思。“我喜欢边疆人民那种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其实,我就是希望我们的国家都是香格里拉。”

           民国精英的傲骨

           揭开他独具一格的淡宿墨

           吴山明画的人物画,看上去都是淡淡的。

           最新创作的“世纪英华”系列,也是如此。

           徐志摩、陈寅恪、黄宾虹……一连串民国英豪的肖像,在他的淡墨笔下生辉。

           这个系列,吴山明创作了20多幅,在中国美术馆即将展出其中的十二三幅。这些民国精英的气节和傲骨,是水墨天然亲和力的表达。而画家对上个世纪的抓取,附体,伴随,则成为一面时代的镜子。

           “我画的这些精英人物,是平时大家不太常见的形象。”吴山明说,“例如陈寅恪是抱着孩子的。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老二常被主流排除在外,我把他们画在一起。”

           这别具一格,又熟悉又陌生的民国人物画像,也如吴山明著名的“淡宿墨”一样,从传统中逆向找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展览中“宿墨笔谈”,正是揭开吴山明宿墨语言的单元。

           宿墨,就是砚台中隔宿之墨,这种技法北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宿墨本是极黑的,画家于极黑中开辟出淡意境,深得水之妙用。

           真正将它发扬光大的,是黄宾虹。善用浓宿墨的黄宾虹,顺着宿墨原本的幽黑浓墨的特点,将宿墨叠在浓鲜墨之上。于是,他的画看起来就一片漆黑。直到几十年后,人们才看懂那片漆黑里的层次和意境。

            而吴山明,轻巧地避开了宿墨的僵、板、结、脏,四两拨千斤地发明了淡宿墨。、“我当时对这种宿墨在纸面上出现的,因水融渗形成的这种感觉产生了联想,突然之间感觉这对自己也许是一种机遇。”吴山明说,“我产生了一种逆向思维,以淡宿墨为主体地进行探索,在大水大墨之中,使其在纸面上,产生我过去未认真重视研究的另一种美。”

           多年的实践探索,吴山明的淡宿墨有一种碑拓的痕迹之美。

           就像庄子说的:“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宿墨如驾驭得当,它所产生的这种透明块,透亮感,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肌理感尤为感人。”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8(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