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市场新闻
      分享到:

      辽宁艺术市场难觅新人影踪 青年画家作品十中无一

        作者:杨仑2014-04-22 10:41:26 来源:华商晨报

          (1/2)沈阳市场上青年艺术家作品仅占不到一成-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陈思摄

          (2/2)“鲁美四老”晏少翔作品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摘要: “鲁美四老”晏少翔作品 关注本土青年艺术家系列报道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轰鸣的机械声,辽宁美术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繁荣盛景。 从连环画《鸡毛信》到乌叔养的《甲午海战》,从“鲁美四老”晏少翔的人物、季观之的山水、钟质夫的花鸟、郭西河的花卉到王盛烈的… “鲁美四老”晏少翔作品

          关注本土青年艺术家系列报道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轰鸣的机械声,辽宁美术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繁荣盛景。

          从连环画《鸡毛信》到乌叔养的《甲午海战》,从“鲁美四老”晏少翔的人物、季观之的山水、钟质夫的花鸟、郭西河的花卉到王盛烈的《八女投江》、宋雨桂的《苏醒》等等,在各种艺术门类上,辽宁这块白山黑水可谓名家辈出,各擅胜场,传承有序,孕育出的画坛人才数量多、作品精,堪称东北美术的一块沃土。沈阳市场上青年艺术家作品仅占不到一成-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陈思摄

          近日,记者走访了沈城多家画廊、古玩城等书画市场交易集散地,却发现当下辽宁青年画家在市场上难觅影踪。在艺术越来越讲求急功近利、“钱字当头”的形势下,硬通货、大名头的画家作品成了赚取利润的工具,一方面市场上繁荣鼎盛、画价高涨,另一边却是青年画家出头无路,缺少平台与关注,成了困扰他们的难题,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出走辽宁,“墙里开花墙外香”。

          市场现状:

          青年画家作品“连10%都不到”想买挺费劲

          青年代表着未来,任何一个行业皆是如此。肩负着传承辽宁美术使命的青年画家,市场表现又如何呢?

          近日,记者以普通收藏爱好者的身份走进多家画廊与古玩市场,或许有所疏漏,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在一家营业面积约60平方米综合性的画廊,记者以家庭装修为由询问了工作人员,表示希望能购买45岁以下、辽宁本地中青年画家的作品,得到的答复是“没有”。

          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经营的全都是本地名家、大家的作品。

          “我们画廊与艺术家沟通非常顺畅,既然要买艺术品,为啥不买名家的?挂在家里也有面子。”画廊老板李先生告诉记者,年轻人的作品不成熟,市场不认可,“建议你买这些有官方名头的画家,”李先生表示,还有一重因素就是,拥有更多成名画家的精品,在这圈子里说明自己越有实力、档次越高,“不信你看看其他人,哪家不挂着名家作品充门面?”

          记者在该古玩城中走访了另外数家画廊,几乎都没看见青年画家的作品,只在一家大门紧闭的画廊中发现了几个年轻画家的名字,“这是人家有实力,自己单独开了店面,要是完全指着卖画,恐怕连租金都不够交。”隔壁的业主说。

          在调查中,记者只在鲁迅美术学院附近的几家画廊中发现了青年画家的作品,业主坦言,这些画更多地起到展示的功能,利润还要靠画行画、装裱等延展业务来维持,“大型市场里年轻人的作品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就算有人诚心买,还真就不一定能找到地方。”不好挤生存不易

          且画且珍惜

          自己到底是不是画家?自从大学毕业后,张寞(化名)一直纠结着这个问题。打小喜欢东涂西抹的他如愿以偿考上大学,学了美术,毕业后,他却和绝大多数走出校园的学生一样迷茫。

          以他的视角来看,出路只有两条:一是留校或去中学当老师,二是考研后留下继续去中学当老师。进画院、参加全国美展,对一个农家孩子来说,这两条路比大山还难翻过去。现在的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老师说过手不能停,我就边兼职边画画。”

          仰仗着不错的功底,他轻而易举地找到了一个画行画的工作,攒上一些钱就躲进出租屋里继续着自己的绘画梦想,“最开始靠乐趣,现在靠信念,用流行的话说,且画且珍惜吧!”张寞苦笑着说。

          与他相比,张寞的大学同学秦月就现实得多,毕业后不久,她就离开沈阳,加盟了北京一家知名的广告公司担任设计,利用工作之余向前辈老师请教,“无论如何,这是个非常好的平台,要是单单埋头画室,真是看不见未来的方向,还是这里画廊的老板好,最起码人家还留我喝杯水,不像大学时接触的那家,直接把我撵出来。”电话中,秦月平静地陈述,仿佛说的故事与她完全无关。

          画廊老板:

          别只顾批评画廊整个市场急功近利

          王柏樵,沈阳鹤鸣轩画廊的负责人,从事书画装裱、画廊行业近20年,目睹了沈阳画廊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对于辽宁市场的艺术家们可谓如数家珍。“实事求是地说,咱们沈阳的画廊的确没有起到现代画廊那种经纪人的作用,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王柏樵坦言,但他强调,不能只批评画廊本身,“我们整个收藏市场、艺术市场的各个链条都不成熟,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急功近利。”

          作为沈阳最早的画廊之一的负责人,王柏樵接待过各式各样的买家,“很多人聊了两句就问我,买这张画能不能赚钱?买什么画能赚钱?买谁的画赚得快?我只能告诉他们,即便市场火爆,也不能保证你买回家就赚钱。”对于艺术品收藏、投资本身而言,三年保本,五年见效,十年有收获是一个颠扑不破的规律,“今天买得便宜,明天发现能赚2000块,后天出手换钱。正因为这样,才使得大家只对成名已久的名家、大家感兴趣,因为他们的作品是硬通货,青年画家作品短时间内无法变现,就不去关注。画廊如此,藏家也是如此,这都是不正确的。”

          对比来说,在今年西安市的一次画展上,当地多名藏家一口气购入了20余幅画作,作者的年龄全部在30岁以下,市场形成了良性的循环。更有北京、广州等地的画廊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经验,直接与画家本人签约,负责定价与销售,“这样画家本身能安心创作,同时拥有经济利益,市场才能良性地循环起来,这些都是需要整个行业的从业者学习、借鉴的地方。”王柏樵说。

          青年画家

          亟需更广阔的平台

          辽宁美术曾经无比的繁荣,现在却有大量有才华的年轻画家出走外地,形成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为何他们在本地无法得到这样的机会?面对这些问题,著名画家、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辽宁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易霓接受了采访。

          对于人才流失的问题,王易霓更多的是无奈。“我们的市场的确不如南方成熟,甚至可以说已经落后。”但她认为,相比其他地区的青年画家,辽宁的青年画家的普遍艺术水准更高一些,只不过他们亟需更加广阔的平台。

          王易霓表示,青年画家现在已经是辽宁美术的中坚力量,在省级的大展中甚至能占据半壁江山。

          王易霓说:“市场对我们青年画家的挖掘还不够,”但她同时告诫,市场的检验是无情的,必须扎好自己的基本功,保持艺术水准并取得自己的创新,法可师古,但需推陈出新。

          王柏樵也认为,辽宁青年画家的艺术水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越来越趋于理性的收藏者不但会注重作品本身的质量,对画家本人的发展也会持续地关注,从而选择自己的收藏品,这就要求画家在推出精良的作品之外,还要在各个角度来完善自身。”王柏樵还建议青年画家,对自身画作的市场有一定的把控,完善、专注于艺术本身。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1(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